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区域首先是一空间概念,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主要以行政区划作为其外观形式的地域概念。区域经济的本质是强调在此地域范围内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与外部经济发展如何协调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区域经济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由于各个经济区域的组会因素不同,特别是经济资源的差别,在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不同特色,抓住这些特色,利用这些特色并发挥这些特色,才能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本区域的经济资源,而忽视了这些特色,就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会…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子系统,在大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居重要地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各种要素空间转移上的不同特征;有的资源(如土地、自然条件)无法空间转移;能转移的要素,因转移难易和自己价值的不同,转移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亦大相径庭;加之地理区位的独占性和地域文化的积累或沉淀等,总之在自然、礼会、经济和文化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单元——区域经济系统。现代国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区域经济的概念 对于区域经济这个概念,我国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①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由于地缘的关系,处于相同或相近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下的某一区域的经济,会形成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进而形成一种经济上的优势,即为区域经济。②所谓的区域经济就是特定地区国民经济整体的总称。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因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地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受地理、行政等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文化形式,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标志。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性。在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地域文化不仅是一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更是一种对区域经济有着深度影响的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甘川青交接区域民族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分区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培基 《经济地理》2000,20(4):20-25
本文从甘川青交接区域的区域背景和特点出发,总结归纳了该地域不同的民族经济地域类型及特点和分析布,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基本发展模式和重点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  张倩  李莎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22-123
区域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构成,由于地理区位、资源、气候、人文、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孕育出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本身在受区域经济影响的同时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的探讨,可以弘扬地域文化优势,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力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来保护地域文化和提升其活力。因此,研究和探讨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递进创新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渠爱雪  孟召宜 《经济地理》2004,24(2):149-153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二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二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区域协调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维度,把区域协调机制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即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京津冀为例、省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广东省为例、省际市场主导-地方参与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省际地级市间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黄河金三角为例。四种区域不同的经济、地理位置、文化等情况,决定了其内部不同行政区间以及与中央政府间具有不同的府际关系,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机制。同时文章试图通过从府际关系的视角对区域协调机制的四种典型类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协调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欧人 《经济经纬》2004,(5):27-29
区域经济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地域文化叉影响和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振兴地方经济、繁荣文化无疑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相应的空间组织架构,系统阐释了党和政府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优性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分析了区域优性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区域优性文化的资源优化整合效应,并以硅谷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例,阐明了区域优性文化对区域企业成长的作用力。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有利于区域企业“快生”、“长大”、“做强”的优性文化环境,关键在于实现五个方面的文化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3.
14.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创新以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在保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节省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微观主体发挥比较优势、进行有效知识资源配置有深远影响,对解决区域自主创新和区域分工演进的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能力提出了区域核心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用这一框架对区域核心能力的构建及发展进行了研究。经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区域创新的发展关键是构成区域核心能力各要素创新的动态过程,是以在技术创新和区位要素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论证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支配地位,然后分析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四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劳动生产率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各级政府制定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有所偏重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首先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按劳动生产率对全国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按区域考察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5-2013年中国内地30个地区(除西藏外)27个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地区规模下,区域内多样化集聚(Jacobs外部性)、专业化集聚(MAR外部性)和企业竞争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地区规模较小时,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与企业竞争都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随着地区规模的日益增大,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小;专业化集聚、企业竞争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