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减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然而,做好减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的难度很大。企业的各级领导如何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理解、支持改革、参与这一项工作,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坚持“四个结合”,是在减员分流过程中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环节。一、减员分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解决观念问题首先,企业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应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教育,把企业面临的压力传递到基层、传递到全体职工。要讲清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目的、意义、目标和措施,消除职工群众对改…  相似文献   

2.
1.国有企业职工存在着补偿问题。国有企业职工原来是终身制的,现在下岗了,就有一个补偿的问题。职工补偿了,农民补偿不补偿?国有企业补偿了,非国有企业补偿不补偿?隐性失业可能就是一种补偿办法。因此,职工只要下岗身份,而不愿要失业身份,因为失业后国家给的“补偿”就没有了。2.现在提出减员增效,减员是否真的可以增效?如果企业的体制不规范,下岗失业也不规范,结果就只能是能人走了,不能干的留下了。因此,只要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起留下能人的机制,减员不一定就能增效。3.中国人口众多,国有企业减员后,人到哪里去?从总…  相似文献   

3.
2000年,能源总厂在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强大优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减员分流指标,减少在岗职工123人,其中下岗进再就业培训中心70人,为适应公司改革和发展需要做出了贡献。总厂党委书记程虎江认为:这是基层党组织运用超前引导、同步开导、善后疏导"三导法"的一场成功实践,是对各级领导落实"一岗两责"的一次有效检验,职工队伍也经历了一场改革与竞争的锻炼。一、层层动员,超前引导,增强职工对减员分流的认同感1997年至1999年,能源总厂减员分流职工已达1000余人,而2000年减员分流指标异常艰巨,其中进"中心"人员是往年的好几倍。减员分流工作难度和压力都相当大。为确保减员分流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总厂召开了动员大会,厂长鲜小毛在大会上指出,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坚决完成减员分流目标。党委书记程虎江强调,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确保减员分流工作稳定有序推进。为此,全厂上下层层动员,超前引导。通过层层释疑解惑,澄清模糊认识,着力为减员分流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减员到底能不能增效?对此,不仅一般职工,而且部分领导干部持怀疑态度。受此影响,部分企业下岗分流、精简人员迟迟搞不下去,阻力很大。笔者认为,只要措施得力,减员不仅能增效,而且能大大增效。从增加“硬”效益来讲,首先,石化企业职工的人工费用平均在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后遗症,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多,包袱重,效益低的通病。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石化企业也暴露出了人员多,包袱重等问题。于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显得十分重要。下岗也好,减员也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减员好比泄洪,没有蓄水池,...  相似文献   

6.
推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作,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武钢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减员分流与改革发展这个契机,认真学习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减员分流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与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通过减员分流,我们完善了职工考核机制,强化了岗位竞争意识,优化了劳动组织,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有力地推动了我公司各项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一、宣传发动,提高职工对减员分流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在全国各施工企业逐步进行。但从实施情况看,还存在较大困难。一是从全社会的总体情况看、施工企业减员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受到其他行业下岗分流人员“重新就业”的冲击。由于减员和下岗分流是全社会都在  相似文献   

8.
减员增效是很多企业进入市场后赢得生存权的重要抉择。林源炼油厂在实施减员分流过程中,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行动快,措施果断,在头一阶段就将厂部机关的27个处(室)减为12个,分流职工3000多人,减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48%。下一阶段还将进一步深入开...  相似文献   

9.
时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内部的富余人员逐渐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分流出来。在国企这棵大树上栖息已久的职工下岗后一时无所适从,或牢骚满腹,徒生怨气;或找领导闹矛盾,寻岔子,其焦点是下岗以后生活问题。笔者也有被下岗分流的危险,也存在下岗以后怎么...  相似文献   

10.
大事要论     
再就业工作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职工下岗现象并不是企业改革造成的,而是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能不能在三年内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摆脱困境的目标,关键在再就业工作。搞不好,要引起社会动乱,大局不稳。下岗分流减人增效不动摇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下岗分流、减人增效,毫不动摇。股份制可以搞,如果工资都发不出去,怎么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已成为电力系统各单位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力企业如何适应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确保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三年减员50万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宣传教育到位为首要减员增效直接影响到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引发职工的逆反心理和不合作情绪。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面向职工做到讲真话、动真情、办实事。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采用尽可能多的形式,把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自的、意义、方法、步骤和有关政策,给企业全…  相似文献   

12.
李仲成 《中国石化》2000,(11):39-40
当前,减员分流工作的形势还很严峻,如何正确引导企业职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择业观念,同时,大力开拓再就业新思路、新途径,以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走活减员分流和再就业这盘棋,已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减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也要坚持“软”、“硬”两手抓,才能抓好,抓出成效。首先要着力解决职工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这是“软”的一面。在减员分流过程中,有些职工守旧、依赖性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表现为“一等、二靠、三怕”。“一等”,即等待安置。不少职工认为,自己是国家分配进来的,…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概况1.企业职工下岗、分流所遇到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资产重组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当前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在不断增加,有国家的大气候因素存在,但也有各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有的企业是生产技术和设...  相似文献   

14.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以来,局工会的同志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重组改制后,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热点A:企业结构调整结束后,特别是"五定"后富余劳动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随着企业的持续重组,特别是调整结构、减员分流等举措的实施,富余人员的显性化日渐突出,部分职工尤其是许多年龄较大没有特长的担心待岗、下岗后没有生活保障,他们的生存问题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裁减冗员、丢掉包袱,无疑有利于国有企业轻装前行。这从不少国有企业扭亏为赢的事例中已经得到证明。但近几年国企大量减员后,职工队伍思想呈现的一些负面变化,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1)功利主义思想滋生。不少基层领导都有这样的体会:接受下岗减员洗礼后,职工对企业依赖感普遍降低。不少职工认为企业靠不住,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感情不值,不管你多么用心去工作,便是当了劳动模范,一旦人老体弱,油水不多时,照样被减。既然如此,就不要去幻想虚无缥渺的未来,还是“落袋为安”,趁现在有一点技术,体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职工面对减员分流、下岗再就业感到茫然无措,致使多数企业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在企业实施“人心工程”,是团结凝聚职工队伍,带领职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推动企业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 一、“人心工程”是以职工为主体,充分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暖心工程和聚心工程 在改革过程中,国企的职工观念难以转变,等、靠、要思想严重。当改革深入发展,为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触及到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深层领域的矛盾时,许多职工仍然抱着陈旧观念和悲观情绪。心里头总是有一…  相似文献   

17.
纺织工业: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纺织企业改革解困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中心城市的整体调整,坚定不移地是压缩、重组、减员、增效的路子,对国有纺织企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有纺织企业整体扭亏为盈。具体任务是:1998年基本完成480万锭的压缩淘汰任务,3年压缩1000万棉纺锭,1998年妥善安置好60万下岗职。,3年共分流安置120万职工;1998年国有纺织企业减亏30亿元,20O0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8.
1992年,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唐山建设集团公司有45名职工下岗。那时候,既没有“减员增效”的宣传,也没有“下岗分流”的措施和方案。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45名职工便失去了自己在国有企业享受的一切待遇和身份。这在他们的心中引起的震  相似文献   

19.
产权制度改革,产品结构调整,免不了要做到人员分流,部分职工下岗。对此,多数企业都能以认真的态度,负责的精神,谨慎的做法,做到合理地分流,有计划地下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在职工下岗的分流中,操作不规范,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又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应当引起重视。一足下岗下指标。某些主管部门和机关仍以计划经济时期的“婆婆”自居,干涉企业的改制。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法,既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也不征求企业的意见,直接下达企业职工下岗指标。这家企业下100,那家企业走SOo红头文件,“圣命”难违,…  相似文献   

20.
就业问题是当今全球性的社会难题之一。而我国再就业工程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 ,因此我们应切实抓好下岗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 ,研究新思路、采取新措施 ,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劳动就业工作中的问题。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下岗分流和再就业下岗分流是企业转机建制的大趋势 ,它主要是为了改变国有企业机构臃肿 ,冗员过多 ,效率低下的现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绝不是企业效益不行的无奈之举 ,也不是简单地减几个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许多职工认为下岗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抬不起头做人 ,而事实上下岗的根本目的是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