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外部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了媒体关注、机构投资者、分析师等外部治理因素对公司盈余操控行为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之后,越多的新闻报道伴随着越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新闻媒体能够发现、揭露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没有纠正功能;机构投资者交易越活跃,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盈余的操控程度越小,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盈余...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体现公司治理水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约束的视角,基于200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显示,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在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中的体现显著大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和双差分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变量替换后仍然稳健.本文同时检验了这一抑制作用所依赖的环境以及实现渠道.研究显示,良好的信息环境会强化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内部治理约束存在提升空间的企业会强化股票流动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这一结论同时丰富了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以及流动性这一市场因素对公司治理约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向盈余管理还是负向盈余管理公司,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反而刺激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倾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治理被认为在预防公司内部人为控制经营状况,以及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验证上述假设,文中选取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从独立董事比例和任职地点两个维度,研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尝试解读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独立董事治理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特别是,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和增加本地任职,能够明显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独立董事比例偏低和异地任职的增多则能够增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扩展分析发现,即便在较强盈余动机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仍能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中的一些因素会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起到限制作用,其是否也会影响公司管理层进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尚未有充足的证据。因此,本文就股权制衡这一治理结构安排与公司管理层进行的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权制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管理层在产品成本方面和可操纵性费用方面的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和整体调节利润的操纵程度。本文对股权制衡会抑制真实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结论提供了新的解释,为进一步认识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功效提供了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6.
以2006-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方向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内部控制对该现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降低薪酬-业绩敏感性,将盈余管理按照不同方向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当管理者进行向上调增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当管理者进行向下调减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减弱。对此,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能够削弱盈余管理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但针对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在采用业绩性薪酬制度的背景下,管理者权利的存在会诱使高管通过盈余操纵来影响自身收益,现行的内部控制虽然具有治理效应,但仍存在缺陷,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方式,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使其实现应有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介绍了当今比较流行的两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客户关系交易如何影响盈余持续性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四大"审计等外部监督机制如何调节客户关系交易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客户关系交易规模越大,盈余持续性越高,而且,"四大"审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进一步强化了客户关系交易与盈余持续性的显著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持稳定的关系交易,极大提升了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四大"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博弈结果对于公司治理、尤其是盈余管理治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将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引入盈余管理的博弈中,构建了股东与管理者在盈余管理博弈中的收益矩阵,放宽传统博弈中管理者风险中性的假设,考虑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并通过分析求解,分析股东与管理者在盈余管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结论:企业内部管理效率越高,股东监督手段越有效时,盈余管理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越高,管理者的潜在成本就会越大,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从企业盈余管理的角度,将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有了诸多新限制并扩大了可利用的操作空间.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对盈余管理进行规范应有以下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视岗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