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农村双层经营模式,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看,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就掀起了一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潮,农户加公司的经营模式缓解了农村发展的矛盾,但是从近几年农村发展情况看,  相似文献   

2.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最初的形式“公司+农户”解决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但并未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孟淼 《中国城市经济》2011,(8X):254-255
近年来,党中央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随着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快速迈进,农业农村发展蓬勃,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迅速,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基础上,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但是我国仍存在农村人口占比庞大、城市化程度低,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微观基础,从农户自身、龙头企业以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益,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在包经营,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条件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不断提高农户市场竞争力,进而形成农业企业化的有效途径,地处桂东南的博白、平南、邕宁、兴业等四县,都是广西农业生产大县,这四个县的农业产业化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丽 《科技和产业》2007,7(3):42-44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订单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组织形式,应加以大力推广,但在产业化实践中却出现了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的一体化组织松散、违约率较高的现象,难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目标。因此,研究稳定“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巢湖地区“企业+农户”型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基本状况,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构想并证明了其存在的可能性。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潘惠媛 《中国经贸》2010,(24):136-137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的一种根据国情制定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化将农业与市场结合,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将农业生产的原始作物产品化,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发挥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一系列专业的生产流程线。使农业发展区域良性循环,产生经济收益,对于农产业化现状及优势作用的关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到9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大规模的制度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中新的热点。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各地已取得共识,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借鉴外地经验,结合黑河实际,推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诸如:“主导产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十农户”等启动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已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50个,培育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建成具有较大规模、辐射面广的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  相似文献   

9.
马芸 《辽宁经济》2002,(9):17-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整体创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这是农户经营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有效的战略途径。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各地的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了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产业化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但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力不大。各地虽然都有一些龙头企业,但从总体上看,加工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较低、品种单一,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骨干龙头企业很少,难以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完成产、加、销全部生产环节的一体化经  相似文献   

10.
吴军 《辽宁经济》1998,(12):10-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内部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国外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实现现代化成功之路。国内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农户增收的产业路径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本农业的"六次产业化"能够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的原因是:第一,运用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充分有效利用农村地区资源;第二,依托农业生产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把农业的"六次产业化"过程中生成的高附加值尽可能留存在农村;第三,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经营模式.日本通过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径,对于我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融资问题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发展思路,是把传统农业以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为纽带,将农户与农业企业(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储运企业和销售企业)和市场三者结合起来,实施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一个发展过程。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构成农业产业化组织载体的内、外部关系的不同,把江汉平原农业产业化经营划分为企业与农户连接型、市场与农户连接型和合作社与农户连接型三种典型模式。接着对这三种模式各自的运作方式和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涛  唐沁奎  高华 《江苏经济》2003,(10):38-39
专业合作社不是人民公社、生产队,是将贸工农等经济要素按市场的要求重新优化后组建的一支有一定战斗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小型舰队。东台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加深对农业的理解,提高对市场的认识,农业生产出现了由粗放型向质量型、标准化、产业化的转型,农业模式完成了从生产主导型向经营主导型或经营生产一体化的转移。专业合作社这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发展经验来看,从我国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及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来看,我国农村发展要突破传统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产业化调整,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等中介组织为纽带,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存在的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适应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发展要求的一项组织和制度创新,是农村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进行生产经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实践表明,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农民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进军农业产业化大有作为●曾放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它解决了亿万分散的农户与变化万千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推动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社会化发展,是一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致富亿万农民的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19.
落后地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发展经验,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将为我们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文章试图介绍"一村一品"运动的经验,阐述县域农业的发展过程,探索有效处理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农户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促进地方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工企业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