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其生态主体间存在着竞争、合作与融合,生态主体与外在环境也存在作用与反作用。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生态主体不丰富、同质化竞争严重、法制监管与信用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生态主体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作为推动我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动力,其生态主体同外在环境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关联性。良好的生态系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实现利益共享,进而构建形成一个快速有效的产业主体。其中所参与的每一方都需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分发挥其特性,这样才能够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进而保障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迪 《中国电子商务》2014,(18):186-186
作为新兴的金融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扮演着传统金融体系拓展者的角色.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掀起了一轮“互联网金融热潮”.但是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新兴金融模式,也还存在政府缺乏全面监管、行业缺乏有效自律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特点提出构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两大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从而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全面、精细的监管服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金融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金融支付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方面,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支付结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商》2015,(45)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金融危机后,如何实质性地改善我国的环境,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继而推进生态文明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金融的内涵,生态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构建金融体系的意义,以及我国生态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生态金融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何云 《中国电子商务》2014,(13):33-33,35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正在酝酿的新生态金融,其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的进化中。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并非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的代替,而是便捷的通讯技术对传统支付手段的丰富、互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和数据挖掘手段,以及由此产生的互联网信用对传统。本文就如何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展开讨论。因此本文主要就是阐述当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状况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有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总结归纳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和风险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构建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商》2015,(37):173-174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路径。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拓宽金融市场边界,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与发展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能够减缓人民贫困,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金融普惠。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使金融服务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不仅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普遍化、民主化。虽然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加快了金融服务的发展进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给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现状,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策略,进而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以期为我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出发,讨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接着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测,希望能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而逐渐出现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金融贸易自由化的有效途径。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参与互联网金融领域,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水平,还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然而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从中也暴露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其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下出现的新生态金融,丰富了传统的支付手段、提高了对数据的挖掘能力,是对传统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但在其发展中也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存在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跟金融产业的结合产物,跟传统的金融业务相比较互联网金融具有高效性、快捷性以及创新性的特点。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缺陷,制约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科学性和持续性。本文围绕互联网金融发展,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涵义和优劣势,并就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积极的模式,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关于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积极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信息化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技术获得了广泛运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互联网金融是当中发展最为显著的代表。尽管互联网金融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阻碍着社会有序发展和我国在金融方面的发展。虽然我国在加速颁布相关的措施,并不断加强监管互联网金融,避免互联网金融出现较大波动。鉴于此,本文以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趋势,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行业。但由于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长久健康发展,不断发现和完善互联网金融体制成为了我国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从而引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之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井喷之势,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融资人的信息披露就是其中之一。这涉及投资人的利益的保障和投资风险的把控。众所周知,融资人信息披露的准确和完整更是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为了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地发展,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监管责任的落实以及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是互联网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商业时代》2015,(8):80-81
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中小企业的影响,其发展深度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融资难一度成为限制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绊脚石。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变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效应及存在问题,探讨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5)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有的优势掀起了金融行业的风暴,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理念和模式上的冲击。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当前亟待构建互联网有效的监管机制,以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并促进其发展。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概述入手,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最后揭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举措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