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莉  毛欢喜 《投资北京》2009,(10):14-18
在举国殷切迎接新中国60周年华诞和应对经济下滑的氛围中,一种忧虑正在悄然滋生。在中央4万亿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光环下,这种声音并不十分悦耳,但却真实而耐人寻味。“国进民退”,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被频频提及的。在北京,随着820亿政府投资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打造“千亿企业集团”步子的加快和“国有地王”的频繁出现,“国进民退”相关的议题也在各界热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业泡沫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投机、投资行为的存在。为了控制房价,国家不断出台各种调控政策,直至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房价调控的"国五条"。本文主要通过对"国五条"的解读,来分析该政策在未来施行过程对房地产业乃至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远军  李瑞 《中国外汇》2010,(14):10-12
在中国,铁矿石的“知名度”异乎寻常地高,连买菜的老太太也会议论一番铁矿石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国人一提到铁矿石,十有八九会马上联想到“话语权”问题,往往是以愤激的口吻“声讨”矿商的“霸道”:“我们买了这么多矿石,在矿价上却一点作不了主,买什么涨什么,真是亏。”  相似文献   

4.
“新国十条”发布后,国内多个城市出现了房屋交易量的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强烈的价格预期。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密切相关,房价下跌不可避免的会对银行产生影响。本文就从房价下跌对银行的影响和“新国十条”直接涉及到银行部分的规定来分析“新国十条”对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成宝德 《科学投资》2004,(11):11-11
当年的国有化是一场财产强行再分配的过程,而今天的“国退民进”也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财产再分配过程。目前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并非企业的所有者,这使得企业经营者的成绩并不能得到相应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一石激起干层浪”!春节刚过,媒体传出消息,国家工信部明确要求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其所用频率无条件收回,即小灵通要在2011年底前彻底退网,中国电信在此期间停止发展新的用户。  相似文献   

7.
如果以央企在现有房地产业中所占份额来排名次的话,央企位次仅能排到“老九”,但“老九”不能走,因为她承载着百姓的期望,肩负着“人有其居”的重责。当“老九”发展到坐拥半壁江山之时,我们才能有底气对高启的房价说“不”!  相似文献   

8.
国进民退——逆市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中的国进民退突出表现.使得中国经济率先有效恢复,然而另一方面,却在经济低谷过后,国进民退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本文基于诺斯悖论的视角.提出国进民退是逆市场的选择,并从国进民退中的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国进民退的成因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一些后果.并由此提出了一些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宛冰 《理财》2007,(2):61-61
2002年以前的“黄金周”,确实是旅行社可以大把赚钱的好时机。“黄金周”期间,游客量至少可占当月客源量的一半。从2004年以后,“黄金周”的游客量仅比日常旅游略多一点,“黄金周”已经没有多少“黄金”可挖了。我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曾记得2006年春天,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北京有关媒体也曾做过相关报道:当年4月,有一东北连藏大户,带了两箱“小人书”,到北京一家收藏品市场出货,其中精品很多。有成套老版连环画,有“文革”时期“样板戏”连环画.他的出让价比市场价格低不少.引得很多连藏爱好者竞相争购,很快这两箱“小人书”被抢购一空.成交额高达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张兴胜 《中国金融》2004,(18):69-69
《管子·幼管篇》有云:“著夫取予之分,则得地而不执。”意思是说,能够洞明“取”与“予”的分寸,有效掌控,才能取予适度。古人讲得明白,“既欲取之,必先予之”,讲的就是“取”与“予”的辩证法。善于“予”,才能“取”。“予”之不足,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所取也必然无多。所以,能否适当地“予”,是否善于“予”,实际上体现了“取”的能力和心智。对一国政府而言,把握“取”与“予”的分寸是财税政策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兴衰变迁,与统治者“取”与“予”的多寡密不可分。一般而言,凡政通人和之际,统治者多实行的是轻徭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和”文化“博大精深”,如“和为贵”、“致中和”、“大同”、“君子和而不同”之类不一而足。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求“和”而不得。“盛世”有多“盛”,免不了“成者为王”之徒的粉饰,“乱世”有多“乱”,当以触目惊心蔽之。是故,鲁迅先生读出了几千年“吃人史”。历史的警示是:“文化”只写在纸上再娇滴可人也是水月镜花,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前的1995年,在房地产业还处在1993年以来打压调整阴影之中的时候,笔者曾在当年中国房地产协会主办的“中国房地产发展论坛”(北京)上交流了长篇拙作《中国:经济起飞时期的房地产业》(见《住宅与房地产》〈深圳〉,1995年第5期),提出中国房地产业正面临着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高潮期到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观点     
《中国税务》2014,(2):6-6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国进民退、国退民进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共赢,但共赢需要改革,制度需要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无论对国企,还是民企,都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的悠久历史中,承载了许多民间俗语,通过流传的民间俗语,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到老北京的政治经济格局,还可以了解这些俗语的文化底蕴。比如,老北京就流行着“东富西贵”的说法。这里的“富”和“贵”有若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而这句话里说的“东”和“西”到底指的是哪里,一直以来,可谓众说纷纭。随着近年新前门大街的修缮开街,如今,  相似文献   

16.
“藏汇于民”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外汇政策出现了理念、方面上的变化,将促进我国外汇制度框架的完善,将加速外汇产品的创新,其意义深远。同时,“藏汇于民”的提出,资本流出管制的放松对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总体上看,2006年人民币汇率向上缓步走是趋势,“藏汇于民”并不会改变其短期趋势,不过,上升幅度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7.
时下,贫困地区向上级跑项目,要资金已形成一种气候,有的部门还作为议事日程来抓,并以此论“英雄”,作为政绩和业绩进行考核。部分领导也常常在会上或会下鼓励到:“只要不揣自己的腰包,向上搞到项目,要到资金,送一点没关系”。笔者对此冥思苦想一段时间,总觉得难以接受。对这“这一点没关系”的说法未敢苟同,对以“要钱”论“英雄”的作法更不敢赞赏。现对这一谈谈自己的拙见。我认为这种社会现象有如下弊端。  相似文献   

18.
“国进民退”是近来很热门的话题。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诸如煤炭、钢铁、航空等,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在私募股权投资(PE)领域,不断有新的政府背景的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出笼,国有资本进入PE行业的热情极高。固有资本大面积进入市场化程度很高的PE领域,令业界人士不免产生种种忧虑。  相似文献   

19.
损益     
《首席财务官》2009,(11):17-17
受损主体--民营企业 浮出水面--国企兼并重组 水下冰山--新一轮国进民退 近来,钢铁、煤炭、房地产、航空等行业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重组。此番大整合被外界称之为“国进民退”。  相似文献   

20.
张锐 《中国外资》2010,(3):22-27
作为中国土地市场上的一个独特景观,当代“地王”产生的速度和频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特别是当那些财大气粗的“国”字号企业也轰轰烈烈地加入到“地王”角逐的阵营中来时,中国又一轮“圈地运动”的争夺战势必升级得更加激烈,而血拼之后的残局将会加剧中国经济反思的痛苦与煎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