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资金投入产出不对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最新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资金投入产出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因此要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消除计划经济体制思维定式下政策错位和所有制歧视,从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的角度加大民营经济资金投入,改变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资金投入产出不对称现状,应在国家预算内资金安排、金融机构贷款和证券市场融资方面予给民营经济平等待遇,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开设创业板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银行授信的两个特点决定了授信管理难度很大。一是“单向高位信用不均衡”,即:对银行来说,存款人的信用与贷款人、被授信人的信用是无法达到互动式均衡的,而是单向高位不均衡。银行对存款人的信用是完全刚性的,不能因为被授信人对银行的信用降低而调低。二是“合约的始末分离性”,即:在授信中,授信人和被授信人同时承诺,但银行在合约开始时即履行承诺,而被授信人则在合约终结时才履行承诺。这种履约始末分离性,使得达到履约的“善始善终”较为困难,授信合约的善张关银行作出授信后就受控于被授信人,银行只能作“局外控制”。因此,银行授信是在从事高信用风险交易,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银行授信管理要遵循信贷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大目标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银行就开始尝试建立“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责任明确”的授信管理体制,后来又逐步引进了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本文对我国当前银行授信工作开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一、授信的定义和作用(一)授信的定义。统一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客户统一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加以集中统一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贷款、贸易融资(如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表内外信用发放形式的本外币统一综合授信。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是指银行在对单一法…  相似文献   

4.
授信管理:从静态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贷款进行授信是农行信贷新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授信管理的实质是:对AA级及以上的企业.将其贷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以控制银行增量贷款风险对A级及以下的企业.控制(或压缩)其现有贷款规模.以控制银行存量贷款的风险。授信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了信贷决策行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授信行为盲动,过程缺乏有效监控。授信额度的使用,简化了贷款审批的发放程序,及时满足了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但从当前授信行为的操作情况来看,对企业的统一授信属于银行的“内部行为”,各银行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又无统一的查询系统,一家银行无法单独对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6.
试论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信是银行向法人或自然人提供贷款、担保、押汇、开立信用证或办理贴现的行为,银行在办理授信业务中,因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无法按期收回本息,给银行带来资金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作授信风险,国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风险,即由于银行的客户情况、国家政策,经营环境等效上部因素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二是内部风险,即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授信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它不仅会给银行自身造成损失,而且也会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探索并建立包括统一授信、审贷分离、授权管理、资产保全、监督制约等为内容的,形成授信决策、授信运作、授信管理、授信制约等一套较完备的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应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艾亚 《国际融资》2013,(2):17-19
北京银行创新推出的“文化金融”包括:特有版权质押贷款.十类细分“创意贷”产品,银行绿色通道服务,灵活的授信还款方式,全面的创意融资方案和优质增值金融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善待国有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所以问题多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方面施加了不应有的压力,杷商业银行变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通过有些渠道办不了的事情交给了银行,如一些指定用途和对象的专项贷款;各种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就喊天喊地,好像与国有银行是同父同母的同胞兄弟,不给贷款誓不罢休。结果是有借无还,或是多借少还,假破产,真逃债,摆出了与银行共存亡的架式。还有少数人利用与银行的各种关系套取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9.
阿坝州小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8%以上,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7亿元,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5%。全州工商注册个体工商户7357户,从业人员11505人,私营企业471户,从业人员6526人,为全州提供了18031个就业岗位。私营经济及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8574万元,增长25.3%。据调查:2005年,阿坝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企业授信223户,发放小企业贷款165919万元,占贷款总额的26.49%。中国银监会出台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为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撑,为小企业的提速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而小企业所获得的26.49%金融资源份额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作的43.5%的贡献很不对称。  相似文献   

10.
二板市场不应有所有制歧视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所有制歧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1995年以后,上市政策始终坚持为国企脱困服务,这一方面使中央“以公有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政策无法到位,严重挫伤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引起中国证券界的很大争议,另一方面又导致上市公司的质量严重下降,国有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行为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贷款具有“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等特点,这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对此,已有文献提出组建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国有银行民营化、设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最低比例限制等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的问题。为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风险与收益的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与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系,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不低于其他优质贷款的建议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2.
防范与化解大额客户授信风险是当前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但近年来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中,大额客户贷款授信与投放“扎堆”、“垒大户”现象普遍,贷款授信过度集中引发的信贷资金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本文从企业客户方面、银行授信管理及社会信用三个方面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大额授信风险的形成原因,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要广泛开展大额客户授信风险调查分析;做好风险排查工作,加强信贷资金用途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积极推广银团贷款,强化大额客户授信统一管理;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等防范授信风险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开放,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的风险日渐凸现。“海南发展银行”倒闭风波和成都某商业银行股东操纵关联授信事件使银行控制股东关联贷款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作为对现实的回应,银行控制股东关联贷款问题成为我国理论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金融业率先推出多账户台的银行借记卡——“一卡通”和综合理财账户——“财富账户”的招商银行,不久前又在羊城广州率先推出全新理念的个人贷款产品“个人住房循环授信”。据悉,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推出此项业务,这在国内银行业尚属首次。招商银行在推出“个人住房循环授信”新产品的同时,还向社会推出了全新的个人贷款服务体系以及个人贷款新系统。至此,招商银行引领国内个人贷款业务进入“三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一、供应链融资中的贷款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对已发放贷款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借款企业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以便能够到期还本付息,避免银行出现坏账。传统的融资模式下,银行对授信企业贷款的回收主要依靠授信企业经营状况产生的综合现金流以及担保品变现产生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依靠银行的贷后管理,银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对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16.
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视角,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银行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银行贷款数量多、贷款期限长的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明显减少。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银行的监督作用存在异质性。目前,银行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中,而国有银行能有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地方政府和私人控制的企业,国有银行对中央企业的监督能力较弱。从事后监督来看,银行会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做出贷款政策的调整,对于控股股东掏空严重的企业,续新贷款的银行数量、续新贷款比例显著下降,而且贷款利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甲银行对某企业存在授信关系,该企业评级为A,募资成本为LJBOR 20bp。银行的业务部门希望贷款给该企业,但该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指出如果放出该笔贷款,将超出银行对单一客户的放款上限。与此同时,乙银行愿意  相似文献   

18.
一、平凉辖区”信贷集中”基本情况 (一)信贷授权、授信日益集中。自1999年以来。平凉市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施信贷管理权限的集中管理政策。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等问题,辖区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对信贷权限的集中管理力度,陆续实施更加集中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目前,除农行给县支行转授小额质押贷款个人信贷业务外。工行、中行、建行不再对县支行转授贷款权,县支行每发生一笔信贷业务都要经上级行层层审批。同时,省行对二级分行的转授权限锐减。在二级行的综合授信额度审批权限内审批的每一笔贷款业务,也一律要向省行报备。各商业银行授信权集中于省行,授信业务目前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即对A级以上的企业授信多,对A级以下的企业授信少:对大企业授信多,对中小企业授信少;内部授信多。公开对企业的授信少。  相似文献   

19.
7月28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小企业贷款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其实,在这次银监会出台“指导意见”之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中小企业贷款”。这些国家权威部门的文件大约有10多个.但时至今日,小企业贷款还是一个字——“难”。 小企业的作用毋庸置疑,以经济发达的美国为例.小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销售额的47%。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美国总就业人数的2/3.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更是占到了80%左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火车头。”,现任总统布什说:“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心脏。” 在我国,按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小企业占总数的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小企业巳占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并提供了70%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 但是,这些小企此一直面临着资金困难的处境。一般来讲,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企业,因为贷款给小企业风险大,盈利又有限。而且,审核一笔小额贷款和审核一笔太额贷款,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几乎一样,所以,银行自然会冷落小企业。 而如今,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导致银行脱媒削减了银行的优质佶贷客户资源,银行要为资金寻找新的出路。尽管贷款给小企业有一定风险,但银行可以通过风险定价,取得风险和赢利平衡。 “求解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利国,而且利民、利企,也利银行。  相似文献   

20.
编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管》一书,是2002年我在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一司任司长时承揽的一项工作。最早接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是在1999年底。那时我刚到银行监管部门工作.其时正值WTO中美谈判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贷款质量检查、研究国有银行改革、进行剥离不良贷款及债转股等工作,纷繁复杂.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