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敏 《企业导报》2009,(3):20-21
市场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最基本手段,但市场不能保证出现使效率和公平都满意的结果。收入分配中要注重公平分配,特别是社会公平。本文对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表现及其实现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公平的实现与我国收入分配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是一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的效果及其社会经济秩序的构建。人们对公平的理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不断接近现实,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公平的追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中对公平实现的实践警醒我们,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与伦理标准调节是我国实现共富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包含了伦理意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将是真正实现公平发展的要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有不断扩大之势,针对这一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在严格界定效率与公平概念的基础上,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而不是对立,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即效率促发展,公平促和谐。  相似文献   

4.
"收入均等化"理论是福利经济学家庇古等人提出的一种增进社会福利的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福利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而且还取决于收入分配的状况.应当在不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在初次分配领域中贯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再分配领域中强化国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收入分配公平之间存在复杂和多向的关联,这种关联既包括正相关,也包括负相关.为实现教育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化效应,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来强化正相关、弱化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公平、效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端正在就业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主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基本精神是既要讲效率,也要讲公平,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公平就是社会公平,它主要是指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就是劳动效率,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社会公平即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7.
马淑莹 《企业导报》2011,(11):209-2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收入分配政策。这一收入分配政策从总体上能够实现社会公平,但在现实生活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按劳分配、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公平与共同富裕几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中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8.
王波 《西部财会》2009,(11):71-73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工具是对效率分配的一种矫正,以期达到当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下所定义的公平,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因此,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均衡是社会保障模式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收入分配向来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关系百姓民生,又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乡之间、不同区域、行业、群体问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居民基尼系数已经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已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任何社会部追求的两大目标,而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进行效率与公平的选择,这是长期困扰经济学界的一个难题。在我国,随着改革的推进,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日趋扩大。虽然,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与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因所有制的差异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但是,它也将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效率与公平问题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决策者们的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效率优先”,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公平”。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在哪里?二者如何有机结合,发挥作用?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城市流转中各权利主体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的度量方法。研究方法:运用阿特金森指数和社会福利指数对武汉市2007-2010年土地征收中收益分配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2007-2008年武汉市征地收益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有好转,2008-2009年有恶化,2009-2010年不平等程度又有所减缓,但最后一列的福利指数说明,如果综合效率与公平两方面来考虑,这四年的社会福利却在逐年减少。研究结论:在我国现实的土地征收中,确实存在着机会不公、分配不公的问题,这将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必须找出减少这些原因的方法或途径,才能消除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收益分配公平的统一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张力 《价值工程》2011,30(12):169-169
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度不仅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在分配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问题。国有企业应该顺应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建立与劳动贡献成正比的员工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对经营者、监管者的收入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效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的联系,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效率,社会经济才会发展得更快;有公平,社会才稳定、和谐。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助长"懒汉作风",导致共同贫穷;没有公平的效率,则会产生贫富悬殊,造成两极分化。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现在政府无论在政策制定还是实施执行方面都越来越重视"公平的作用"。本研究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在效率与公平的权衡中,公平对促进效率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赞成实际收入更为公平的分配,即使这种分配可能是低效率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既不是供给过剩,也不是需求不足,更不是增长过快,而是分配不公.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济增长初始阶段要素占有的不公.只要初始阶段要素的占有存在问题,不论增长的过程是否公平,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社会结构的失衡.而一旦失衡的社会结构被锁定,再分配的社会成本就会极其巨大.其中,空间要素占有的先天不公,决定了居住在城市的公民和居住在乡村的居民在参与经济转型、分享经济成长所有机会的不公.城市土地是财富积累的主要手段,尽可能地将城市土地在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平均地分配给全体公民,是避免社会分配失衡的主要途径.依靠市场,并不能自动实现城市土地初始所有权的公平分配,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居民提供基本的住房,则是政府少数几个最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了提高,其中利润表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程度要好于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程度。公允价值信息是新会计准则所产生的主要增量信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在2008年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在该年表现不是很显著。可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是资产负债表观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formulates the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problem in a temporary framework with and without quantity constraints in the labour market in such a way as to define a complete demand system which includes consumption, labour and saving. Then, based on American and Canadian data (1948–1980), this extended complete demand system is estimated using a priori theoretical properties. Quantity constraints in the labour market cannot be rejected, and marginal propensities to consume out of labour income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marginal propensities out of non-labour income. Temporal separability is rejected and Slutsky conditions are preserved.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institutional theory to highlight different patterns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nterprises. Specifically, it explores how and why social enterprises interact with mainstream businesses and to what extent their collaboration patterns reflect a vision of how their social miss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derived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of ‘fair trade’ – a hybrid model created by social enterprises and using market mechanisms to support small-scale produc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o advocate for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trading practice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ree strategies used by fair trade social enterprises to manage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mainstream businesses: sector solidarity, selective engagement, and active appropri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each strategy is motivated by a different vision of how best to articulate the social mission of fair trade via specific types of collaborations. It also notes how each vision has a distinct pattern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t the field level. This paper adds to the emergent literatures on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air trade,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 and hybrid organizing.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发展的成果和财富逐渐累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劳动者之间出现了社会发展财富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公平价值在经济社会中的体现,促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妨碍了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劳动者利益分配不公的现状和原因,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机制,保障社会各类劳动者对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可持续性增长能力与利润总额和利润构成密切相关.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总额由核心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五个部分构成,利润总额不同构成部分的来源不一样,稳定性和持久性也不一样.实证研究发现,盈利对企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具有正面影响,利润总额的不同构成部分会对企业增长的可持续产生不同影响,利润结构可以提供有关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增量信息,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项目的调整变化提高了利润表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20.
论公司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研 《价值工程》2011,30(3):18-18
企业价值评估是将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其拥有或占有的全部资产状况和整体获利能力,并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诸因素,对企业整体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本文初步探讨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原则,并介绍了三种并购中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方法,也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协同效益价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