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用相平面分析法分析和设计了一种电容耦合的并联谐振变换器。引入附加电容与传统的并联谐振变换器中的电感相串联,能获得更好的调节功能。本文利用平面轨迹图,给出了选择电路元件参数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推导了带一整流(dc)负载的串联谐振变换器的闭环稳态方程。然后以电路参数为变量,给出各种电流和电压的归一化曲线。为便于跟计算结果相比较,给出了10KHz变换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升压(boost)变换器为例,简单地介绍了零电压准谐振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并给出500kHz—1.3MHz升压和回扫(flyback)零电压准谐振变换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脉宽调制(PWM)单端正激DC/DC变换器作了全面的详尽的分析。首先给出了储能电感为有限值时,连续磁动势模式(CMM)和不连续磁动势模式(DMM)两种工作模式的主要波形图和CMM的主要设计关系式;实际情况的修正和设计步骤。然后给出了加稳压环后的稳压系数和内阻表达式;输出电压尖峰的频谱分析式和实际变换器的纹波频谱图。最后给出了电磁兼容设计原则和可靠性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脉宽调制(PWM)方法稳压的谐振型DC/DC变换器。变换器由两级组成,第一级是用MOS场效应管作开关的升压变换器,由这个开关实现稳定输出电压。第二级是带有整流输出的自激振荡逆变器,在输出整流器的直流边并联一个电容器,此电容器与逆变器变压器的漏感之间满足谐振条件。谐振频率几乎与振荡频率相同,由于谐振现象,减小了晶体管的开关损耗。用由输出至升压变换器的反馈获得良好的稳定度。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DC—DC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主要取决于变压器,平滑滤波器的大小。为了实现变换器的小型化,必须提高开关频率。高频变换器设计的中心问题是加快开关速度,减少开关损耗。这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选择快速开关器件,例如功率场效应管等;第二,改善功率开关的激励方法。后者也可使双极性晶体管工作在很高的频率上。为了将频率提高到兆赫量级,必须减小可饱和铁芯的饱和磁通,使用在高频领域也有良好非线性特性的磁芯。本文介绍用无磁致伸缩的钻基非晶材料作可饱和铁芯,双极性晶体管作开关元件,开关频率在兆赫量级小型变换器及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脉宽调制工作在固定转换频率和零电压为特性的半桥式直流变换器。提供了工作原理、理论分析、设计过程和例子,以及实验结果。实验证明,所推荐的变换器不采用谐振的办法将功率传送到负载,它不会受到电压应力的影响,作为一个普通脉宽调制变换器而被激励,只要不用隔离变压器,它适合于低直流电压变换比的应用。两台实验样机,一台有隔离输出端,另一台有非隔离输出端,都成功地得以实现了,前一种的输入电压300V,转换频率100KHz、输出功率500W,效率82.5%。  相似文献   

8.
谐振自激直流变换器,利用功率场效应管的栅极输入电容与微型线性电感(几微亨至几十微享)之间的并联谐振,产生数百千赫的自激振荡,完成高频直流-直流变换.由于不需要传统的可饱和变压器作控制元件,这种变换器电路简单、效率较高,而且更容易实现高频化.本文分析了高频谐振自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个250KHz谐振自激变换器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叙述钴基非晶态软磁合金磁芯用于高频DC—DC变换器电源(20KHz~100KHz)的实验总结报告,文中给出了实验电路和实验结果。并与坡莫合金(IJ851和IJ79)及铁氧体(MXO—2000)的实验参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冯文江 《国际商务研究》1993,33(3):21-25,60
对半桥式串联谐振变换器进行状态分析,结合能量传递过程,可导出谐振电流的波形系数。本文讨论了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变换器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带有鉴相器的锁相环可以解调出无载波功率的调相信号,鉴相器输出交流数据信号,此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即可指示被解调信号的相位。响应于数据输出信号的反馈环路,把输入该环路的载频分量功率恢复出来。在第一个具体装置中,反馈环装有一个响应于调相信号和数据输出信号的调相器。在第二个具体装置中,把数据输出信号微分,并把此微分信号送给锁相环的压控振荡器,使载频得到功率恢复。这种调相器最好是线性的,它有一个串联的电感电容网络,电容是压控变容管。为补偿电容管电抗对电压特性曲线的非线性,这个串联电路要并联一个经过适当选择的电感。  相似文献   

12.
雷静 《国际商务研究》2006,46(2):191-194
HP VEE是一种工程中的可视化编程语言,适合于构造自动测试系统。介绍了如何用HP VEE来实现DC/DC变换器的自动测试,并以一具体器件的测试为例说明了该测试系统能完全满足测试精度要求。该自动测试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能满足科研生产的任务需要。  相似文献   

13.
前言我所从1980年初便开始对可控硅(SCR)串联谐振变换器电路进行探索。经实践证明,这种型式的电路比起其他类型的电路有许多优点。它兼有效率高(样机效率约为83%)、体积小、重量轻、功率/体积比大、功率/重量比大、对电网干扰小、对负载无尖峰干扰等;这种电路型式还不怕负载短路、打火,尤其适用于大功率速调管、行波管电源;同时,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天电子设备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电源电路设计要求的特殊性,分析了其供电环境和电 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采用集成DC/DC变换器时外围保护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结合 工程实践给出了常用星载电子设备和火箭(导弹)载电子设备电源保护电路方案,并对保护 电路设计参数提出控制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切比雪夫矩圆变换器的计算机设计。该设计摆脱了以往设计时必须查表与计算相结合才能确定矩圆变换器结构尺寸的方法,大大简化了设计过程,节省了时间,且该设计考虑了阶梯电容存在的影响,因此提高了设计精确度。对于N≤8的矩圆变换器只需将所要求的技术指标输入给计算机。计算机就直接输出所需要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功率晶体管开关电路中,经常使用并联缓冲器(限制电容上的dv/dt)来减少截止开关损耗,即防止反偏二次击穿。同样,使用串联缓冲器(限制电感上的di/dt)来减少导通开关损耗,即防止正偏二次击穿。在这两种情况下,能量被贮存在缓冲器的电抗元件中并在它的放电期间内被损耗掉。如果这种电路中含有变压器,在晶体管两端的电压就需要钳位,以便吸收漏感中捕获的能量。为了对电池供电的回扫变换器进行最佳设计,对一些典型的缓冲器和钳位器电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一个能使传递函数(TF)不管在任何输入频率时都能保持不变的新型控制环路——锁幅环路(MLL)。文中导出单一正弦信号时,输入频率与输出DC电压的线性关系,并讨论其可能应用。实验证明[1],MLL可执行锁相环路(PLL)的绝大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引言本文给出了设计直流—直流变换器用储能电感器的算法和方程式。该类变换器在给定的输入电压和输出功率范围内,其工作状态应是电感器电流不连续的模式。本文所述的设计方法对于图1示出的三种广泛应用的单绕组电路(升压变换器,升流变换器和升压/升流变换器)都适用。从电感器电流的连续性看,每一种电路无论是以连续模式还是以不连续模式工作都能提供一个稳定的输出电压。工作模式不仅与具体输入电压和输出功率有关,而且与电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无源无损缓冲升压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与传统的PFC电路相比具有许多的优势。首先,主开关上不引入额外的电压和电流应力;其次,为主开关管的软开关提供了很宽的输入和负载变化范围;第三,限制了主开关管上来自反向恢复输出二极管的导通电流。本文详细分析了无源无损缓冲升压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的工作过程,对没有加无源无损缓冲结构和加了无源无损结构之后的两者电路性能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一台25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缓冲结构在设计操作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电压型(串联)和电流型(并联)正弦逆变器的实验比较结果,这些结果强调了两种电路之间的非对偶关系。比较结果表明,并联逆变器在元件额定值方面有明显的优点,而且可用控制激励频率的办法实现输出的宽范围变化。并联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它的特殊的起动和关断要求。本文还描述了采用这两种结构的直流一直流变换器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