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是推进国家农业发展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帮助引导转变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向、推进土地科学流转、提高农田出产效益,城乡居民养老一体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任务所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以县域为重点。通过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合理化分配,逐步实现“县域城镇化”,更好的与高新技术、现代产业接轨。为此,农村地区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创新思路,稳步推进经济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2015,(25)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等于发展了农村经济。而走出农村才能发展农村,减少农民才能够富裕农民,这就需要城镇化。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市管县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县域经济是我国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缓解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城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滞后已成为我国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下淘宝村发展与县域经济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广大县域以淘宝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悄然兴起,增长势头逐年递增。借助淘宝村模式,以农村电子商务之手段发展我国县域经济,不失为一种推进城镇化道路的优良选择。本文以互联网+为视角,探究淘宝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城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基础经济,实现中部崛起的基础条件就是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但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观念制度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应以现有优势资源为依据,打造特色产业,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发展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近年来,陆良县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陆良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等措施来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级市)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有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在省域乃至全国经济中占有着主要部分。从辽西北的实际情况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增强辽西北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建设小城镇,不仅可以壮大县域经济,还可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视野下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城乡统筹的抓手,南阳市县域内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滞后,财政金融发展活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整体不平衡。南阳市应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逐步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挖掘资源潜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雷丽萍 《中国市场》2006,(10):79-80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地域范畴内各类经济要素发展的总和,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辽阔,资源丰富,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县域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新一轮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本文从人口大县、农业大县邓州市城区人口变动及就业的视角,来探索我国县域城镇化。在对调查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邓州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工业支撑能力较弱、城镇规划较为混乱、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并提出加速推进邓州城镇化的对策:规划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进城人员就业问题;加强城镇基础建设,稳步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邓州的问题在全国,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具有普遍性。解决邓州县域城镇化问题的相关对策,对全国县域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2016,(2)
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镇化的推进能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同时县域经济的增长又能推进城镇化进程。分析山东省当前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山东省城镇化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县城经济结构调整中,工业化是物质基础,工人化是社会目的,城镇化是经济手段。县城产业升级必须以我国的国情为依据,因地制宜,推进粮食生产、农林牧渔和农村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史开国 《中国市场》2007,(35):101-103
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原因都表明: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进程实质上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互动过程,必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贸导刊》2005,(17):17-20
为进一步研究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促进作用,最近,我们先后到江苏、吉林两省开展了以“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分别在江苏选取了以劳动力输入为特征的太仓市和劳动力输出为特征的阜宁县,在吉林选取产粮大县东辽  相似文献   

15.
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已被看成是缓解"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分析了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农村城镇化如何反作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新时期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吸纳与转移成为改善我国农村经济,提升人力资源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就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的吸纳与转化进行全面的调控,成为新时期把握创新劳动力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吸纳与转移为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式。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特色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灵魂与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新时期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吸纳与转移成为改善我国农村经济,提升人力资源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就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的吸纳与转化进行全面的调控,成为新时期把握创新劳动力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吸纳与转移为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继云 《商业研究》2008,(5):177-180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20.
琚莉 《商业科技》2011,(5):86-87
县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活动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县城。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国内发展不平衡、经济产业层次低、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县乡财政困难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央的扶持力度不够等是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采取加大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改革财政管理体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