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7,(28):121-121
葡萄酒以其高雅、健康、时尚及内在文化等多方面特点成为高档生活品质的代名词。在中国,葡萄酒因其独具魅力迅速得到女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红酒重要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葡萄酒消费普及程度提高和华东、华南等葡萄酒主销区市场消费目渐成熟,中心城市市场的红酒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格局也逐渐进入到一种相互制衡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葡萄酒销售网络的延伸就成为经销商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08,(1):58-61
产地助力,成就品牌营销传奇 从1996到2005年,正是中国葡萄酒行业从起步迈向成熟的九年,是葡萄酒行业从产品营销时代过渡到品牌营销时代的九年。在迷茫与探索共存的九年中,采纳与华夏长城干红相继推出了“华夏葡园”产地概念、年份酒概念和“特定小产区”概念,三次引爆市场,三次引发全行业竞品的纷纷跟风,华夏长城也由此逐步奠定行业领导者地位,成为红酒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4.
广东夜场红酒消费旺盛.夜场渠道走量占葡萄酒消费总量的60%以上。但是众多的红酒商家同时也在为高昂的进店费、买断费发愁。尤其是低价红酒,本身商家的利润空间就比较小.再加上层层“剥削”,借用广东一位经销商的话说就是“不赔钱已经不错了”!如何避开夜场的“盘剥”.低端红酒怎样实现稳定的利润呢?  相似文献   

5.
2006年伊始,卡斯特联手东海鑫业,张裕成立先锋国际酒业,五粮液进军红酒行业等,无不跟进口葡萄酒有直接关系。从最初“狼来了”的恐惧,到今天的宽容“拥抱”,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引人关注。可以预见,在国内葡萄酒业大发展的今天,进口酒势必成为国内红酒市场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进口酒与国内红酒代理商的合作模式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笔者在密切关注进口酒动态的同时,认为有必要对目前进口酒的业态进行一下分析整理,希望对行业有所推动。从目前进口酒与商家合作模式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具体呈现出以下四大形态:  相似文献   

6.
葡萄美酒夜光杯,说起红酒,似乎总与尊贵、时尚脱不了干系。虽说在中国仍有很多人以喝啤酒的方式畅饮红酒,但随着一批中产阶层的成长,以推崇享受、崇尚文化为主要表现的红酒文化和消费浪潮正慢慢渗透到中国。伴随着葡萄酒市场的规范化,消费的成熟化,高端葡  相似文献   

7.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2):A024-A025
石家庄虽为省会城市,但葡萄酒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其葡萄酒消费能力较为有限,但是记者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随着人们消费意识和生活状况的变化,石家庄葡萄酒的销量迅速增长,呈现出一股强势的“红酒热”。  相似文献   

8.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14):68-69
专卖店模式一直是进口葡萄酒开拓市场的利器之一,国内知名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北京ASC、上海夏朵贸易、广州骏德酒业、富隆酒业、蓝泉酒业都拥有自己的连锁专卖体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进口葡萄酒消费一线城市,随处可以见到夏朵、骏德、富隆等开设的进口红酒专卖店。随着专卖店模式的逐步成熟和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厂商看好这种扩张模式。洋酒巨头卡斯特就表示,2007年3月前启动“专卖店系统项目”,目标是在中国3年之内开200-300家专卖店,经营以卡斯特为主的全世界名葡萄酒。而在2007年之内,他们将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东莞、厦门、泉州、福州开8家旗舰店,首家旗舰店设在广州,面积在干平方米以上。新近上市的进口红酒“名庄传奇”也表示,要建立专卖店进行市场扩张。  相似文献   

9.
姚叶 《糖烟酒周刊》2007,(11):72-73
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网络营销也涉及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产业。葡萄酒是一种集传统与时尚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那么,葡萄酒产业能否采用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葡萄酒应该如何与网络营销对接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翻开新篇章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那次红酒热潮.让人们知道了红酒、认识了红酒,那么现在高端红酒市场的活跃则给那些相信葡萄酒前途的人们一针“兴奋剂”,高端红酒在传递给我们更多品牌文化和产品信息的同时,也在为本世纪红酒发展翻开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波龙堡是中国唯一的有机红酒品牌,其自行研发的有机干红葡萄酒填补了国内空白,正对我国葡萄酒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过120多年的发展,烟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其产量、收入、利润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是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公司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葡萄酒企业。烟台产区能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高国内外葡萄酒消费市场占有率,主要取决于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为此,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对烟台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产业链各环节参与主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5,(23):32-32
2004年意大利出口到中国的葡萄酒增长一倍 据悉,2004年意大利葡萄酒的国内消费比2003年下降了2.8%,但出口有所回升,特别是向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95%,出口额达50多万欧元。意方表示。中国将成为意葡萄酒出口的最重要市场之一.意大利目前是中国葡萄酒第六大供货国,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国内葡萄酒行业销售总额63.4亿元,2004年74.3亿元,2005年销售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33亿元。2006年国内葡萄酒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了25%,为129.52亿元,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2006年国内葡萄酒产量达到49.51万吨,累计增长18.10%;利税16.14亿元,同比增长29.72%。从各项指标以及增幅来看,葡萄酒产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华糖商情》2003,(49):29-29
红酒化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其流行特征是什么?其消费特征又是什么?搞清楚红酒化的产生根源和它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也许比懂得某种酒型、酒种对市场的推动作用更有价值。星级不仅代表了一种葡萄酒产品的等级,更代表了一种消费品味和层次的等级。因此,可以说,星级产品是融合中国传统化韵味的葡萄酒,享受星级酒的同时,会更加感受到传统化的强大生命力和饮酒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的葡萄酒产量是呈现上升趋势的,2012年产量增长率为19.4%,虽然2013年和2014年葡萄酒的产量有所回落,但是中国的葡萄酒产量依旧排在全球葡萄酒产量的前十名中,我国是葡萄酒的生产以及消费大国。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国际葡萄酒品牌的竞争日渐激烈,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好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营销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文章就国际化市场上中国葡萄酒市场竞争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6,(34):110-110
中国葡萄酒年总销量刚过100亿,虽然年年有所增长。但比白酒、啤酒的销量还实实在在只能算是个小弟弟。葡萄酒的前景大家都看好。各路豪侠都背着钱袋子欲来分一块尚在梦中的大饼。洋人来了,带来了真的或假的“正宗红酒”.折腾了几年.大多折戟而归,据说是水土不服。某品牌曾高举红酒“平民化”运动旗帜.但最终又退回了起点。  相似文献   

18.
吴琼 《信息与经营》2010,(4):116-117
王朝葡萄酒是中国自有的葡萄酒品牌,也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王朝为中国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也以高品质的葡萄酒令中国跻身世界葡萄酒产业.缔造了一个真正的中国葡萄酒“王朝”。日前。王朝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在上海王朝俱乐部,向记者阐述了王朝三十年的历程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甄玉敏 《商》2012,(15):53-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酒类行业中的朝阳产业。由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葡萄酒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将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发展潜力巨大。长城葡萄酒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面临中国葡萄酒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和国内外竞争对手强有力挑战并存的市场局面,如何适应这个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是长城公司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23):30-31
兰州的葡萄酒消费能力一般,但其作为西部重点市场,不仅聚集了莫高、祁连、国风以及苏武庄园等本地企业,同时也是外埠企业敲开西部大门的一把钥匙,当曾经盛行的东北红酒时代基本过去,长城、张裕等品牌纷纷加大攻势,欲在这丝绸故道与地产主导较量一番,并培养起一块新的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