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传统民族风俗、建筑,来表达湖南湘西传统民族的绚丽多彩.对一个传统地域的分析包括许多内容,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民俗学.本文通过古村落、古宅、吊家楼三种湘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对湘西民居建筑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品与赣派村落发展现状,探讨了古村落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必要性。总结出三大设计理念:一是尊重古村落生态模式,以村落文化为基础;二是注重产品经济价值;三是注重科学规划,形成多元化创意产品。依据设计理念,提出构建古村落创意工作室、设计古村落特色纪念产品及形成创意产品设计园区的三大策略。最后,总结了古村落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理念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毛笔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国粹,近代受人们书写习惯和现代机械制作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失落文化。无独有偶,作为传统手工艺文化载体之一的古村落,其发展也存在相同的困境。周坊村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拥有深厚的毛笔传统文化底蕴,从毛笔的起源分析周坊毛笔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与古村落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联系,得出需从毛笔传统工艺的产业开发、村落场所更新、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化三个方面的探索促使传统文化和古村落的联动发展,才能使其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4.
张丽纯 《潮商》2016,(2):65-71
潮安县凤凰镇后河村 在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有这样一个村子,它集古街村落、侨眷建筑、潮式民风于一身,又因历史悠久、至今仍保存着大户人家的人文底蕴和生活气息,被称为寻找旧日潮州风情的必到之地,这就是2009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的后河村.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14):32-35
文章以契合场所特征为视角,提出古村落厅空间的设计策略,具体以豫南丁李湾古村落滨水厅空间的设计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丁李湾的水乡自然要素、村落空间要素、滨水厅空间要素等古村落关键场所特征,从茶文化的提炼、山体形态的抽象、滨水厅空间功能设计等角度进行设计,总结村落厅空间在契合场所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手段,以期对古村落厅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靳明飞 《价值工程》2014,(20):135-138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村落传统历史风貌入手,通过对苏南乡村风貌的现状调查,解析苏南地区的历史风貌在建设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意在传承中国传统乡村历史风貌和文化。希望通过对苏南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国现状的传统古村落保护与更新模式,让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在保护中得到传承,使传统的古村落与现代的生活节奏相互融合,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7.
张丽纯 《潮商》2016,(1):19-19
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遗存着灿若星河的古村落;他们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寨里有创业始祖的记载和传说,有古老的遗训族规;在村落选址布局方面,讲究择吉而居;在建筑与民居的营造方面,他们顺因自然,因地制宜、谋局布篇;就地取材、匠心独运,在内涵文化方面,古村落生动包含了生活民俗、民族语言、民间音乐、曲艺舞蹈、武术杂耍、民间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丰富内容,成为研究传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这些古村落历经数百上千年的沧桑岁月和盛衰兴替,顽强地存活下来,成为中国5000年农耕文明史的缩影,成为今天和未来不可多得、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现代化伟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显示出更大的价值.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鄂州山村时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2015年他在云南大理考察时再次要求,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2012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四部门联合通知要求,我国全面开展了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截至2020年底,已有6819个传统村落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什么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本质意涵?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愁?怎样解决传统村落的"空心化"问题?以及防止过度开发,避免"千村一面"?这是攸关能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楠溪江沿岸散落着不少古村落,犹如一条银链串起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苍坡古村,由于引用了中国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的寓意来规划布局,是一个颇有书卷气的村落。苍坡古村位于永嘉县岩头镇,楠溪江风景区的中段,整个村落为李姓聚居。据该村李姓宗谱记载,五代后周(955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家政府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各个省份各民族历代传承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与保护。其中,古村落乡土文化的保护更是迫在眉睫,由于当今现存的古村落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影响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等价值,这些古村落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凝聚民族文化的纽带,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对文化瑰宝的保护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形式中引入人工数字技术,即将古村落文化与人工技术结合,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弘扬传统村落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宁德市有丰富的古村落资源,为有效保护宁德市优秀的乡土建筑,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使其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对宁德市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做系统研究和有效分析是必要的。本文将探讨宁德市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村落保护规划通常涉及到空间形态研究的问题,传统的研究方式往往倾向于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以安徽省祁门县渚口古村为例,在渚口古村的人文历史与物质空间背景下,经过走访调查,分析提炼渚口古村的空间形态要素,并通过空间句法技术,应用Depthmap软件,对渚口古村进行空间形态方面的定量分析,获得该村落的空间整体结构特征,并将该村落现状的空间形态与保护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对比,以验证该规划在古村落空间形态保护更新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空间句法在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政策制定依据,为古村落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GIS分析手段对江西175个传统村落历史选址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年代背景下江西古村落选址聚集演变规律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现存古村落宋、明两代最为旺盛,集聚重心与江西东北部徽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及赣南客家文化区中心耦合一致;随时序古村落选址展示出"由北向南、由原向岭、由旷向隐"的总体移动规律;其原因与国家经济文化中心南向化、战事低纬化、人口迁移史、土地利用竞争化以及古代江西盛行风水习俗有关。研究可为江西传统风貌区划、地方文化保育、农耕村落史研究及乡村旅游价值提升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景观基因理论源自生物学"基因"的概念,分析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内在机制与外在表达的新型方法,其景观基因作为区别各类型特征的要素,对物质形态(二维)及时空条件下演变成因(三维)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的规律特点。参照该理论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徽州传统村落的场所环境、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徽派建筑及细部装饰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环境基因、文化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及装饰基因5大要素体系25项识别指标,从而构成徽州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体系,并以安徽宏村为例检验其科学性。研究表明:宏村景观特征分为规划层面的多层次内聚型"牛形"结构古村落及设计层面的中轴对称的"天井+合院"式多进建筑,且内部装饰精美且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以产业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浙东古村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古村落建筑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日渐突出。基于浙东古村落的发展现状,探讨古村落在更新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微更新的方法来改善古村落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浙东古村落建筑环境微更新方法的探讨,确定微更新保护策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村落是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并存、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传统古村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基础,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至今,10年间全国具有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从最初的9707个以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的速度锐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发掘其新的生存环境和时代价值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河北省拥有传统村落32个,水峪村为典型传统村落代表,本文结合水峪村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保护与发展策略作出相关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峰 《上海房地》2011,(11):60-60
中国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这些能代表或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目前只剩下不到3000个。普查资料显示,2005年还有5000个,截至2009年底,我国230万个村庄中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古村庄不足3000个,只占0.13%。短短五六年时间,中国古村落就消失近半,实在令人震惊。专家把这种现象比喻成“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18.
江南大地上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真是很多,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韵味在这些古村落里格外让人低回.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就是又一个这样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省市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政策愈发重视,济南市已有 20 多个传统古村落列入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散落各处,且位置山清水秀、各具特色、历史文化遗存丰厚,除少数传统村落因区位、宣传、自身的管理等因素保护相对完整,大多数传统村落较为落后,甚至面临濒危状况。因此,对于传统村落亟需加以保护,唤醒沉睡的历史,焕发文化的魅力展示于世人。本文通过对济南长清孝里镇方峪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对策进行总结归纳,探析济南市地域范围内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拟探索出济南市传统村落规划编制与落地实施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武夷山,有一个与晋商携手走过万里茶路的村落,它就是下梅村。而与晋商经营武夷山茶的邹氏,曾为这个村落创建了辉煌的历史。如今,下梅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它是武夷山清代重要的茶市,至今留有大量的景观遗存和与晋商贸易动人的传说。追溯历史的发展,这个山环水抱的古村落,从商周时期就有了文明史,隋朝有了人居环境,宋代有了村落,明代有了里坊,清代有了街市,康熙、乾隆两朝下梅处于鼎盛时期。养育了宋代大词人柳永、大理学家朱熹的梅溪,全长50多公里。它的上游就是柳永的家乡白水村,朱子故里五夫镇,下梅村位于梅溪下游,所以叫下梅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