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周辉 《改革与战略》2012,28(8):67-70
文章运用我国软件行业、电子行业和机械设备仪表行业87家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从优惠税种和优惠方式的角度,实证分析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与所得税优惠和直接性的税率式优惠方式相比,流转税优惠以及间接性的税基和税额式优惠方式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2.
税收优惠作为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目前,我国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特征:涉及税种多,以所得税优惠为主:税收优惠方式多样,以直接优惠为主;实行区域化、产业化的税收优惠,以区域化的税收优惠为主;税收优惠面向各类型经济,以外向性税收优惠为主。  相似文献   

3.
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我国建立起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更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企业所得税作为目前主要的所得税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其组织收入、调节分配的作用日显突出。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就成为税收征管的一大重点。企业所得税是税收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相结合的一个税种,具有政策性强、计算复杂且涉及面很广的特征。这就决定其计算征收不同于其他税种(如流转税),而实行按年计算,分月、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法。因此汇算清缴就成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  相似文献   

4.
罗静 《特区经济》2007,226(11):171-172
本文对我国房地产开发环节税制在税种结构、税收负担和税收征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应从优化税种结构入手,通过调整和完善税种的设置,建立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以农地占用税为辅助税种的税制结构,合理化开发环节税收负担,辅之以有效的税收征管模式。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国实行了全面结构性的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辅之以其它税种的税收全系,使我国的税制结构更趋合理和完善,几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新税制改革的成功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尽管当前还存在许多有待一步完善的地方,但客观地讲,利大于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后,世界各国在税制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发达国家的税制更偏重于公平目标,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税制则更偏重效率。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后,建立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为辅助的税制体系,强化了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作用。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税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借鉴他国经验,在我国推行双主体税系,调整所得税结构,优化所得税制;确立财产税在地方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环境税体系等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需要在对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对接"。整合的思路是: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地位,优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税种结构,实现由以直接优惠为主向以间接优惠为主的模式转变,搭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平的税收政策平台。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税收激励体系是个基于各国经济、法律环境和税制结构的子系统,针对市场化金融型机构主导的风险投资模式,亚太发达国在激励税政目标、税种工具、实施方式等方面日益形成一种以美国为摹本的框架,实施着所得税为主、事前事后并重事前居先,合伙企业非法人化并赋予流经中介待遇的风险投资税收激励范式,为我国相应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郭健 《山东经济》2011,(6):121-126
利用KP指数测算了2003-2009年中国税制结构的累进性,结果表明中国税制的整体累进性较弱,所得税的累进效应大部分被流转税的累退效应所抵消。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管理的加强,其累退性正在逐步减弱。这主要归因于中国目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通过对流转税内部结构和所得税内部结构的剖析,各税种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存在一定缺陷。财产税的功能缺失强化了税制的累退性。  相似文献   

10.
房产税是美国当今税制中较为成熟的税种之一,也是美国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税收优惠管理机制。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房产税的税收优惠机制,并结合我国房产税改革的背景,就如何完善我国房产税的优惠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建立了川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为双主体、其他发挥特殊作用的税种相互配合的税制结构。改革后的流转税以增值税为主,基于现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国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但是从经济发展的长远和战略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我国的增值税应从生产型逐渐向消费型过渡,消费型增值税是增值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关于增值税类型的划分增值税根据对纳税人所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或已纳税金在计算增值额或应纳税金时是否允许扣除以及如何扣除的不同规定,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增值税。所谓生产型增…  相似文献   

12.
刘欣欣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38-142
正确评价税收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9年中国A股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税收优惠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于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具有激励效应,与所得税优惠相比,增值税优惠激励作用更为明显;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优惠激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呈现中、东、西部递减的状态,所得税优惠激励创新呈现东、西、中递减的状态。为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提出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循环经济时代的生态税收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新宇 《宁波经济》2006,(10):37-40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是以收取各项费用为主而以征税为辅,但其弊端日渐显现,建立我国自己的生态税收制度势在必行。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必须综合考虑税制要素的设计,调整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农业税收政策 美国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其显著特点是就业人口少、生产率高和农产品出口量大,但相比较其他产业而言,农业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业的保护和税收政策扶持。尽管在美国税制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农业生产开征的税种,但只要涉及农业生产的税收都存在着对农业的特殊税收优惠条款,以加强税收对农业的扶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取向:2010~202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财政层级,为落实省以下分税制和深化配套改革铺平道路;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改革;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在改革中要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完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财产税、资源税及其他特定目的税类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税。此外,还应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胡子昂 《特区经济》2007,(8):222-224
当前我国的税、费制度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税制上突出表现在税种的安排、税率的设计,税收优惠的实施等方面;排污收费制度表现为征收标准偏低、征收管理不到位、缺乏激励企业治污积极性的作用等方面。为此,应针对现行税、费制度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从税制角度分析了影响差距的原因,提出了改革税收体制,促进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要适当放宽国家对税收政策立法的控制力度和范围,给予地方一定的补充立法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划分比例,加大中西部税收留成;扩大税基、转变优惠方式、降低税率、严格征收;完善资源税;改革税制结构,提高累进所得税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从税制角度分析了影响差距的原因,提出了改革税收体制,促进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要适当放宽国家对税收政策立法的控制力度和范围,给予地方一定的补充立法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划分比例,加大中西部税收留成;扩大税基、转变优惠方式、降低税率、严格征收;完善资源税;改革税制结构,提高累进所得税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最大特点体现为“四个统一,一个过渡”,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并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33%、24%和15%统一确定为25%,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同时,对老企业规定一个五年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20.
李强 《魅力中国》2013,(16):67-67
面对我国流转税(间接税)和所得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不尽合理,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需要深入探讨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特点,从总体税负调整的角度出发,通过增量的安排实现,主要应当考虑如何随着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逐步增加所得税收入。同时,应当着眼于企业管理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个人收入的增加。税收管理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