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公布。推动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在推进过程中,农民的权益怎么保证?如何避免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后造成"非粮化""非农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忠贵 《南方农村》2009,25(4):78-80
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非粮化的倾向。土地非粮化虽然取得了眼前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上看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非粮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忠贵 《南方农村》2010,26(2):53-55
土地流转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乱占耕地、"非粮化"、"城市病"等。这就需要规范土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非农化”、“非粮化”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是违背农地流转初衷的,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也有损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基于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动机差异,本文对二者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通过土地用途改变的可逆程度区分,对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影响土地生产率和粮食安全程度等进行了辨析。最后提出需要重视"非粮化"危害,划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禁止耕地"非农化",建立城乡之间的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修复和恢复耕地土壤,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势头迅猛发展,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镇,但是高楼大厦不是城镇化的全部。城镇化一方面提高了国家建设的实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土地、水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也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土地流转的问题尤为明显。土地流转涉及到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流转形式,以及流转后出现的"非粮化"趋势。国家一直强调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但是城镇化带来的土地流转已经对此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如何在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保证粮食的安全是事关国家战略的大事,需要社会各界广泛讨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经营资格审核机制和标准,部分农业经营者在已流转的土地上进行粗放低效经营,甚至是假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粮化、非农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工商资本下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但在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引发了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的动因,探讨了造成工商资本下乡"非粮化""非农化"的原因,据此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是实现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非农化"、"非粮化"生产行为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为此,本文从粮食生产功能区分类管理、生产体系任务分解等方面构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约束机制;从社会化服务、财政补贴、科技支撑等方面构建了"农地农用"、"农地粮用"的粮食生产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会计》2021,(3):94-95
2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哪些新规定?如何避免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如何规范工商资本土地流转?如何破解流转违约及“跑路”等问题?最近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此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推行,农业园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它被认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管理创新. 然而,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很多土地问题开始凸显,生产经营非粮化、土地利用非农化,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大量违法圈占农田的行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有演变成为新一轮“圈地运动”的可能.因此,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论证,明确土地流转和园区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园区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粮大户是近些年来湖南省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长期需要坚持的。而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出现的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对稳定粮食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围绕耕地流转和"非粮化"问题,我们赴湖南省的株洲、衡阳两市及下辖的株洲、攸县、衡南、祁东四县进行调研。采取听汇报、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先后深入株洲县、攸县、衡南县、祁东县的16个乡镇,走访15个合作社、6家公司、15个种粮大户及部分农户,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土地流转非粮化形成的原因农村土地非粮化趋势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1.农产品内部价格体系不合理。农产品内部价格体系不合理是指同等单位粮食作物的价格远低  相似文献   

13.
防止耕地流转中的“非粮化”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出现,我国许多地区加快了耕地流转的进程,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行一些新型的市场化流转模式,如农户与企业、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农户与专业大户之间的流转“非粮化”较为明显,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一方面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的正常反应。是农民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耕地流转“非粮化”从长期来看可能因减少耕地面积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耕地流转的“非粮化”问题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政策支持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农地流转经营的模式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农地流转下日益凸显的“非粮化”现象已严重威胁到中国粮食安全。基于这一现实背景,通过梳理当前农地流转“非粮化”的发展现状,探讨其诱因,并结合现实情况给出合理的长效对策,以期有效应对和处理农地流转与“非粮化”之间的错综关系,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出现,许多地区加快了耕地流转的进程,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行一些新型的市场化流转模式,如农户与企业、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农户与专业大户之间的流转“非粮化”较为明显。耕地流转“非粮化”现象一方面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的正常反应,是农民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耕地流转“非粮化”从长期来看可能因减少耕地面积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一、耕地流转“非粮化”的特点与原因从流转对象来看,农户对农户流转的耕地基本还是用来种粮食,但农户对协会、农户对企业、农户对种植养殖大户的流转,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提升了农村土地生产要素的功能,但在各主体经济本位的利益观下,农村土地流转后越来越多被用来进行"非粮化"生产。从土地经营权流出方、流入方、发包方、政府四个主体探析"非粮化"的生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细化种粮功能区、推行农业现代化、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设计"非粮生产权"交易制度、重塑种粮贴补机制等5种规避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对象和利益关系日趋多元。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以防止发生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改变土地用途出现“非农化”与“非粮化”以及流转不规范引发纠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速度异常迅猛,引发农村土地大量流转。在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盲目性强,审查监管不严;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倾向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工商资本发展受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工商资本进行合理的规制,遵循"政府监督审查——市场机制构建——相关配套制度完善"的路径,通过严格政府审查监督、促进市场各要素间协同、设立土地流转风险防治基金、完善土地流转配套制度等措施,发挥工商资本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农地流转的影响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了改变。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全面探析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效果的影响,以期阐明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文献的梳理得出:农地流转中,"非农化"及"非粮化"倾向明显,且土地流转市场、土地利用比较收益、政府引导是三大主要驱动力;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单位面积劳动投入减少,劳动产出率提高;农地流转对农地投入及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学者仍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研究不够系统深入,未考虑土地流转市场、地权稳定性、农户类型、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因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从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地权稳定性出发,但如何避免流转农地"非粮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利用形式变化愈演愈烈,耕地非农化利用尤为突出,威胁着粮食安全。通过对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形式进行剖析后得出:短期和季节性耕地抛荒对粮食安全影响较小,建设用地占用对粮食产量将造成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非粮化使粮食产量下降,而过度的退耕还林也会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建议建立以粮食安全为目标的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对规模经营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提高征地成本,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优质农田的管控;以及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