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从国际、国内两方深入分析了"双顺差"存在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对其给我国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具体地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半年报,2005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67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3亿美元.全年的经常项目顺差可能在13000乙美元左右,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可能在700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双顺差将给外汇储备带来2000亿美元的增量.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国际收支始终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就2002年的国际收支情况而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顺差为44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为323亿美元,其中  相似文献   

4.
赵波 《经济论坛》2003,(3):10-11
一、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结构性特征1.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呈现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并存的结构性特征,总的顺差额偏大;资本项目顺差持续高于经常项目顺差,构成国际收支顺差的主体部分。2.具体从经常项目顺差构成来看,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表现为商品贸易余额呈现持续巨额顺差,而服务与收入项目呈现持续扩大的逆差。以1997年为例,商品贸易余额为462.22亿美元,而服务与收入项目的逆差为116.48亿美元,当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5.74亿美元。再从商品贸易账户来看,加工贸易提供的顺差逐年…  相似文献   

5.
汇言 《资本市场》2001,(8):31-31
<正> 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外汇储备稳步增长,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特点国际收支依然保持较大顺差,外汇储备稳步增长。2000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0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19亿美元,2000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655.7亿美元,我国对外清偿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2000年末人民币汇率比上年末上涨12个基本点,人民币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1997年与1998年,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一个令人非常困惑的现象就是: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时实现“双顺差”的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却出人意料地只有少部分增加。据IMF《国际收支统计》和《国际金融统计》的数据分析表明,1997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297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229亿美元,双顺差总计526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增加348亿美元,差额178亿美元。1998年数据暂不全面,但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表明,1998年国际收支顺差达到50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只增加50亿美元,差额竟达450亿美…  相似文献   

7.
199年至今,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与金融帐户持续的“双顺差”(1998年除外,资本与金融帐户为逆差),开放经济下这种“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有其特征、形成原因,亦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货物贸易顺差角度看我国外汇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保持了稳定的超高速增长,截止到2006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达到8750·7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不断提升(见表1)。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二是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两者对外汇储备增加的影响程度并不一样(见表2),经常项目顺差对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率呈增长趋势。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四项内容,本文主要从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顺差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外汇储备。一、货物贸易与外汇储备货物贸易是经常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双顺差现象,外汇储备已达到了九千多亿美元,如何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便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文章认为:可通过加快立法、完善政府职能等促进企业对外投资,从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基本形成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双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资产,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有积极作用.然而,我国国际收支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较快,顺差额度较大,这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必然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结合相关的经济理论分析了其原因、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调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显示,经常项目顺差下降,资本与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出现逆差。逆差数据自蜥,引起了公众的猜疑。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顺差”是中国外部经济的最典型特征,但中国也曾出现过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  相似文献   

12.
简志宏  王雪珂 《经济问题》2007,336(8):99-101
基于199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双顺差"持续扩大的成因,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引发的加工贸易模式效应是导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持续上升的直接原因,外资政策对FDI的过度倾斜和出口导向型税收鼓励政策及其结构性扭曲,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的根本原因.只有从结构与总量双重角度逐步调整出口退税和外资优惠政策,实行标本兼治,方可有效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实现外贸与外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易瓯 《资本市场》2003,(4):16-16
<正> 最近,国际上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有很多议论,关于人民币应该升值和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议论也不断出现。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否应该发生改变,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对此进行的解释。问:当前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今年外汇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收支呈现出良好态势。去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银行结售汇顺差比上年增长近50%;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到年末达到286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42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当前外汇形势总体良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共同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国际收支中就存在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实现双顺差;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却出乎意料地只有极少部分增加。国家海关总署和外经贸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0年我国外贸顺差达241亿美元,吸收外商投资近400亿美元,然而我国外汇储备比1999年仅增加93亿美元,差额竟达550亿美元之巨。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并存的“双顺差”特点。造成双顺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双顺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积极合理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也有利于带动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对外贸易的日益扩大,特别是自1997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出口更是快速的增长,这就造成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的经济学意义是国际借贷,它来自两个方面——国外的净要素支付和贸易余额。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在这里我们只重点考察我对外贸易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据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的出口额为181.2亿美元,进口额为200.2亿美元,贸易差额为-20亿美元。1997年出口额为1827.9亿美元,进口额为1423.7亿美元,出现404.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到2005年出口额为7620亿美元,进口额为6601美元,贸易顺差为1019亿美元。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额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外汇收支延续了大额顺差的局面,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中的货物贸易顺差已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导因素.本文从贸易方式、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三个角度分析货物贸易顺差的构成,指出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我国设立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完成的,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亚洲国家产业链转移的必然结果,是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贸易顺差转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国双顺差的成因和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国际经验角度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合理结构.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本的借入,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收支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国目前的双顺差格局显然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应该是适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盈余.调整双顺差的方法主要在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以及取消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9.
黎开颜  陈飞翔  刘佳 《经济问题》2007,339(11):10-14
在构建一个双顺差约束条件下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的效应,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积极影响取决于条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双顺差之间已经形成高度的相关性,双顺差的结构反映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潜在问题,同时,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之间已经开始出现相互强化的关系,降低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将会严重地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新兴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不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独特的“双顺差”现象。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的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与2005年全年顺差总和持平;外汇储备逼近1000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双顺差”与加工贸易政策、贸易争端、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并引发国内外各界越来越多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