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的核算,其中特别指出,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笔者尝试从其概念及计算方法角度作一探讨。一、摊余成本与现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指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规范了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但在实务中,很多人对摊余成本的计算存在着一些误解,尤其是当期发生减值损失后,摊余成本的计算更不规范,笔者对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摊余成本的内涵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  相似文献   

3.
现有会计准则对摊余成本的定义存在与会计核算时序不一致,且概念复杂难以理解的问题。本文通过简化摊余成本定义,使其能够一致地应用于不同现金流量特征的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简化了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规范了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实务中很多人对此规范的理解有偏差,从而造成错误的会计处理。对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简单理解摊余成本概念以及计算实际利息收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吉  章维烘 《会计之友》2009,(12):52-53
《企业会计;住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利用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一致性,按照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简化实际利率法的核算工作对摊余成本概念做了扩展后,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运用于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等业务。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中的债券通常是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债券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一种是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方式。笔者根据金融工具中债券摊余成本核算的特点及两种形式的债券核算摊余成本时的不同,设计出了更便捷、更有效的摊余成本计算方法——差额回归法,并通过实例具体解读了差额回归法的核算过程。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利用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一致性,按照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简化实际利率法的核算工作。对摊余成本概念做了扩展后,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运用于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等业务。  相似文献   

8.
2009年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的新分类方法,FASB也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的新分类方法.文章对金融资产新分类方法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新分类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指出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中的债券通常是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债券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一种是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方式。笔者根据金融工具中债券摊余成本核算的特点及两种形式的债券核算摊余成本时的不同,设计出了更便捷、更有效的摊余成本计算方法——差额回归法,并通过实例具体解读了差额回归法的核算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余军  谷晨 《会计之友》2012,(32):68-7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从操作层面对摊余成本作出了相关定义,但该界定并不容易理解,易造成错误的会计处理,且该解释也未揭示摊余成本的价值属性。文章运用货币时间价值原理,重新还原了要素项目从形成至退出企业整个过程中现金流量的运动过程,从而揭示出初始金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及实际利率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中,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规范了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实务中很多人对此规范的理解有偏差,从而造成错误的会计处理。对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简单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正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与贷款减值核算的异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  相似文献   

13.
吴茜 《财会月刊》2011,(4):31-32
一、摊余成本的本质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三条对摊余成本的定义如下: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摊余成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也是实际利率法运用的必然要求。摊余成本的本质是指在交易中一方实际占用另一方的资金数额,既包括本金,也包括到期尚未偿还的利息。  相似文献   

14.
吴茜 《财会月刊》2011,(10):31-32
一、摊余成本的本质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三条对摊余成本的定义如下: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摊余成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也是实际利率法运用的必然要求。摊余成本的本质是指在交易中一方实际占用另一方的资金数额,既包括本金,也包括到期尚未偿还的利息。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涉及摊余成本的账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在对投资融资或具有融资性质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中都会运用到摊余成本的概念,具体表现为下列交易或事项: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处理;②分期收款销售商品;③应付债券;④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期付款。除此之外,融资租赁、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等会计处理也体现了摊余成本的思想。对投资人来说,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调整后的结果。用公式可简要地表达为: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收金额-实收金额。从筹资人角度出发,摊余成本不再是一项资产,而是一项负债,这样摊余成本也可用公式简要表达为: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应付金额-实付金额。  相似文献   

16.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焕云 《财会月刊》2011,(23):40-41
2011年1月31日,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IASB 2009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ED/2009/12《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该文件最重要的贡献是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了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贷款和应收款项划分为金融资产,规定贷款在初始计量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计量金额;在后续计量时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将促进商业银行的贷款、债券投资、存款、衍生金融工具、金融资产转移及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和未实现利得等发生重大改革,随之也会对金融行业的会计信息产生重大影响,了解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正确评价商业银行收益或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