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直报:将新农合补偿手续简化,个人到医疗机构就诊,只要出示医疗证或医疗卡就可直接得到补偿,补偿比例、金额由系统自动计算,补偿准确、合法。个人不必到相应部门进行二次清算,大大减少了个人和部门机构-e._N的手续审批,做到“即治即补”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补偿? 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因此要补偿;而且因为补偿不公,所以要提高补偿,使征地更能体现公正,保持公平。于是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按照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确定。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补偿标准执行。根据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的新版“征地补偿标准”,如果给予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仍不足以使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话,当地人民政府将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3.
中原地区大学生村官现状浅析——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对河南省中牟县委县政府、乡镇机关、农村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群众及大学生村官进行调研和对数据资料的系统分析,了解该政策在基层的实施现状。对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起到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征用政策关系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运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对其评估可以发现,现行农村土地征用政策在政策成本、效益、过程、影响和价值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应当通过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提高土地征用补偿、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时效和久效,需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厘清“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定位,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通过“设疑导思”问题解析式教学和网络论坛,进行深入的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6.
杨凯 《城市建设》2010,(5):424-425
随着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农民科学、合理地离开土地,成为历史的必然。但在实际征地中,由于相关政策体系的不完善,造成很多失地农民面临“进无出路、退无保障”两大难题。形成原因主要是:1、失地农民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失地农民就业难:2、目前各类建设用地征地补偿普遍偏低,政府还没有全面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失业农民没有养老保障;3、补助方式不完善,使失地农民成为”三无”(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人群。解决办法:建立“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经济补偿”三位一体的长效保障机制。1、构筑就业保障线;2、构筑养老保障线;3、构筑生存保障线;4、构筑政策保障线。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科研经费“包干制”对于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较为欠缺。基于实验经济学研究思路,构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对中国实施科研经费“包干制”产生的政策激励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经费“包干制”政策实施对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起正向调节作用和正向激励作用,“包干制”政策初步体现出较强的激励效应。未来在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中应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适度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健全柔性化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协同与沟通、建立人性化监督审计机制,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对科研人员的政策激励效应,促进科研绩效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最近一些年不断突出的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且对比分析对土地依赖程度存在差异的三个样本村失地农民对政府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市民化后的就业情况、城市适应状况、自身身份的认知度等,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的福利变化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不仅要通过补偿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存问题,重要的是要从更为广阔的福利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必须纳入到农民福利改进的整体视角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大发展”。对这一主题,坚持马克思劳动的经济学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进行理论探讨,确认劳动力的农民所有制;强化法制,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充分实现劳动力的农民所有制,才能促进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以奇台县八家户村为例,从农民微观角度切入,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农民对于征地政策、征地前农民参与度与公开透明度、补偿落实时间以及征地后农民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个人状态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同时,对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从提高征地补偿效率、加快补偿落实时间、增加农民参与度、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农民一直承受着巨大的隐性和显性的双重负担,当他们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却得不到国家的任何补偿。在这种没有保障的条件下生活,他们的处境异常艰难。深刻地揭示中国农民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隐l生和显性双重负担的真实状况,着重阐述中国政府应如何对中国年老的农民进行补偿,以至逐步建设符舍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解决“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五”期末,在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和国家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支持作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趋好。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供求矛盾趋于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民增收幅度由低走高,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继续增加。这些良好的局面为确保“十一五”时期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农民工职业培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发展研究》2006,(7):90-9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福建省成了外商和港台客商的投资热点,成了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逐年增加、质量上逐步提升。“用工荒”和“技工荒”成了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加,福建省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由于劳动技能的限制,农民转移就业难成了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是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导刊》2006,(3):26-27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主题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出了“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这个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提出了9个方面22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文件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三个层次,提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决定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近年来我国农村开展的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财产性收入产生着深远影响。本文追溯了“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演变,剖析了农村土地权利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认为当前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多样化,土地流转收益、房租和集体资产股份分红等收入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三权” 分置改革的推进和完善,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出现渠道更为多元、资源禀赋依赖加大、征地补偿收入降低、收入分化进一步加剧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60年代以来,“政策无效”命题在西方经济学领域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西方经济学流派都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一命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证。“政策无效”命题显然是不能完全成立的,但其中亦不乏合理成分。这些合理成分对于深入认识的功能和政策限度,合理界定政府干预范围等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这一现实问题出发, 以应迅速建立起国有企业困难职工社会救济制度为前提, 论述了对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进行的社会救济, 其实质是对经历传统就业体制的国有企业职工过去劳动贡献的一种劳动关系补偿。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论证了转移部分国有资产用以进行劳动关系补偿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政策依据, 同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补偿方式及提供补偿额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新常态下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角色定位策略,基于创新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了研究框架,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案例,通过资料分析、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应围绕高校院所发展、企业发展、产学研合作以及创新创业中介机构等方面,重点促进区域内各类机构间的有机互动和深度合作;政策制定应因时因地制宜,既要关注本地特点,又要结合发展变化及实际需求;政府的角色应是“服务员”、“协调员”和“激励者”,并提出新常态下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角色定位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补偿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润高 《新经济》2005,(5):88-91
1990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中提出“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环境保护方针,首次确立了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①征地问题仍然是农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尽管国家按照相关的条例要给被征地的农民相应的补偿,但在实际的补偿工作中,被征地农民得到的补偿并不合理从而造成了利益受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被征地农民是一种正常和必然的现象,问题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而在博弈过程中一些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严重受损。本文通过分析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以及征地过程的委托代理来说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受损及所处的被动地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