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将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加速转移的基础上。也加快了在价值链上游R&D环节的战略调整。在我国大规模设立研发中心,使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动机,构造了一组教学模型对其在我国R&D投资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关注跨国公司如何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进行R&D活动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中的地住。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社会》2013,(22):52-53
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希望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总部甚至全球事业部总部、全球陆研发中心。上海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方面,正处於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在将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加速转移的基础上,也加快了在价值链上游R&D环节的战略调整,在我国大规模设立研发中心,使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动机,构造了一组数学模型对其在我国R&D投资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关注跨国公司如何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进行R&D活动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国际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目前名列前二十位的国际大型药企均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例如诺华制药、美国默克、以及美国安进等大型制药企业。强生制药(J&J)最近在中国上海刚刚建立了创新中心,预计将在10月份对外正式宣布并正式投入运营。药物研发具有国际化的趋势。并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回望过去的一个月,车市慢慢冷下来了,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似乎更加重视,加紧了进军步伐。奥迪与奔驰宣布在中国成立设计研究院,本田也计划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大众也扩大在一汽大众中的股比,奥迪也有意与一汽单独成立合资公司,雷诺再次表达国产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研发中心的竞争,是跨国公司之间更高层次的竞争。继中国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制造中心之后,中国也正在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日益青睐的研发中心。据原外经贸部统计,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企业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的有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7.
魏才 《中华商标》2006,(2):25-27
研发机构大举入华成新潮 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外企在华的研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今年9月,世界领先的存储管理软件厂商VERITAS斟酌已久的中国研发中心终于落地北京。而此前不久,3M公司、思科、飞利浦、本田、爱立发、佛吉弧、微开、延锋伟士通等8家跨国公司集体落户上海,北电网络、索尼、朗讯、明基、飞利浦、甲骨文等已经分别在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安营扎寨,而在广州,投资2000万欧无的法国电信研发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之中。而那些原来已经在华落户的企业则纷纷追加投资。据报道,一年以来,摩托罗拉斥资8亿元整合中国研发;朗讯追投7000万美元,加大中国本土研发实力;Adobe公司计划斥巨资在中国设立研发服务中心;爱立信中国研发大厦2006年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社会》2013,(22):33-35
2013年上海进入总部经济的‘千时代’。市商务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已有1000多家世界跨国公司落户上海,其中有265家投资性公司,40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则有351个,95%以上地区总部具有两种以上的总部功能。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占总数的83%,其中82家为世界5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中心除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本,还旨在利用多元文化的互补优势来加强知识的创新。然而,多元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多重作用导致创新效果并不佳。本文从多元文化与知识创新模式相匹配的角度出发,从理论上探索与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协同的多元文化维度下有效的知识创新模型,以提高知识创新的绩效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全球领先的轮胎生产制造商——韩泰轮胎,在韩国大田市为新的中央研发中心——HANKooKTECHNODOME举行了奠基仪式。奠基仪式上,韩泰轮胎公布了其中长期战略研发规划。韩泰将建设新的研发中心和测试设施,这将使其技术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新高科技研发中心将包含两大部分:位于大田市大德研究开发区的新中央研发中心--HANK00KTECHNODOME以及位于尚州市的“韩泰实验工程中心”。  相似文献   

11.
在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溢出效应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其溢出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了新的明显转变;加入WTO后,在华跨国公司的投资水平虽具有明显提高,但存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典型特征,并认为跨国公司倾向于只向子公司转让技术,本地企业过度依赖与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外资企业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FDI的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不明显,外资企业形成的垄断抑制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形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我国引资政策和方向,提高本土企业技术吸纳能力,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视跨国公司人才和重视建立共同研发中心等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扬光油墨总经理谢燕雄表示,深圳大学一扬光油墨研发中心是校企互补优势、联合成立的专业油墨研发中心,公司利用研发中心拥有油墨功能实验室和理化性能实验室,其仪器设备先进,专业技术人才众多;利用深圳大学化工学院的基础检测设备、化工专业人才及科研信息优势把产学研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扬光油墨为世界添色彩。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11月19日.罗地亚公司在上海为其全球研发(中国)世界级的研发中心举办了盛大的启用典礼。 罗地亚通过在上海原有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了全新的世界级科研中心,大大提高了其在亚太地区的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跨国公司是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高级阶段,跨国经营是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基础。1.跨国公司根据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应具有以下三个特性:(1)经营的跨国性,即跨国公司的各个实体分布于多个国家从事经营活动,但一般以一个国家为基地,受基地国企业的管理、控制和指挥。(2)战略的全球性,即跨国公司在进行战略决策时,要从整个公司利益出发,并着眼于整个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其生产、销售和拓展等方面的政策和策略,以获得最大限度和长远的高额利润。(3)内…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战略的组织结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当代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握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发展趋势,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轴承工业》2010,(3):40-40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近日表示将在印度建立一家研发中心,但未透露研发中心的具体选址及其投资金额。舍弗勒印度分公司主要为印度塔塔汽车、马亨德拉、铃木和利兰等汽车制造商供应零部件。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跨国公司对全球资源的支配力上。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垄断结构及由此带来的垄断结构利润。在全球化与信息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垄断结构是有效率的,并不会妨碍竞争,这可以用新的可竞争市场理论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专家透视     
中国急需培育和发展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地位日渐突出,中国急需培育跨国公司,此一话题成了最近在沪举行的“跨国公司培育与发展”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的共识。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演说中表示,中国经济20年的持续增长孕育了跨国公司成长的基因。为提高综合国力,他认为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而使其成长为跨国公司是当前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说,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角,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要实现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全球品牌经营是企业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战略,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在品牌实力与市场竞争经验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加之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品牌经营存有认识误区,在品牌培植的实践中存在片面化与操之过急,使得品牌竞争盲目性极大,甚至出现品牌经营决策失误而带来的企业腐败,面对WTO挑战,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已是不争事实。为此,我们的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全球化品牌经营,认真吸取过去品牌经营失误的教训,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做法,在六大方面亟待进行企业…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前,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比较现代跨国公司和传统跨国公司的区别,现代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已由“一个中心”成为“多个中心”,即生产制造中心、跨国采购中心、研究开发中心、服务中心和地区营运中心。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机制、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增长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人对跨国公司进入引致的一系列问题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诸如谁更安全、受剥削吗、“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姓内”还是“姓外”等,其结论是:按照国际惯例利用跨国公司。中国应当积极应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跨国公司,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