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期,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很多学者提出了导致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原因和对策。首提“内部人控制”的日本学者青水昌彦说:“我们所说的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而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与之并不一致,但他们都强调“内部人”(经理或工人)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企业控制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权利,是企业资产的经营权,还是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还是二者…  相似文献   

2.
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转轨经济(TransitionEcono-my)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Insider'sControl)问题已经成为转轨经济国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现实而且严峻的课题。本文基于对转轨经济国家企业公司治理中“内部人控制”的现实思考,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分析和探讨“内部人控制”现象原因,并建立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模型,再提出一些避免严重“内部人控制”的建议。内部人控制现象在许多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根据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和钱颖一在其主编的《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给出的定义,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冯梅 《经济师》1997,(6):29-30
国有企业改革中“内部人控制”的治理对策●冯梅我国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深层次的产权变革重塑市场主体,在公司制改组中产生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是代理人侵犯委托人的行为,其原因中在企业治理结构转...  相似文献   

4.
邬敏燕 《经济师》2003,(7):99-100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后勤服务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通过对后勤服务企业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将从一定程度上对“内部人控制”现象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陆畅  田满立 《经济论坛》2009,(14):122-123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堵塞管理漏洞,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本文着重对“内部人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会计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6.
陈玉荣 《技术经济》2003,22(9):59-61
“内部人控制”是青木昌彦分析了 70年代和 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特有情况而提出的 ,他认为“内部人控制”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现象 ,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从现代企业理论来分析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 ,企业经营者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 ,使其利益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而可能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内部人控制”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一是企业经营者过分地在职消费。二是信息披露不规范 ,既…  相似文献   

7.
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英 《经济论坛》2003,(23):87-90
内部人是指“直接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具体的生产经营决策的各个行为主体”。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内部人通常是指经理人员。内部人控制指的是,内部人事实上或者依法掌握公司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占主导的一种现象。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经理人员可能利用其直接控制企业的信息优势,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资本所有者利益的现象。当前研究我国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的含义应该是包括经理人员、内部一般员工,甚至还包括直接参与企业决策的股东、董事,…  相似文献   

8.
"内部人控制"的容忍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功翔 《经济问题》2004,(11):62-64
“内部人控制”与“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内部人控制”是与两权分离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内生性的企业制度安排。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与提高企业效率的需要。在现阶段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既需要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更需要建立对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吴粒  张媛媛 《经济论坛》2007,(3):120-122
一、研究背景 “内部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于1994年8月在“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他认为:“内部人控制(或者由管理人员,或者由工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因此可以认为,在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中,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广义上来讲,“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委托一代理”问题,即代理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违背委托人利益的事情来。Berle和Means(1932)指出:“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与经营管理者角色是很不相同的,后者经营公司并做出决策,而前者则是在下列意义上拥有公司,即对公司具有剩余索取权。”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不掌握企业经营权的分散的股东成为了企业的外部成员,而由不拥有股权或只拥有很小份额股权但拥有企业经营权的经理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或多或少地拥有了剩余控制权乃至剩余索取权。根据现代企业理论来看,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上。克服重程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倾向。当前,许多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只是强调对审批程式的监督,而不论内部人做得对不对,只要有内部人签字,就算内部控制监督到住了,其结果培育出了大批“硕鼠”、“蛀虫”,许多企业随之衰亡。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本身可以视为内部人控制问题最严重的企业。从国际趋势来看,混合经营成为一种潮流,如果允许商业银行持有公司股份,有可能导致本来已经很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恶化,本文从负面效应对此做出分析。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经济中,由于国家这一传统企业经营控制主体的退出,客观上在企业内部导致了国有企业股东主体的缺失(权力真空),从而使企业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使其得以在公司的经营决策中有机会实现自身的私利。这种转轨经济普遍面临的代理问题通常被…  相似文献   

12.
一、我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着一些缺陷 1.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COSO报告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董事会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到真正监督引导的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不用说未上市的公司。就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  相似文献   

13.
陈玉荣 《技术经济》2003,22(12):25-27
一、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 1.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在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经营者或工人,即内部人往往会获得对本企业相当大的控制权。如果内部人利用掌握着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便利,在经营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合谋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损害所有者权益,内部人控制现象就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名义上的国有产权代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何进入企业的问题尚未解决,能真正对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4.
试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人控制”是我国国有股份公司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中“所有者缺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对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激励不足等。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主要对策是保证业主在地位,改善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董事会结构、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等。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造成国有产权制度缺陷,进而造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事实上是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控制。加强财务控制可有效制约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控制,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加强组织规划、健全授权控制与预算控制等措施,是重构财务控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郑翘楚 《当代经济》2007,(20):54-55
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文章分析了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控制内部人控制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潘青 《发展研究》1999,(5):20-2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独立于股东的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当前,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拥有相当大的斟酌决定权,同时享有大量的在职消费和其他租金。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逐渐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形成使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处于两难境地;要不企业抱怨缺乏自主权,要不就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对企业失去控制并因企业不 负责任而受到损失。 国有企业内部人…  相似文献   

18.
目前,财务管理的集中控制已成为国际上大企业集团的一种趋势。实行财务集中控制有利于保证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大大减少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有利于有效地进行投资方向的调整,集中一定的财力进行战略方向调整;有利于树立“整体利益观”,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路,使企业集团内部信息共享,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俄两国“内部人控制”的现实状况、共同特点和改革路径的角度,说明了在缺少有效制度的环境下,即使控制企业多数股权的内部人仍会为自身利益选择“掠夺”行为,而不会增加企业价值。为此,依据现有路径应选择新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部人控制"不能失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企业改革从1978年至今历经20多年,正逐步与世界接轨,国有企业上市、组建股份公司、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限制因素阻碍企业发展。1994年8月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提出的“内部人控制”理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认识到“内部人控制”是阻碍我国国企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对“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至今尚未有统一界定,而只有真正界定好“内部人控制”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揭开我国国企改革的症结所在,促其发展。一、内部人及内部人控制席酉民教授把企业的相关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