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于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只有通过压裂等工艺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工业油流。从冷家堡油田冷46块油藏特征出发,分析了冷46块储层测井评价难点,运用综合地质分析,测井评价等方法,建立了一套冷46块岩性识别、储层分类系统评价标准。通过优选1、2类储层,为主力产层开发提供依据,提高单井产能。同时,对于其他低孔、低渗砂岩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先进化学采油技术,从而很好的弥补了低渗透油藏这一缺点。通过使用先进化学采油技术,能使油藏的湿润性得以下降,由此使油藏采收率逐渐提升,进而让低渗透油藏的产能也有所增加。并且在油田开发中,有一部分是低渗透油藏,但油田存在油藏类型少、储层物性水平低和产能不足等劣势。因此,文章通过研究化学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的应用,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开发特点,然后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探析,从而使低渗透油藏的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是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指的是低渗透的砂岩油藏。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把低渗透储层划分为了一般低渗透储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三种。低渗透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近年来低渗透开发储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有相关学者认为一般低渗透储层可属于常规油藏,特低渗透与超低渗透油藏依旧是非常规油藏。  相似文献   

4.
特低渗透油藏属于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也可称之为低渗透的砂岩油藏。按照具体的生产特征及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低渗透储层具有以下几种:一般低渗透储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本文以胜利油田作为研究对象,对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思路进行分析,旨在为油田低渗透油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储层伤害严重,导致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困难。如何减少储层损害,并对储层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储层有效保护技术,以期为国内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元214井区长4+5和长6储层的研究分析,对储层成岩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研究层位主要为超低渗油藏,为井区的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但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外来流体不配伍等原因造成的储层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机理入手,分析了适合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钻进新技术、钻井液完井液新技术,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的相应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资源是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储量相当大,因此拥有非常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开采价值。但是与其它种类的油藏资源相比,低渗透油藏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地质特点独特、单井产能低等,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工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文章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特点对其开发对策做出了探讨,目的在于提高读者对低渗透油藏的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下降时,储层会经受附加载荷作用导致其发生非弹性形变,因此对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要准确预测压裂水平井产能,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0.1-1.0mD),非均质性强,渗流机制表现为非达西渗流,线性渗流定律在应用中存在局限性。而如何正确科学的开发低渗透油藏,并尽可能的保证原油的稳产产量成为了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基于达西定律和裘皮公式,从试油与稳产产量关系、比采油指数以及对产能因子分析,来探讨选用产能因子构建超低渗透油藏产量关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征是渗透率低,孔隙率小、渗流阻力大、界面的相互作用显著,不符合传统的达西定律。低透油藏开发难度极大,自然产能较低,甚至没有。提高石油采收率,维持低渗透油藏的稳产开发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本文主要阐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概述,并对石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天然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潜力巨大,进行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对于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天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快速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以反九点井网为例建立概念模型,运用流管法结合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绘制渗流模板,建立适合天然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将流管法应用于实际区块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与常用软件模拟结果对比,发现流管法结合等效连续介质模型适用于天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新增石油地质储量逐年变差,低、特低渗油藏逐渐成为开发的主体。深层特低渗透油藏因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需大规模压裂改造开发。注水开发存在注水压力高、注不进和水窜等问题。国内外调研表明注气开发可有效改善和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但气驱油藏工程设计上需与储层相适应,方能发挥注气开发技术优势,有效改善和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实现其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岩性油气中的低渗透储层的研究,总结出沉积作用是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形成条件,对后期的低渗透储层的特性也是具有决定性的,除此之外,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形成优质储层主要受层面和酸溶液的腐蚀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从一般条件下来讲,优质储层在有机酸的作用下会出现很多的孔隙,酸溶液会通过孔隙溶解其中的颗粒物,从而形成优质储层。文章主要阐述了低渗透储层的成因及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低渗透的油田储层目前的开发情况以及基本的特征,有效结合世界上水平井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而来深入的研究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开发。通过流入动态曲线来对油藏井的供油能力进行一定的反映,研究低渗透水平井当中的流入动态来进行油气井产量的预测,进而研究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流入动态。在本文中,简单介绍了比较常用的以中国溶解气驱的IPR方程,同时在刘想平方程的基础之上来有效建立水、气、油三相的IPR模型;并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流入动态。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气藏产能的影响,推导了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幂函数变化时的气井产能方程,在该方程基础上研究了应力敏感性系数对产能的影响.结合低渗透气藏气井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应用并对产能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情况下的产能有所降低,绝对无阻流量是不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时产能的55.47%.该研究对深入了解低渗透气藏的产能及预测低渗透气藏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火山喷出岩近物源快速堆积后,形成的凝灰质砂岩储层。受其中凝灰质的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异常复杂,单井曲线中存在高阻水层、低阻油层的现象,即低对比度油层的问题。为了提高这类储层的解释精度,改善开发效果,建立了储层分类评价的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建立电性标准,降低了孔隙结构对油层判别的影响,实现了储层的精细分类。分类结果为油井的优化射孔提供了依据,经试油投产的证实区块产油量得到了提高,油水层识别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18.
埕海二区为多个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的中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组成,该区储量规模大、含油层系多,储层分布复杂.为确保产能建设顺利实施,结合地质新认识,制定出一系列与该油田地质特点相适应的开发方针,精细储层研究,优化产能井黄金轨迹,一井多目标、产能评价一体化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埕海二区的开发实践对于类似油田开发调整不乏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储层岩石的微观孔喉结构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渗流能力,并最终决定油气藏产能分布的差异。研究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和微观分布及其对渗流特征的影响,对合理制定特低渗油藏开发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田,低渗透性油气田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开发难度较大,是当前石油开采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规模的增大,社会各界对低渗砂岩储层钻井完井液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我国当前低渗透性油气田的开发现状,对低渗砂岩储层无粘土防水锁钻井完井液技术、低压低渗砂岩储层泡沫钻井液技术及中高压低渗砂岩储层自解堵钻井液技术这三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深化低渗砂岩储层钻井液技术与应用的研究,构建完善的油气层钻井完井液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