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贵春 《经济师》1993,(11):41-42
<正> 本文研究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这种体制特征决定了国家专业银行仍然必须承担宏观调控职能,承揽相应的政策性业务。同时,专业银行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改革要求,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基于此,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如何界定,再度成为焦点问题。目前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包括政策性贷款、政策性存款、执行某种管理职能)最主要的也即是政策性贷款。因此,全部问题的核心在于:(1)政策性贷款的界定问题;(2)政策性贷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赵海宽等学者关于建立政策性银行的政策主张提出异议,认为成立政策性银行既不能给专业银行企业化创造条件,也不能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成立政策性银行并不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金融企业转轨时期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的危害及对策纪亮,张进文,武剑宇目前,国家已经确立了国有专业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指导方针,并且组建了政策性银行,实现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彻底分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经营宗旨被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经营者所接...  相似文献   

4.
宋永明 《经济师》1997,(12):71-73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再思考●宋永明1994年初,我国开始组建政策性银行,几年来,它们对实行国有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相分离、保证市场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伊始,理论界对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模式曾经作了详...  相似文献   

5.
严建红 《新经济》1995,(10):54-57
1993年12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将设立政策性银行。成立政策性银行,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而能从体制上改变以往专业银行政策性与经营性业务不分的混乱金融局面。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确定,即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相分离,组建政策性银行,原有国有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银行实行大一统的管理模式,银行的自主权从属于指令性计划,在资金的运用上,“钱随物行”,造成了超负荷运转的局面,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特别是向商  相似文献   

7.
以成立政策性银行为标志,专业银行开始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在这新一轮的金融改革中,工商银行不再承担政策性业务后,如何寻求一种最佳的组织形式:笔者认为,股份制改革是工商银行商业化的出路选择。一、胜份制改革的客观必姑握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和全面攻坚阶段,原有的经济格局和经济运行格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对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迫使工行实行股份制。我国金出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设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机构并存的金融…  相似文献   

8.
工商银行政策性业务的界定与处理工商银行湖南省益阳市分行张能文王立惠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前提条件之一。如何界定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逐步将政策性业务从专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中分离出来,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专业银行转为商业银行是大势所趋赵文英企业推向市场,"复关"也即将来临,专业银行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按商业银行的模式,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政企不分,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风险约束。由于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专业银行一身二...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国家对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新的政策性银行已相继  相似文献   

11.
防止政策性业务财政化左少华,荣宗国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虽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强制性,但它仍然属于金融业务,不是财政信用的延伸。它是国家为有效地贯彻产业政策和实施计划调节,运用金融杆杠管理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属于指令性货币信用业务,而不是政府财政信用。所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吴新瑞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国家专业银行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去年六月,农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已经划转分离出来,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制,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随着改革的深化,农业银行将成为只承担商业性业...  相似文献   

13.
吴劲涓 《发展研究》1994,(9):48-50,47
一、专业银行商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994年以来,国家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措施已分步实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已正式组建、挂牌,由此构成了完整的政策性投资融资体系。实现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  相似文献   

14.
蒋艾玲 《经济论坛》2002,(14):19-21
一、西部政策性银行体系组织结构的框架概述西部政策性银行体系应采取怎样的体系结构,取决于其经济金融制度的特殊性和业务领域、业务对象的特殊性。结合西部特殊的地域经济状况,我们认为,西部政策性银行体系应该是一个由国家和地方两级银行组成的体系:国家一级的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下设若干发展部;地方一级的政策性银行在必要的城市设立与发展部相应的分支机构,针对该地区经济特点和金融需求提供服务。国家级政策性银行主要协调整个西部政策性资金分配工作,地方级则根据具体区域经济状况及时有效地提供金融支持。二、西部政…  相似文献   

15.
谈谈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主要策略宋子章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转化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多.问题比较复杂,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政策性业务问题。首先专业银行由"双重职能"彻底向单一职能转...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在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中,由于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许多人主张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经营目标,驱使专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商业银行迈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专业银行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要冷静思考、认真研究。 (一) 专业银行在改革中为什么会趋向于商业银行呢?除了有人明确主张把专业银行划小,改成外国那样的商业银行外,主要是众多的金融工作者和各级银行干部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农发行是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也是国家实施扶持“三农”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特殊的金融企业,目前却由于信贷业务范围没有界定,使其在业务上无所适从,由于资金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以至经济核算无法进行,因此使其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上述两个带根本性问题的及时解决,有助于农发行实行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进一步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也有助于正确地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难以分离人民银行德阳市分行唐煌对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实行分帐管理,并逐步将其分离,是把现有专业银行转变成商业银行的前提。在实践中,我们深感正确划分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难度很大。1.贷款性质难以划清。...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特殊的政策性指向,在最近的国家开发银行拟转为商业银行的背景下,引发了更多的关于政策性银行的未来走势以及发展前景的关注.政策性银行承担了增强宏观调控、实现政府发展战略目标、贯彻国家的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使命,因此本文从中外政策性银行产生的背景、融资模式,盈利水平等方面加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金融改革的现状 1、金融企业政企不分。银行是从事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专业银行,都被当作各级政府机关,负有政策性业务,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和指令性计划进行营运,以政府机关的方式进行管理。金融企业机关化、行政化、形式化、计划化的特征,至今仍未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