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云超 《经营者》2010,(12):54-55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当总统就去当广告人。于是,很多不能实现总统梦想的年轻人便开始了广告人的生涯。殊不知,时代发展到了今日今时,总统和广告人的日子都不好过。美国总统不仅要处理国际国内的大事小情,还要应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恐怖主义的威胁。而广告人。尤其是依赖传统媒体生存的电视广告人。更是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和媒体技术革新的双重现实压力。  相似文献   

2.
舶来一句"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真有诸多广告人以此名言的微言大义以自诩:而"广告人免进免谈"的警语又让他们回家躺在床头反复哀怜自己的职业。"风风火火闯九洲"的广告业其实有着领导时尚催动消费的功力,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甚至也无可替代。只是急功近利者不可取;炒作投机耍小聪明不可取;谋算一把拍屁股走人不可取。  相似文献   

3.
《企业导报》2005,(6):26-27
记者:美国总统罗斯福有句名言:“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然而是什么吸引您在2003年从广告行业投身到房地产销售代理行业中来呢?  相似文献   

4.
林肯任美国总统时,曾经有人批评他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你的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林肯十分温和地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进入本期独家策划报道视野的案例,都来自于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比如连锁超市、汽车、家电:阿迪、雪铁龙、方太、格兰仕……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待竞争对手的方法,是不是和林肯总统一样,有着宽容的力量。如何培养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5.
精神快餐     
美国总统做广告公私分明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有多位总统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中间,有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有的是为了国家的兴旺。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品尝咖啡时,没完没了地咕嘟着:“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如果不是出现在公共媒体上,谁也不知道这句话是在为麦氏咖啡做广告。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曾为派克笔做广告。广告画面上是罗斯福总统用派克笔在一个文件上签字的照片,画外音是:总统用的是派克笔。1996年9月克林顿在匹兹堡郊外的竞选集会上,“公然”推销他的国债券,他说其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是人们为上大学、退休或买房而存钱的一种新的可靠的途径。他在罗伯特·莫里斯学院对吵吵嚷嚷的听众说;“不因通货膨胀而受损失的债券可能成为家庭创造未来和实现理想的坚实基础。购买这些债券的人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损失一分钱。”无论他们的行为多么的“掉价”,谁也不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因为这是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始于罗斯福“新政”。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国家只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供给将为自己创造需求,国家对经济运行只能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扮演“守夜人”的角色。1932年,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现“有控制的资本主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当选,开始了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即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丈夫问妻子:“如果我的生活中也有莱温斯基,你能原谅我吗?” 妻子说:“能 不过,你得先当上总统”  相似文献   

8.
刘煜 《中外管理》2004,(2):92-93
“打工,是成就别人的成功;创业,才完全属于自己”的观念在职业经理人中普遍存在。因而,创业当老板就一直是他们的梦想,当条件成熟之后,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另立门户。但创业,你准备好了吗?你是否愿意听听“386”们的忠告呢?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中国梦”,现在我真是希望有人能够把“中国梦”是什么讲清楚。中国经济28年来高速成长后面是什么?是有一批人在拼命奋斗,这些人的故事,他们的成功本身不就是“中国梦”的体现吗?  相似文献   

10.
打好“舆论牌”□杨东鲁1931年,美国经济萧条,哈默博士眼观六路耳闻八方,抢先获得一条“新闻”———即将就任美国总统的人是罗斯福。如果罗斯福新政得势,将废除1919年通过的禁酒令。这条“新闻”等于说,酒桶需求量将空前增加。鉴于当时市场上没有酒桶,于是...  相似文献   

11.
流水 《人力资源》2004,(5):70-71
你知道什么是速记吗?美国大片《珍珠港》中有一个镜头:罗斯福总统演讲时,身边有一个老太太在快速敲着键盘,记录着总统的讲话。她那是在速记。速记在我国已有100余年的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效率的电脑速记正逐步取代传统手写速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了第一台中文速记机。而电脑速记员在我国奇缺,这个低技能、高收入的职业正成为职场的新宠……  相似文献   

12.
1971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曾预言: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五支经济力量——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他们将决定世界经济的前途和本世纪最后1/3时间世界其它方面的未来,因为经济力量是决定其它各种力量的关键。 20多年过去了,预言中五支力量(除苏联解体外)的较量,已从经济增长速度急剧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美国,作为头号工业大国,早在50年代,就率先将发展战略目标的指针,拨向“知识经济时代”。为此,五支力量中最弱但又最具潜力的中国倍感压力,而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中国企业,更面临生死攸关的巨大挑战:知识经济,21世纪的制高点,中国企业能迟到吗? 新文明宣言:财富来自人大脑 90年代中期,中国企业在走过近20年的改革历程后,终于步入市场经济生态圈,将市场经济的主  相似文献   

13.
浩民 《陕西审计》2004,(6):47-47
当经济学家与法学家面对面的时候,他们会有共同语言吗?是“各说各话”,还是制造一场“头脑风暴”式的互动交流?日前,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报告厅,出席“中国财经法律论坛”的吴敬琏与江平——我国经济学和法律学界的两位泰斗级人物,上演了一场经济学家与法学家的“双高”对话。吸引他们的话题是“改善宏观调控需要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总统俱乐部”?“总统俱乐部”!你无须怀疑凯雷的实力,听一听它的美誉,就能略知一二了。这就难怪,鲁宾斯坦跟诺里斯及两个律师朋友一起成立的凯雷,能在19年后成为让全球都为之侧目。尽管他们低调,但出手却准确无误,至今,他们管理着总额超过349亿美元的资产。  相似文献   

15.
200多年前,美国的建国者讨论的不是谁当总统,他们思考的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要靠什么原则建国?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当经济学家与法学家面对面的时候,他们会有共同语言吗?是“各说各话”,还是制造一场“头脑风暴”式的互动交流?日前,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报告厅,出席 “中国财经法律论坛”的吴敬琏与江平——我国经济学和法律学界的两位泰斗级人物,上演了一场经济 —学家与法学家的“双高”对话。吸引他们的话题是“改善宏观调控需要法治基础”。 面对自己的老友,江教授先谈了两点:“第一点体会是,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然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二点体会是,我个人感觉,中国的政治学并不发达,而是更多地融入到法学里;中国的社会学也不发…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就等于你的产品推销出去了一半。从不少学者研究的广告心理学模式也可以看出,“引起注意”是广告传达信息最重要的第一步。然而,消费者常常让广告人“失望”,他们往往对广告信息“心不在焉”,让广告人好不着急!因此,广告人为了达到让人注意的目的,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刺激”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刚刚当选印度总理的曼莫汉·辛格,是否能继续带领印度经济保持瓦杰帕伊时代的增长速度,在许多人看来似乎还是个未知数。但在中国的企业家看来,“印度经济将比中国经济更有后劲”吗?他们的回答却很肯定:不可能。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最近对“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比较”这个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65.12%的企业家认为,在未来5年之内,印度经济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狗熊瞎掰     
黑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一路过去,最后捧着一只棒子,美滋滋地回家了。野猪笑他:“黑熊你真是瞎掰,忙乎半天,就拿了一只。”“笨蛋!你没看见有人盯着嘛?我要都拿回来,他下次还让我掰吗?”狗熊也会给人下套? 美国第9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很文静又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做是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  相似文献   

20.
曾经为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有利人口结构即将发生转变。尽管业界关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有多种说法,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出现已形成共识。那么,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恐惧“人口红利”的消失吗?劳动力比较优势真的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惟一的可依赖优势吗? 本期专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视角观察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