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本案例中的问题很简单,从乳业的源头开始,饲料大涨,原料大涨,辅料大涨,包装大涨。但是为什么很少有厂家轻言涨价?道理很明白,大企业挺着,为的是逼迫成本高升、无力降价的小企业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涨!涨!涨!各种成本都在涨,企业的产品不跟着涨价,只能死路一条,可这价格,该怎么涨?饲料大涨,原料大涨,辅料大涨,包装大涨……企业的产品不涨价是绝对不可能的,是死路一条。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处理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怎么涨? 2007年企业遇到的共同问题是涨价。以乳品企业为例,从乳业的源头开始,饲料、原料、辅料、包装统统涨价,但是却很少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初期酝酿及各厂家的争鸣之后,糖果涨价的悬念终于在最近尘埃落定。从国内的一二级品牌到各地的小规模糖果厂都开始陆续将自己的涨价政策公布于众。不过在一片“涨”声中,我们发现涨价并不是他们今年竞争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星竞 《华商》2012,(2):41-41
据媒体报道:正值中国新春佳节前期,百胜集团旗下的必胜客率先于1月2日涨价,在洋快餐界数一数二的麦当劳方面也于今年1月12日起调整了部分食品价格,“幅度在0.5元一2元之间,涉及主食、饮料和甜品等,例如麦咖啡就涨了1元”。而这是自去年以来,麦当劳第三次调价。甚至并非快餐店的星巴克咖啡也趁机涨价,顿时,餐饮业涨声一片。  相似文献   

5.
娄向鹏 《广告大观》2010,(11):51-52
茅台涨价了,五粮液涨价了,泸州老窖、剑南春、红花郎……还有二线名牌白酒也在悄悄跟进上调价格。2010年中秋未到,白酒销售价格已是“涨”声一片,一点也不逊色于楼市,说炒房不如炒名酒,不是虚言。  相似文献   

6.
苑鲁宁  杜玉珉 《销售与管理》2007,(6):I0001-I0003
近两年,原材料的价格日趋上涨,而终端产品的价格却十分刚性,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可以说企业的生存正面临着严峻考验。虽然通过涨价能够提升产品的利润与品牌价值,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说涨就涨的,更不是每个企业的涨价都能够获得成功。对于快速消费品,涨价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问题,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8,车价是涨还是降?一种观点是:在CPI大涨的时代,汽车成为惟一大宗降价产品的时代即将一去不返,今年涨价在所难免;另一种观点是:成本上涨总体上对汽车业影响有限,今年还是"降"字当先,不过降幅较前会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8.
方便面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涨价进程还没有结束:去年11月至今,面粉每吨又涨了100多元,棕榈油每吨又涨了二三百元,辅材的涨幅更是达到了二三倍以上,专家预测这些数字仍然不是最后的结果。更不利的是,目前的涨价是缓慢进行的,并且已经扩大到了包材:石油涨价已经引发了塑料薄膜涨价,而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使纸箱的价格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得不面对事实,目前整个乳制品行业正在经受涨价带来的不确定性。面对消费者挑剔的眼光,乳制品企业在涨价之后该怎么做?市场的竞争依然是激烈的,虽然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但能不能在市场扩大的过程中,迅速地适应市场,快速地发展自己,成为目前乳制品市场“涨声一片”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走出水价改革误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水价改革在涨声中走入对涨价依赖、提价为节水、亏损应提价的误区,水价改革几乎成了涨价的代名词,以节约水资源、成本上升之名要求提高水价成了供水企业的普遍做法.要使水价改革走出误区,避免出现"水往低处流,价往高处涨"现象,必须明确水价改革原则、抑制企业涨价冲动、严禁地方攀比涨价、全面实行阶梯式水价、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唤起全社会节水意识、以定价成本制定水价、确保供水企业成本信息公开、建立供水成本评价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矍勇 《糖烟酒周刊》2007,(31):88-89
最近一段时间。从猪肉到大米等一系列农产品原料价格一路飚升.就在市场还流连于食品涨价这一简单现象时,一场渗透于食品行业各个环节的涨价运动也拉开了大幕。人力成本在涨、原料采购成本在涨,能源在涨,甚至包装材料也在涨,而唯一没有涨的是竞争激烈的食品价格,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自行消化成本来应对。然而大多数食品企业在前几年的争规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杨婷 《四川物价》2004,(10):14-16
“水费涨了,油价涨了,粮食也涨价了,电费不也要涨价了吗?”家住北京海淀区甘家口的张女士对记者说,“什么都在涨价,这个月家里的支出多了不少。”正如张女士所言,进入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北京市的基本生活物资和日用消费品价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涨价已经成为近来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徐敬 《糖烟酒周刊》2006,(29):18-18
从我们做营销的角度来看,产品的涨价并非所有时候都是因为原料的涨价。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涨声一片时,喔喔今年还将360度奶糖和多奶蜜下调了价格。这说明了什么呢?最近三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涨价,食品行业我了解的产品有白酒、瓜子、饮料以及糖果等。  相似文献   

14.
周震 《市场周刊》2005,(34):35-35
国际油价又涨了。已经“高处不胜寒”的国内油价,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面临着再次涨价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5.
“五粮液可能要涨价”。近日,塞一传闻渐渐多了起来。每年的岁末年初.五粮液都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动作,难道2006年五粮液连涨两次以后,2007年年初还要涨?抓住这个线索,记者做了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6.
何胜中 《光彩》2012,(1):44-45
"涨价"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会,"涨"得好货如轮转,"涨"不好愁云惨淡宣布涨价的实质,就是要促使客户囤货,所谓同行竞争,在此时就是干方百计地抢占客户仓库库容和店面堆头的竞争,当然也是抢占客户资金和信心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10,(7):8-8
洋品牌奶粉或将掀起新一轮涨价潮的消息着实又让奶粉市场紧张了一番。记者调查发现,洋品牌声称涨价的原因无外乎原料成本升高、换包装、配方升级等.可是追踪近年来洋奶粉的价格游戏规则不难发现,从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涨价幅度累计62%.年平均涨幅达到15.5%。消费者在质疑高提价率合理性的同时,也在追问,年均15.5%的提价谁在操控?  相似文献   

18.
涨价!涨价!!     
方烨 《商界》2010,(2):37-37
涨价,涨价,又是涨价! 进入2010年,原来热腾腾的经济形势,被突如其来的大面积涨价冲得七荤八素。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开年就来的59年未遇的暴雪,直接让北京市的蔬菜价格普涨30%以上!而细细盘点,其实在去年底,除了工资之外,能涨价的全涨了。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有几家报纸涨价,如《环球时报》零售价从1.2元涨至1.5元,《华夏时报》和《中国经营报》从3元涨到5元。香港《星岛日报》、《明报》、《经济日报》也加入涨价行列。记得2008年由于新闻纸价格上涨,全国几乎所有纸媒都进行了提价。今年报纸涨价是否也会成为普遍现象?报纸涨价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和实质呢?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初,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从七个方面描述了明年我国在经济体制、投资体制、资源产品价格、社会事业领域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尤其谈到"明年我国城市供水价格将适当调整"。又要涨价了!一语激起千层浪。在"涨"声一片——国家统计局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