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通过对日本、意大利、法国三国国有经济体制的介绍及与中国的比较,对国际范围内的国有经济体制获得一些普通性的认识,对中国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所在,有了进一步把握。以此为基础,文章认为,只有可自由转让资产的股份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微观基础。最后,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国有企业被分为三类进行处理,由此,中国企业改革可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宏观经济管理董颖二次大战结束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把宏观经济调控作为一种长期性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被称为混合型市场经济主要代表的法国,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实行宏观经济管理最为突出。私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并存,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并存,构成了法国式市...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产权社会化 产权问题的核心是所有制问题,马克思提出“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建立“自由人公社”他所讲的所有制是什么样的所有制,专家学者理解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但可以肯定地说,绝不只是国家所有制一种形式,而应该包括集体所有制和其他公共所有制等多种有国有经济。1979年,意大利国有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24.7%,法国占13.5%,日本占11.1%,英国国有制的比例更高,撒切尔夫人主政后,把它改为私有经济。由于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4.
邵毅平  朱胜 《经济论坛》2007,(5):136-138
一、法国会计标准的特点 在发达国家中,法国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实行的是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性在西方是最强的。法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干预,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与英美相比,法国会计环境与我国更为接近(本文所指的会计标准是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在内的所有有关会计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本概念与“会计法律规范”相类似。会计法律规范含义更广,包括所有发布的与会计有关的文件的总称)。法国会计标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进程中,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要由国有经济的功能决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人     
《经济》2002,(10)
《经济学消息报》9月13日 有观点认为,对民间资本放开银行业体现的是一种非歧视性政策,限制国有经济参股是对国有经济的歧视,也限制了国有经济盈利渠道的拓展。 如果让国有经济参股,同时又要避免被国有经济直接或间接控股,监管者必须  相似文献   

7.
国有经济是一种国家现象,是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成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有经济功能、国有企业效率、国有企业治理、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国企改革与地方政府关系五个方面对国有经济改革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为中国国有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国有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很不协调的局面 ,其核心问题是国有经济摊子太大、战线过长。促进国有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发展 ,需要加大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力度 ,拓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经济继续保持绝对地位,但公司制的国有独资企业扩张速度较快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在许多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但国有经济仍然保持了对重要行业的支配地位,尤其是在前500家企业集团中,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量仍然强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是关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要想正确理解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应该首先清楚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认识到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目前存在的关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争议性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深刻认识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对如何深化中国国有经济实现战略调整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蔡锐 《经济师》2014,(8):25-26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体。解读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的合理性,对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以及国有经济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了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夯实国有经济发展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又是国有经济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块,研究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国有经济.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绩效考评进行分析,以期对国有经济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基石,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提出要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国国有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国有经济创新力提升明显,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国有经济控制力较强,但形式较为单一、布局有待优化;国有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产业链的纵向关联度有待提升;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内控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为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国有经济“五力”按照“三个层次、五个构成”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促进向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以提升国有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在关键领域的引导核心作用以夯实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扩大国有经济影响力,化解不确定条件下的各类风险以提升国有经济安全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国有经济的规模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有经济的效用和国有经济的运行成本都是国有经济规模的函数 ,并共同决定国有经济的规模 ,使之表现出时间的非线性。评价国有经济的规模经济性 ,可以使用利润率法和生存法则。我国的国有经济规模并没有处于经济规模区间 ,需要进行重组 ,基本思路是从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选择出发 ,进行企业组织和内部结构重组 ,实现国有经济的规模控制力  相似文献   

15.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的进与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 ,收缩国有经济战线 ,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需要。这就要求国有资本从有些领域退出 ,进入那些重要行业 ,形成国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本文试分析如何有效实施国有经济的进与退 ,以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有经济规模整体上较为适度,所谓的危害往往与国有经济产权性质无关。国有经济量上的变化不应成为关注焦点,相反,应该关注的是国有经济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市场规则。国有经济改革应该沿着市场化的方向,继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经济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国有经济与市场体制是天生不相容的,提出要想把国有经济搞好,就必须使国有经济全面地退出竞争性领域。本对这种“退出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认为,国有经济应该而且也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本认为,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完全的市场化,并且  相似文献   

18.
国有经济缺乏活力已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实现辽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已成为振兴辽宁经济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党的十五大精神,对辽宁国有经济实现战略性调整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郝书辰 《经济管理》2006,(16):80-86
影响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状况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制度优势;二是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和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比较优势,结合对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及其对产权制度安排的要求的研究,论证了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基本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其中关键就是国有经济的振兴和调整。如何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经济存在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我认为还是要解决对国有经济的认识问题。换句话说,目前我们对国有经济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还仍然停留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里面,还没有完全用现代市场经济思维树立对国有经济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