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多相滤波器实现信道化接收机的原理,并结合复解析滤波器具有负频率分量为零、冲激响应函数实部和虚部有90°相移的特点,给出一种基于复解析滤波器组的信道化接收机的实现方案。最后通过Matlab对调幅(AM)信号的解调仿真验证了该接收机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超低频接收机中海洋补偿滤波器的作用,分别采用1零点1极点、2零点1极点 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设计超低频海洋补偿滤波器,零点和极点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分析结果 表明:在20~200 Hz频段内,实现的滤波器可以很好地逼近理论的海洋补偿滤波器;在 0~130 m范围内,实现的2零点1极点滤波器可以将幅度响应误差控制在1 dB左右, 能满足超低频接收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频域的契比雪夫滤波函数特性和时域的贝塞尔滤波函数特性,采用计算机仿 真手段,在这两种函数之间寻找到最佳折衷办法,再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平衡了窄 带晶体滤波器中频域和时域这一对矛盾,使得滤波器的群时延波动从5 μs降到最小只 有0.3 μs,实现了窄带晶体滤波器通带内具有近似恒定群时延的特性,降低了整机和 系统出现误 码、乱码的几率,确保了输出信号的纯度。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窄带电路和中等带宽电路的贝塞尔滤波函数特性表明,中等带宽电路的 贝塞尔滤波器应用在低频窄带晶体滤波器设计中具有优势。采用计算机仿真手段,修正 时域函数的不足之处,平衡窄带晶体滤波器中频域和时域这一对矛盾,使得滤波器的中心频 率附近具有0.1 μs波动的平滑群时延特性,同时保证阻带矩形系数小于3,实现低频窄 带晶 体滤波器恒定群时延和小矩形系数的对立统一性,降低整机和系统出现误码、乱码的几率, 同 时又确保整机具有较高的杂波抑制度。  相似文献   

5.
指数滤波器是一类新构造出来的输出信噪比和目标时延分辨力随指数变化的滤波器,该滤波器在损失一定输出信噪比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目标时延分辨力,从而提高目标时延估计精度,但仅采用单个指数滤波器仍存在输出信噪比和目标时延分辨力均达不到实际需求的情况。在乘积型高阶模糊函数乘积运算的启发下,在指数滤波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乘积型指数滤波器,并分析了该乘积型指数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及目标时延分辨力等性能。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的乘积型指数滤波器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可以更有效提高多目标时延估计精度,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适用于背景复杂的多目标参数估计任务。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小型多层低温共烧陶瓷(LTCC)三级带通滤波器的结构并给出其设计方法。该滤波器采用阶跃阻抗谐振器(SIR)作为谐振单元,可以有效缩短谐振器长度。各级谐振器分别位于两个平面,且采用紧凑的旋转对称结构,极大地减小了体积。通过在输入输出抽头之间跨接电容的方法增加了一个传输零点,使得滤波器频响曲线更为陡峭。该滤波器尺寸小,谐波抑制能力强,在小型化微波通信系统以及雷达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话剧和影视作品中的虚实关系是多层次的:视觉处理中(场景、服化道、演员表演)饱含了对"虚"、"实"关系的周密考虑;音乐、声响则是从音高、音色、音量来体现"虚""实"的;"虚"、"实"也是造成观众心理知觉的方式之一。文章对不同层面的"虚"、"实"处理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开关电容滤波器(即两个电容器的电行转移和电容器的电荷存储能力)的原理,讨论开关电容器网络的分析程序。这种分析法产生结点导纳矩阵,从这一矩阵可得到该网络的所有需要的特性。此外,本文接连续和离散频域考虑滤波器设计的关系,并给出电路实例。文中,也讨论了具有电压转换开关的滤波器.二级级联滤波器和RC有源电路的模拟问题。最后,举例说明一种具有电压转换开关的NMOS集成化三阶低通滤波器。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种适用于PHS基带系统中的高性能成形滤波器,对比两种实现方法在基带芯片中的性能,利用最少的非零比特位来表示符号数的编码技术即符号数(Canonic Sign Digit,CSD)。采用子结构共享技术改进数字滤波器结构,实现了2进制补码与CSD的转换和系统中升余弦Nyquist成形滤波器的ASIC设计,在TSMC 0.18μm工艺下进行了功能仿真、综合和后仿真。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可变电流增益双输出CCⅡ(DOCCⅡ)构成的状态完全可调谐的双二阶电流模式滤波器。滤波器的参数可以通过DOCCⅡ的可变电流增益因子独立调谐。基于一般双二阶滤波器的设计原则,给出了一种通用电调谐电流模式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推出了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全通二阶传输函数,给出了相应PSPICE仿真的频响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宽带/窄带兼容的数字接收机中,匹配滤波器一般需要前置级联积分梳状(CIC)滤波器。在高性能要求的系统中,还需要对CIC进行补偿。传统的方法是将CIC补偿滤波器和匹配滤波器分开设计,而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两者合并,使用一个滤波器来实现两种功能的方法。在不增加滤波器阶数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滤波器性能,同时又节约了硬件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全数字接收机系统中,随着高阶调制解调技术的应用,传统内插滤波器的性能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通过研究一种多项式函数的频率响应,提出了一种高性能内插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在频域逼近的基础上,以线性加权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为优化准则,利用Matlab系统函数进行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迭代,设计非常灵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内插滤波器性能明显优于常用的内插滤波器,尤其适合于高阶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现代通信设备对其高性能滤波器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带通滤波器 设计方法。在传统切比雪夫函数的电路基础上,通过引入有限传输零点改善其阻带抑制性能 ;结合合理的等效网络变换,得到了较椭圆函数滤波器更易于实现的电路拓扑结构。实验结 果表明,根据此方法设计出的滤波器具有低插损、高陡峭度、小体积等高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数码遗传算法对升余弦形成滤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克服和标准遗传算法效率低和未成熟收敛及确定性优化方法易收敛于局部极值点的缺点,实例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利用HFSS和Designer协同仿真快速设计双频滤波器的方法。两路滤波器都由同轴腔体带通滤波器组成,采用T型抽头的馈电方式,通过灵活的布局来减小滤波器的体积,最终加工了实物,给出了仿真和实测结果。该滤波器的工作频带覆盖1.421~1.858 GHz,并使得1.576~1.604 GHz频段的抑制在30 dB以上,整体尺寸仅为140 mm×86 mm×45 mm,满足了机载环境的使用。目前,该滤波器已应用于多个工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采用梳状线结构的变容管电调微波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推导出梳状线带通滤波器的输入、输出耦合网络的参数条件,以补偿带通滤波器的谐振器之间电磁耦合随不同调谐频率的变化;并给出使带通滤波器的绝对带宽或通带回波损耗在调谐频率范围内变化最小时,梳状线谐振器的电长度应满足的相应条件,由此来保证电调带通滤波器在较宽的调谐频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通带回波损耗,且保持带通滤波器的响应形状和绝对带宽基本不变。此外,还讨论了由电调变容管的Q值引起的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有功损耗问题。文中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公式。最后,给出了一个L波段变容管电调带通滤波器的研制实例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解析Hilbert变换利用其实部与虚部的关系,定义出任意时刻的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及瞬时幅度,因而工程中人们设法将其应用对实际信号的瞬时参数提取中。然而,在利用Hilbert变换提取瞬时特征参数的工程实现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如何高精度提取瞬时频率特征参数问题是文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滤波器幅频特性算术对称性和通带内群时延波动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滤波 器群时延内均衡优化设计方法,即在网络综合法设计的滤波器电路基础上,将电路与时延均 衡器直接耦合,用最小二乘法使群时延特性逼近一个常数,然后利用无约束优化算法对整个 电路进行优化来降低通带内群时延波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使滤波器幅频特性 算术对称且通带内的群时延特性波动较小,且阶数少、设计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9.
电离层色散特性导致宽带二进制偏移载波(Binary Offset Carrier,BOC)信号的码片时域波形和相关函数曲线产生畸变,影响BOC信号完好性和跟踪性能。为了评估电离层对BOC信号传输的影响,构建了宽带BOC信号的电离层影响分析框架,分析了电离层色散效应对码片时域波形和相关特性的影响,并评估了三类典型BOC信号的带内电离层色散效应在码跟踪环路和载波跟踪环路引入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色散效应会导致宽带BOC信号时域码片实部和虚部边缘产生抖动现象,色散信号与标准信号间的互相关函数会产生明显的相关损耗;在电离层活跃期间,电离层色散效应在码跟踪与载波相位跟踪中均引入明显的鉴别误差。该结果对BOC信号的电离层误差的评估与校正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晓春 《致富时代》2009,(10):96-96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是最基本也是工业中最常用的,但是其成本很高。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提出了将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结合起来组成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这能有效克服原有滤波器的不足,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