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 《市场论坛》2004,(4):22-23
传统税收理论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这一定义指明了税收的国家主体性,但并未指明纳税人应该享有的权力与义务。本文拟在当前“公民主权”社会的条件下,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对税收定义进行分析,对纳税人税收筹划与税收法治的关系进行探讨,并进而指出我国当前税收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亦秋 《消费导刊》2014,(8):216-216
现代的法治社会中,税收法的本质是对纳税人的权利之保护及对国家的征税权力之限制。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以及在税收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折射出我国税收法定及其基本精神的缺失。随着国五条的颁布与实施,民众要求“税收法定”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从税收法定的概念入手阐明将税收法定主义写入宪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国家以及它的国民来说,税收是一个躲不掉得话题。中国盐课制度对国人税收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其为典型的间接税使纳税人在法律上被置于"植物人"地位;西方税制演变对其国民的税收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东西方税收意识环境生成差异,结合我国建设和谐税收的大背景,提出应该从纳税人同时又是公民"二位一体"的角度考虑和谐税收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志荣 《商业研究》2006,(7):125-127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国家本位观”与“纳税人本位观”以及“人治”观与“法治”观的差异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在构建成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下,借鉴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应确立以“社会公众的税收”理念为灵魂,以“保护纳税人权利、服务纳税人”和“税收法治”的理念为本质特征的我国自己的“公共税收”治税理念。  相似文献   

5.
王纯海 《现代商业》2014,(4):260-261
本文从纳税人的视角出发,在企业、税收、法治的框架里,分析了中小企业视野中税收的制度含义和影响税收守法行为的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守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玲 《市场周刊》2020,(19):0080-0080
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曾有权力关系说与债权债务说之争,权力关系说强调税收法律关系是国民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关系,纳税义务需经过“查定处分”这一行政行为才能创设。债权债务说则强调税收实体法律关系实质上是国家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同时纳税人纳税享受公共产品而形成的公法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现国内外学界基本接受“税收是一种公法之债”的理念。论者或直接阐述“税收债权”或虽不明言但将之作为默认前提。  相似文献   

7.
征税权作为国家重要的公权力之一,是整个国家生存的基本。但是征税权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国家以合法手段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获取,为了避免公权力过于强大,必须以法律的手段对政府的权力进行规制,此即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所在。我国并未完全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征纳双方矛盾仍尖锐,而税收法定主义的确立对限制税收立法权的行使,限制公权力及对纳税人权利保障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布坎南和福特所构建的"间接税分析模型"中分析出了不同的税收规则给纳税人带来的不同的时间扭曲,并将这种时间扭曲理解为税收成本.征税者也存在根据完税时间来调整预期支出结构的行为,这样一种税收成本概念同样适用于征税者.由此,在构建了一个社会契约一般原则之后,本文尝试从税收成本的角度对社会契约形式转变予以分析.认为只有在纳税人和征税者之间对完税的时间具有预期一致性时,也就是双方税收成本相等,社会契约得以稳定存在.如果纳税人由于税收规则带来的扭曲从而使其对社会契约的认知发生改变,纳税人将移动税收成本曲线,从而使得社会契约形式从"霍布斯契约"向"洛克契约"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税收政策在不断地调整,稽查力度加大,对纳税人"偷税"的处罚更加严厉,但与此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在这种背景下,用好财税政策,搞好税收筹划,节约税收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岗 《商》2015,(3):195
税收法定主义作为法治国家在财税制度方面的首要表现而广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推崇。我国当前的税收条例多数由国务院根据人大常委会授权来实施,显然与税收法定主义存在巨大差距,亦不符合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国家方略。针对这一问题,新修改的《立法法》对税收法定的原则做出了有效规范,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然而,政策有了,如何贯彻实施仍值得研究。本文试图从税收法定主义本身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征税权的现状,对全面落实税收法定主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税收预算是税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机关对国家税收收入的预期目标.而税收优惠政策,则是在一国总的税收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或为了解决某种特殊情况,对某些课税对象、纳税人和地区给予的照顾或鼓励而采取的减轻和免除税收负担的措施..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税收预算增收与税收优惠减免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及解决两者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尚未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的各种巧妙安排.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税收筹划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在财务的日常管理中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对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税收流失是与税收相伴而生的,中国早在秦朝就有"匿田"情况。进入21世纪,税收流失并没有因为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法治的加强而得到遏制,相反却表现为史上前所未有的猖獗。由于面对的纳税人群体过于庞大,个人所得税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税种"。本文主要分析了个税流失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税收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税收流失是我国当前面对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认为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税收流失的根本动因;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是税收流失的法律原因;财税体制不规范是税收流失的制度因素;纳税环境恶化是税收流失的社会根源;征管不严是税收流失的直接原因;处罚不力直接助长税收流失;地下经济规模巨大加剧税收流失;电子商务征税盲区导致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5.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家行政事务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税收行政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它的执行必然会对所在国的国民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这种影响作用于纳税人之上,会促使纳税人的社会行为产生变化。这就是税收行政与纳税人社会行为关系原理。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而这就要取决于政府税收行政的政策。对税收行政与纳税人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针对税收行政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完善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重点是保护纳税人权益,本文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着手,深入分析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并从宪政、实体以及程序、法律意识的多维保障,论证了应在更新税收观念的基础上完善税收基本法.最终充分反映纳税人和公民意见、落实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成为国家、企业普遍运用的经济调节工具,税收优惠政策运用得好,将对纳税人、地方政府及国家都有益,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从税收优惠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科技进步、影响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其促进效应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有所借鉴,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国家出台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减免及增值税税率双降等多项减税政策,企业仔细研究各项政策,进行各种税收筹划使其能够最大程度享受减税政策,降低税收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对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研讨,探讨该项政策在实务及征管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理念影响了税收、税权以及税收法律关系,影响了纳税人从义务到权利的地位转变,影响了纳税人的权力体系,导致了我国财政体系和税收理念的变化。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以及我国税收现状,就公共财政下税收理念的转变及其影响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对我国税收有所促进,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纠正。  相似文献   

20.
<正>税收滞纳金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不及时履行纳税义务而产生的连带业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对滞纳税款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征收滞纳金,目的是为了保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时履行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义务。多年来,各地区税务机关对于滞纳金的加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详细的规程和依据。对企业来说,纳税人已经习惯了"专管员"电话"授意"式的缴税方式,而这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