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从人才的角度来看,“中国梦”就是人才梦.人才梦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发挥骨干作用,而海外华侨华人就是中国优秀人才的资源库,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海外引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亟待改进的地方,可以从引才环境、引才模式、引才项目三个方面改进我国海外引才工作,在“中国梦”的依托下更好地引进海外华侨华人人才.  相似文献   

2.
陈胤默  张明  王喆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123-134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华侨华人商会围绕着“五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型职能日益凸显。当前,华侨华人商会存在民间外交职能有待加强、资金融通有待提高、投资贸易风险信息共享不足、统筹各大商会力量难度较大等问题。绿色发展、“数字丝绸之路”、人民币国际化是华侨华人商会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陈胤默  张明  王喆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23-134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华侨华人商会围绕着“五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型职能日益凸显。当前,华侨华人商会存在民间外交职能有待加强、资金融通有待提高、投资贸易风险信息共享不足、统筹各大商会力量难度较大等问题。绿色发展、“数字丝绸之路”、人民币国际化是华侨华人商会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担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华侨华人在引资、引智和发挥桥梁作用等领域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华侨华人参与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存在风险、信息交流平台不健全和华商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待改善等,得出华侨华人可以在投资、知识资本输送、文化交融等方面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的结论,提出推行华裔卡、变革华商企业制度、构建新型交流机制、聚集华侨华人创新,以及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来深化产业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笔者多年从事对海外华侨的研究,了解一些华人域外教育的信息。本文就域外华人教育、拓宽华人域外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域外华人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远景作浅显地探讨。一、域外华人教育的重要性域外华人教育不仅仅是指海外华人开办的学校,凡是中文华语向世界各地华侨和华人传授中华文化的各种载体,都是域外教育,是“国际性”的大教育。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由华侨、华人开办的学校;2.原由华侨、华人办的学校现已纳入居住国民教育体制的学校。这类学校由政府提供经费,但还保留原来华人学校的特点、开设中文课程,或进行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许多传统习俗可谓根深蒂固,一些海外华人、华侨,虽远离祖国,但每逢春节到来,仍以各种方式共庆佳节。 美国的华人:过春节别有一番情趣。年初一,美国朋友只要与熟悉的美籍华人或在美生活多年的华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春节愉快’!同时赠送贺年卡,祝贺春节。人们上街跳龙舞和燃鞭炮。入夜,天空闪耀着焰火发出阵阵绚丽光彩。街头不时出现庆祝春节的队伍,有狮子舞、龙舞等,热闹异常。 马来西亚的华人:在春节期间也跟别的国家的华一样在一起拜年道喜,大人也照例给孩子们‘红包’,许多人在节日期间上庙烧香,求福求财,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为党和国家做好华侨华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以全球华侨华人为切入点,在探析华侨华人与建设国家软实力的内在关系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华侨华人在建设国家软实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路径,并对华侨华人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动力变革是关键,本文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思想,从战略视角探求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关系,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初步建构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编码和不断分析,建立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互动模型,明晰了华侨华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中的战略定位,发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在互动时面临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规划不足、华侨华人力量战略定位不明晰、海外合作交流平台搭建战略行为不连续等问题,提出战略模式上人才引进体系系统化、战略定位上重新评价华侨华人力量、双向合作平台的搭建上战略行为落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与世界》2013,(5):18-21
“没有侨教就没有华侨,没有华侨就没有侨务”。华裔青少年是未来华侨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华文教育,增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和认同,强化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特性,将为未来培养更宏大的友好力量。立足长远,涵养侨力资源,这是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华人资源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珊 《亚太经济》1999,(6):27-29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宝贵资源。50年来,在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的财力资源、智力资源、网络资源等对台湾各个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今天研究这个问题,旨在从中得到启示,促使我们在新的创业阶段更好地利用侨力资源。(一)华侨华人财力资源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华侨华人资本对台湾的投资大致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以前,第M阶段是90年代以后。两阶段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提供的财力资源在科技含量方面的不同。第一阶段华侨华人资本投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第二阶段华侨华人资…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目前境外华人约有6000万,其中台湾2200万人口,港澳约700万,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约3000万,约有85%的人口分布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九十年代,台港已进入新兴的工业化经济体行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万美元,拥有上亿家产为数不少。东南亚区华人最为集中,华人工商业为数不少。东南亚地区华人最为集中,华人工商业也最多,有世界“华人钱库”之称。在这种情况下,港澳台和东南亚华人对粤投资掀起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华侨华人史,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支流或根系之一。随着华侨华人经济势力的崛起,广大华侨华人业已成为促进祖国和家乡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华侨华人及侨乡研究对于当今和未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丰富宝贵的资源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有着一定的现实镜鉴意义。本研究选择山区侨乡——浙江省青田县为研究对象,从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经济变迁的视角,考察分析了青田华侨华人在青田侨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为各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引起各国政府及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一、海外华侨、华人资本在各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胡又元  吕峰鹏 《开放潮》2001,(10):43-43
“招商引资,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始终是南靖县的中心工作,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一致。美丽的南靖,是各位有识人士的投资热土,在这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的名片”。南靖县委书记林晓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部,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捷,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中国麻竹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芦柑之乡”和“中国白背毛木耳示范基地”。这甲又是海外华侨的故乡,有近3万人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世界各地,也是台胞的故乡,近 100万台胞祖籍…  相似文献   

16.
华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华人经济的前身是华侨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国华侨一般都放弃中国国籍,加入侨居国国籍。这样,绝大多数华侨经济也就成为华人经济。对中国来说,华人经济乃是一种外国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30日晚.当美妙典雅的施特劳斯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与古朴悠扬的中国名曲“茉莉花”在黄浦江上空交汇.国家主席胡锦涛庄严宣布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的时刻.在辽阔的中华大地.在全球所有居住着华人、华侨及华裔的地方.不约而同地发出一个震撼世界的声音:我们中华儿女又一个百年梦想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时事     
《今日重庆》2010,(10):2-3
海外华侨华人齐聚重庆寻商机谋发展9月24日至26日,由国务院侨办和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华侨华人重庆合作交流会在渝举行。来自美国、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的400多位华侨华人齐聚重庆。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促使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政策吸引力不足、对新生代华侨华人的精神激励欠缺以及忽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注定着旧激励机制无法满足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未来,中国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究新时代华侨华人渴望回国发展、共享经济繁荣和参政议政的新诉求,以及阻碍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因素,才能构建一套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劲动力的"需求满足机制"和"阻力减小机制"并行运作的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华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侨,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官方统计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能够显示出它的数量。然而,这个群体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一直存在着,并由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下称“国侨办”)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60%以上来自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总额达3300亿美元。尤其是近年来,携带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多形式回国创业或为国服务的新华侨华人越来越多。他们已成为推动中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事实上,老华侨的力量已经证明了。”8月11日,著名爱国侨领、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文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指出,“但如何发挥新一代华侨作用,需要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与努力。”因为在林文镜看来,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华侨,人数已有千万以上,仅福建省福清市就有近30万人,福建省有100多万。据估计,全国新华侨每年至少能寄回家乡1000亿美元,在海外有闲资至少在一万亿美元之上。然而,这个万亿美元的数据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新华侨处在发展期,在人数、资金规模上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8月28日,国侨办经济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那么,新华侨到底有多少?他们是如何投资中国的呢?新华侨在国内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