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设一批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有利于提升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江苏光伏产业升级转型。光伏产业组织的大型企业垂直一体化整合、中小企业的模块化、网络化分解趋势,改变了光伏产业研发分工格局。江苏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光伏产业组织的变革趋势,支持垂直一体化大型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环节研发,引导中小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胡金生 《魅力中国》2014,(12):27-27
近年来,世界光伏产业飞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占据世界主导地位。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逐渐形成,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一种。光伏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众多领域,光伏已经成为新一代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可计算的COMPAS模型,探究美国对进口我国的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措施后,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将导致我国涉案光伏产品出口价格上升,出口量下降,我国光伏产业出口收入减少。美国"双反"措施对我国光伏产业具有一定的贸易抑制效应。另一方面,相比2011~2012年度,从2013年开始"双反"措施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贸易限制效应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我国光伏产业对外贸易出口额、市场价格、就业人数等均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这说明,虽然在短期内"双反"措施会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也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升级转型,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3,(1):38-40
温家宝主持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会议强调,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锦州光伏产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已经成为锦州的支柱产业。但与无锡尚德、河北英利等行业龙头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对锦州光伏产业取得的成绩、经验、做法和全省发展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列举了江苏省发展光伏产业的经验,最后提出加快发展辽宁光伏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光伏产业再发展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使用,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愈发严重,迫使人们不断寻求新的可再生资源。由于技术突破、工艺完善等因素,近十年来,光伏发电开始运用到生产生活,光伏产业逐渐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均把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介绍全球及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分析江苏光伏产业现状与存在不足,提出旨在促进江苏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世界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对比中国光伏产业特点,发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价值低端、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竞争力薄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规则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以最近美对华光伏“双反”为视角,分析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反倾销反补贴的直接间接原因和国内国际因素,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应对对策,最后提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光伏行业的无序扩张导致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加之欧美光伏市场萎缩和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使我国光伏产业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市场又没有全面启动。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危机,既是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扶持,从长远发展来看光伏行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归纳出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提出针对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建议,指出可以通过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构建行业规范和产业质量评价指标,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和配套设施,从而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向中高端转型,进而增强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各省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从市场拉动、企业集聚、创新推动和资源基础四个维度,选取23项指标构成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光伏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和两极分化,形成以江浙为主,华北、中南为辅的空间布局,以此提出我国光伏产业空间均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未来国际光伏市场仍将高速增长,河北光伏产业应掌握好从技术进步到产业聚集等各方面的进化速度,通过内部市场需求拉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全球产业链两端的双重挤压。本文在选取2007-2013年美、德、法等10个国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基础上,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因子分析,从总量、增速、需求、技术四个因子测算各个国家光伏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国家光伏产业链竞争力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下降的趋势;上游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光伏产业链竞争力不均衡,中游专业化的发展路径,难以实现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锁定。  相似文献   

13.
从投融资视角,对我国光伏产业投融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总结,发现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主要存在产业链部分环节融资富余或缺乏、投融资工具单一且市场集中、项目融资模式创新难以进入光伏领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问题在政策优化和融资创新两个方面的对策。最后,展望了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领域的研究方向,需要从全产业链角度,研究光伏产业融资创新产品绩效、产业链投融资政策优化和协同。  相似文献   

14.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中包括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指导意见。刘琦指出,针对中国光伏发电存在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会同财政部、中国气象局支持开展  相似文献   

15.
李华 《特区经济》2014,(8):209-211
近些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文章通过对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试图从政府行为的角度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光伏产业陷入高端产业价值链低端化的背景下,从支撑能力、效益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光伏产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21个省域进行成长能力综合评价。结论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成长能力与区域布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强关联性。四大区域板块中,东部光伏产业成长能力最强,产业集聚的中部成长能力高于西部,东北最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版块提升光伏产业成长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如良  王开科 《科技和产业》2010,10(9):19-23,27
光伏产业是代表未来清洁生产趋势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其持续的技术经济性改进使得光伏产业已进入到了可大规模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格局中,福建省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起步晚、发展缓慢;但福建却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梯度差异、政策便利以及区位优势等条件,为其实现后发优势提供了可能。文章着重分析了福建省光伏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机制,并根据当前内外部环境以及福建省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后发优势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8.
赵宁 《中国经贸》2014,(5):41-41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欧洲“双反”调查,一些光伏小企业最终难逃破产的厄运,我国光伏业今后如何发展,其竞争力如何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多元回归,进而提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我国在海外上市的9家光伏企业为样本,运用DEA交叉效率模型,从横向方面评价光伏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并给出了9家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完全排名。最后得出提升我国光伏企业竞争力水平的路径:光伏行业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导向,还需要技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兼顾。我国光伏企业在拓展全球光伏产业局部领域同时,还需要对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进行协作配套,最终形成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做出"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加大。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对河北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常态下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分析了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河北省光伏产业对经济新常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