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宇宙开发事业团发射的人造卫星“菊花2号”,静止在预定的赤道上空,它是日本首次发射的同步卫星。把“菊花2号”引入同步轨道的设备是测控设备。测控系统的核心设备是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2.
电子新闻     
船载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研制成功本刊讯电子部第十研究所仅用两年零三个月时间研制成功船载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并已装船交付使用.这一新的测控系统的问世,标志我国航天测控技术迈向了新的高度,并将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发挥出重大作用.该系统为我国新一代无线电外弹道测控系统,安装在远望Ⅱ号测量船上.在卫星发射过程中,与星上电子设备配合,担负着对卫星的轨道和姿态的控制、卫星入轨的调整以及通过卫星进行数据通信和接收广播电视等任务.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口的商业地球同步卫星其地面测控系统一般由地理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地面站组成,每个站有一个卫星控制中心(SCC)和基带、链路及天线系统。为了提高地面测控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操作人员,重点研究了两个卫星控制中心、两个地面站的测控(TT&C)设备之间相互融合与互操作问题。提出通过统一两个站SCC、自动监控系统(MCS)、基带的接口,保持SCC数据库同步,实现两个站的融合。在MCS的配合下,在遥测、遥控、测距和校零模式下可以实现双站的互操作,每个站的SCC可以通过任何一个站的基带、链路及天线接收下行遥测数据,发送上行遥控和测距信号。所提出的双站融合与互操作设计在多个出口卫星项目地面测控系统中得到应用,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一、通信卫星跟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卫星测轨跟踪是保证卫星通信正常进行的重要一环,还直接关系到同步通信卫星发射的成败问题。它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于非同步通信卫星来说,测量通信卫星的位置,并将位置参数送给计算中心,以便予报卫星轨道,然后通报各有关地面通信站,使地面站能及时捕获卫星并进行通信。对于同步通信卫星来说。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7日晚21时30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载着"亚洲一号"卫星顺利升空.21分钟后,卫星被准确地送入转移轨道,这一成功,再次证明我国的航天运载科学技术和测控没备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具备了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水平.我所参加这次发射任务的,有三种六台箭上设备和四种八台地面设备,此外还有三套由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航天测控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分离测控系统阶段、统一载波测控系统阶段、天基测控系统(TDRS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阶段。并对近代测控系统的新应用进行了介绍,如载人航天、小卫星测控、巡航导弹测控以及深空跟踪测控。最后概述了航天测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典型测控系统全新的自动化运行设计。该系统是为卫星长期管理任务配置的新一代测控设备,采用轨道根数和网管计划驱动模式,适应对任务中心和网管中心全透明的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卫星长期管理期间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设备自动化程度比以往测控设备大幅提高,其自动化运行设计将成为新一代测控系统的技术典范。  相似文献   

8.
科技速览     
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 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人太空。20分钟后,星箭分离。根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传来的测控数据,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9.
李润芝 《国际商务研究》1996,36(5):27-31,38
本文着重叙述测距机,测速机对导弹、卫星实际飞行的动态模拟和实际途径。文中提出的方法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中曾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TDRSS卫星的多址波束形成分系统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TDRSS)多址 (MA)返向业务提供了一条从用户平台 (卫星或另一种发射机 )发出信号 ,经同步轨道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TDRS)返回给用户控制中心或数据捕获站的通信路径。传统的运行方式是根据由用户请求生成的时间表向天基网用户提供多址业务。多址业务目前向用户平台提供返向链路遥测业务 ,具有实时、回放特性 ,科学数据速率为 1 0 0kbps。支持近地航天器的Ka频段测控能力鉴于S、X和Ku频段频谱连续出现且不断增加的拥塞现象以及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对航天器高数据传…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目前我国建立的S、C频段测控网和发射的多目标共位卫星任务,深入分析和利 用波束大小、信号形式、频分法、码分法、综合法等主要测控手段,对共位多目标测控实现 的一些方法和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0月25,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相似文献   

13.
卫星标校技术采用低轨卫星搭载标校载荷为地面测控设备标定系统误差,由于国内标校卫星发展较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面具体型号测控设备的卫星标校方法,缺少标校卫星地面系统研究以及真实卫星数据和试验验证手段。针对国内首个标校卫星型号“天平”一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设计了系统工作模式,提出了标校卫星任务规划方法,并对精密定轨调度和标校数据处理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设计。标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面向标校用户提供测控设备标校服务,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真实卫星数据和试验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14.
针对移动IP技术需要依赖地面的家乡代理完成每个卫星地址注册与解析的不足,给出一种新的非IP构架的小卫星星座组网模型,并设计相应网络通信协议.组网模型不使用中高轨道卫星做数据与测控中继节点,在星际链路上使用定向天线指向器保证星际链路的连续性和链路切换.在OPNET平台上设计了通用的卫星节点通信模型和一个基于加权最短路径算法的卫星路由信息协议(SRIP),并进行了星座组网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星座组网模型设计的正确性.该模型为小卫星星座依赖于自身网络,而不依赖于中高轨道卫星做中继完成网络测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下)李达全深圳桑达电子总公司3中、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移动卫星通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同步和大椭圆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发射费用高、作用距离远,电波路程损耗大,全球覆盖受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点多星系统的特点分析,对同步共位卫星的测控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高精度扩频测距三站交汇定位和星间链路测量两种解决方法,并初步分析了测量精度和两种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根据飞行器测控技术发展特点,提出多址正交码扩频体制,分析了系统的发射、接收模型及其误码率性能;仿真了多址正交码扩频系统的噪声性能、多址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讨论了对正交码同步捕获与跟踪、正交扩频体制下的伪码测距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月球探测卫星的飞行姿态和轨道特点决定了卫星天线有交替覆盖测控站的现象。为了保证下行遥测信号的连续接收,本文提出了S频段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简称USB)双TT&C点频跟踪链路设计的若干方案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小卫星的数量正迅猛增长。面对众多庞大的小卫星星座,小卫星系统应建立起专用的测控通信网。目前,国外的小卫星测控通信网具有自主性和简易性的特点,发展较为成熟。介绍了国外小卫星使用的几种典型测控通信网,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空间通信与导航网(SCaN)、美国行星实验室的“鸽子”卫星测控网以及欧空局的卫星操作全球教育网(GENSO),提炼了关键技术,总结了小卫星测控通信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小卫星测控通信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地球静止同步轨道特点及两颗卫星轨道状况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偏心率和倾角矢 量联合隔离法实现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双星共位。详细论述了两颗卫星的偏心率和倾角矢量控 制策略、卫星定轨方法以及共位效果评估。对卫星共位效果评估得出结论表明,该方法可以 将两颗卫星南北和东西位置保持精度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满足双星共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