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采出水处理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油田的开采也得到了很大的深入,然而在开采过程中油层伴水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加大对油田采出水处理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实中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工艺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此要研究新工艺来改善采出水的处理。文章从采出水处理对油田的影响出发,结合一些常见的采出水处理方法,以及现在油田采出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新工艺做了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工艺,还是属于初级处理的老三套(混凝—沉降—过滤)。还停留在技术比较单一的层面,缺乏深度处理技术。本文通过分析油田采出水处理存在的问题,解析油田采出水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希望能给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环保部门的监管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油田采出水为油田生产污水的主要一部分,采出水的处理达标回注也是油田发展的主要课题。文章介绍了油田采出水的性质,回注水质的指标要求,总结了油田在采出水处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的开发,油田采出水量会逐渐增加,为了保护环境,油田采出水经处理后一般都是同层回注地下油层,补充地层能量,油田采出水中含有氯离子、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要求油田采出水回注管线具有耐腐蚀和耐高压,目前安塞油田采出水高压回注管线主要使用无缝钢管、双金属复合管、高压玻璃纤维管(简称玻璃钢管)和高压柔性复合管.  相似文献   

5.
我国石油开采程度正在逐年的提高,油田逐渐进入了高含水期,部分油田的采出水综合率达到了90%以上。注水的主要水源就是回注水,随着采出含水量的增加,排除的水量也随着增多,油田污水地面处理技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油田污水地面处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油田地面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只有不断的加强油田地面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才能促进油田未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工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油田采油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带来了质的飞跃。目前,油田采油的工程技术中会出现采出水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相关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地通过实际操作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质量和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因此,优化改进油田采油过程中的采出水问题的解决方式至关重要。本文就探讨油田采出水问题的现状,从油田采出水、油田注水分析出发,分析其特点原因,研究采出水处理回注的现状与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H集中处理站采出水系统运行3年后,受设备故障、腐蚀、处理量增大等因素影响,采出水水质下降。通过采用节点分析方法,对采出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出口水质进行了分析,针对H站采出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沉降时间短、处理设施故障频率高等问题,对采出水系统工艺、设备进行改造,采出水水质得到显著提升,采出水含油量、悬浮物量由原来的35mg/L、20mg/L降低到15mg/L、8mg/L,达到了油田回注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从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国家各方面的支持,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中也存在在许多的问题,各方面的很多问题都有待解决与发展.油田安全环保管理问题也逐步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的石油工业管理人员也越来越重视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如何就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解决依然成为我国石油工业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石油工业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些问题,而且各国的石油工业也需要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油田石油工业应当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在石油工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中的经验,就通过对我国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与方法,以加强我国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中意识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微生物生化处理采出水实现了采出水资源化利用,既符合环保理念,又有良好经济效益,在油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驱油是继热驱、化学驱和气驱之后的第四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老油田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微生物技术以其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优势,在去油之外,还能实现油田采出水净化和循环资源化利用。胜利油田多年来致力于微生物技术开发,为打造百年胜利、绿色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化学需氧量(COD)指标对油田采出水处理及排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COD测试方法主要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该方法测试周期长,所用试剂对水体有二次污染,并且仅适应于氯离子浓度1 000mg/L的水样。而油田采出水氯离子浓度从几百到上万不等,高氯离子浓度会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利用有机物在特定紫外光波段吸光度具有最大值的特点,对油田污水样在紫外光波段进行扫描,找出最大吸光度的波长。而该波长下吸光度的不同,反应水体COD的大小,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适合现场快速了解水样COD情况,并且避免了油田采出水的高氯离子浓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相比,可缩短97%检测时间,相对误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11.
油田采出水用缓蚀剂缓蚀率的测定,采用的是标准SY/T5273—2000《油田采出水用缓蚀剂性能评价方法》。但在实际检测中发现试瓶口的严密性、钢片的筛选与处理、采集试验介质等因素影响缓蚀剂缓蚀率的检测结果,为此特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缓蚀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油田在开发生产之后,随着生产的进行,没有外来能量的补充,地层压力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必然要采取外部补充能量的方法,使油田持续高产稳产,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井的注水时机等因素都对油井的出水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油气田底水油藏的出水规律,就必须研究不同注入井的注入时机等因素对生产井出水规律的影响和不同堵水时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石油工业效率,提倡进行数字化建设。通过实现油田数字化建设,对提高采收率、产量,降低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油田数字化建设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进而阻碍了石油数字化进程。本文则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望对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注水开发油田,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油田的开采效率,如何让油藏喝上“健康水”,对油田的开发尤为重要。对渤海油田,注入水一般来自平台处理合格的生产污水以及地层水,因此对注水水质要求极其严格。文章结合油田现场实际,介绍了海上水处理流程工作原理,药剂的优选及对现场人员的素质要求,为海上保障注水水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好促进了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安磊善 《化工管理》2022,(35):36-39
石化企业中水回用通常采用RO水处理工艺。RO出水用作厂区的回用水作为炼油企业的节水措施。水源一般为污水处理场深度处理后的出水。石化企业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大都采用臭氧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工艺,再经RO处理后,产生的浓水往往携带着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若排入水体,会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场RO浓水的处理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项目提出了2种工艺路线处理RO浓水,并对其进行了比选,以此对RO浓水的处理的工艺路线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油田的生产工作过程当中,需要采取一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来对原油进行脱水处理,得到比较纯净优质的油品。经过初步的脱水处理,可以过滤掉一些絮状的物体、少量的原油和一些有机化学物。对于采出液里面所含有的混合物,可以当作油田的含油污水来处理,通过对其进行净化和分离,把原油当中含有的游离水以及乳化水分离开来,然后再经过深层的处理净化,就可以注入油田作为水源使用,不仅节省水资源,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开发油田的一些硬件需求。所以,优化原油脱出水工艺技术意义重大且深远。  相似文献   

17.
智慧油田建设是对传统石油开采模式的创新和重构,是国家"互联网+"计划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具体实践,通过信息化系统和石油工业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智慧化,提供科学、高效的决策手段,破解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随着这项工作在各大油田的全力推进,智慧油田将给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智慧油田的建设离不开计量管理与计量技术的支撑,文章根据智慧油田建设和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声学除垢装置的原理、用途。分析油田采出水性质,解决联合站原油换热器管束结垢、除垢的难题,减少更换管束次数,延长原油换热器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19.
石油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以来,中国致力于改善能源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注水开发是石油资源的主要开发手段之一。文章主要探究油田注水开发技术要求及油田注水开发机理,深度分析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采油率影响因素,并从改良技术支持、加强环境分析、调整注采规模、优化注采方案、注采效果评价五个方面提出注水开发后期提升油田采油率的方法,旨在进一步优化油田开采环境,构建现代化可持续性注水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板桥油田常规稠油边底水油藏出现的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大的实际问题,在该断块开展了CO_2吞吐技术先导试验,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阶段累积增油1051吨,阶段减少采出水6.1万方,大大节约了采出水采、输、注、处理费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