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全媒体大环境下,传媒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地方党报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地位。因此,地方党报必须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报道理念,增强受众的认可度。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定义出发,分析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的发展现状,并对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报道好民生新闻党报责无旁贷,关注民生也就成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民生新闻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讨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经十来年的发展,当前已出现后民生新闻转向,后民生新闻必须在传播内容、对象、方法上进行深度开掘和广度扩展,以提升后民生新闻品质.从受众心理来说,必须从求实、接近、及时、宣泄、主动传播等心理方面构建受众心理观照向度,提升后民生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兢  裴丽丽  霍福红 《商》2012,(16):126-126
民生类新闻通过其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视角平民化、播报语言通俗性等特点吸引受众,并且赢得受众的关注,但随着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增多,民生新闻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憾和发展误区。本文拟从内容、价值观念及主持人等几个角度分析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几个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璋 《中国报业》2023,(7):60-61
新时代下,面对大众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民生新闻如何应对,成为党报发展的重要议题。为适应媒体发展新形势,江西日报创立“党报帮你办”栏目,通过不断强化内容的可读性、形式的多样性、渠道的融合性,独树一帜,形成了特有的风格,为传统媒体民生新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永 《中国报业》2023,(16):154-155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受网络新闻的冲击与影响等,党报新闻的受众群体数量日益减少。为全面增强和提升党报新闻的整体可读性,也为了更好地提升党报新闻的整体传播力,应该注重变革与创新党报新闻写作方式,通过运用散文式新闻的语言、散文式新闻结构、散文式新闻导语等路径,积极运用好散文式写作模式,更好地提升党报新闻的写作水平以及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汪舒 《中国报业》2023,(7):68-69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而言不仅是竞争压力,也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地市党报要在媒体不断融合的局势下发展,就要提升新闻策划水平,借助优质内容获取更多受众的青睐。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要努力推进新闻策划创新,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党报影响力。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秀贞 《北方经贸》2010,(5):118-119
新闻传播媒介不但是传播信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监督社会、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它的强大威力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民情、民意,是当前新闻大潮中被广大受众所悦纳且极具市场力的一种新闻类型,因此,如何保证民生新闻自身的健康发展,发挥其正向传播功能。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业界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裴婷婷 《中国报业》2023,(9):232-233
在信息交互发达的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大众对新媒体平台的青睐,使传统民生新闻流失了大量受众群体。新闻形式单一,报道内容缺乏新意等,都成为影响民生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和差异化策略,旨在分析民生新闻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凸显自身特色,提升积极作用和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闻短视频已成为受众喜欢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发展短视频以应对激烈竞争,是地市级党报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地市级党报新闻短视频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涛 《中国报业》2014,(16):36-37
民生新闻曾经广受青睐。但近年来为了吸引受众、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媒体影响力,一些媒体民生新闻中的媚俗化现象日趋严重。这既影响了民生新闻的自身品牌,又损害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因此,应该对民生新闻中的媚俗化现象做出理性分析,探究其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其症结所在,使民生新闻真正体现其新闻特质,媒体真正做好把关人,既让百姓喜闻乐见又不失自身格调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地市党报的生命力源于三个方面,即党报的政治使命、读者的关注度以及适应其发展的社会环境,而这三个方面都与当地民生新闻息息相关。因此,地市党报要改变以往固有的报道模式,放下身段,放平视线,以民生新闻报道为突破口,重塑党报形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普及,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改变了以往阅读新闻的习惯,随时、随地以及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资讯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党报经济新闻可充分抢抓机遇,在传播政策、聚焦现象的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有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本文对党报经济新闻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进行了专题性梳理,从注重宏观特性、发挥权威性优势等领域八手进行剖析,结合移动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特征,提出了新闻报道简洁化、注重受众体验、扩大受众覆盖面、打造门户平台等思路,为党报经济新闻扩大影响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5)
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关注民生民情,反映群众呼声愿望,不仅是先进办报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现实需要。要有民本取向、民众视角、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聂乔 《中国报业》2015,(6):13-14
在当今这个资讯发达、信息爆炸、自媒体崛起的社会,新闻媒体对受众来说,其引导力和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记者在其新闻报道中的新闻判断、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将对受众认知社会、感受事物起到耳濡目染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所以,新闻从业人员用何种角度挖掘新闻、从怎样的视觉报道事实,对大众的心理走势乃至社会发展态势具有一定的作用。近一个时期,"平民化"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的热门话题。所谓的政务报道主要是指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及党政部门的活动形成的新闻报道,大体包括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及一般性会议、党政干部实地调研、考察、现场办公和会见、走访、慰问,以及各种动态的事务性工作等等。在各级主流媒体,政务报道已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打,是各级党报新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版面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逐渐成为各级党报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就政务报道的"平民化"表述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董发勇 《中国报业》2023,(11):116-117
电视民生新闻因为对民生领域的关注和报道,在广大受众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记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媒体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实现迅速突围,进一步做大做强电视民生新闻,为受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17.
在纸质媒体受众日渐减少的大背景下,各级党报发行量近年来却稳中有升,这一方面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党委对党报社会影响力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受众对党报的接受度不断增强。《贵州日报》在广泛深入宣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战略、重要举措、改革成果方面不断创新,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报纸的采编和发行工作得到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平民与官员、社会精英相比,是弱势群体,为平民搭建话语平台,是党报新闻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党报转型发展的创新点。在媒体摒弃二元对立思维框架之后,平民开始登上新闻舞台,与官员、精英在新闻媒体上三分天下。  相似文献   

19.
宋扬 《中国报业》2024,(1):152-153
广播新闻节目是群众了解时政、民生以及社会新闻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有所流失,传播力和影响力下降。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从业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对新理念、新技术的认识,推动工作理念创新,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广播新闻节目中,推动新闻行业的改革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燕 《华商》2008,(20):102-103
目前,在新闻学的概念中,民生新闻还不具有独立内涵的学术概念,所以2005年刚到海口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时候,管理者就告之,可以充分发挥多种元素、表现手法、表现方式来处理民生新闻。以前新闻单位把作为支流的奇闻趣事、交通事故、民事纠纷、刑事案件等叫作社会新闻,但随着电视的发展,受众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当前社会新闻的概念已不能完全涵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