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热河台油田已开发40多年,对该区的测井二次解释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在区块内岩心、录井、钻井、试油投产等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油气层测井识别图版和储层参数解释模型,提高油气层识别精度和储层参数解释精度,为油藏特征研究及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丰富的动静态资料也为测井二次解释参数的选取、油水层识别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是国内石油行业成立最早、技术成熟的专业化录井公司之一,主要承担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质录井、地质研究、数据处理和录井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工作。在现场及时发现并准确评价各类油气层.提高油气层的录井解释符合率是我们所必须达到的质量目标而东濮凹陷广泛分布的薄油气层却由于其储层和油气性质的特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刘庄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对油气层识别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油气藏认识和勘探开发潜力的评价。该地区不同区块或层位由于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差异,其电性是不同的,即测井资料的显示特征各异,本次根据试油试采及测井成果分析,围绕目标区对47口井进行了测井二次解释处理。利用岩心化验分析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储层参数模型研究和油水层判别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陆东凹陷后河地区为一套完整的断裂背斜构造,主力含油层系为九佛堂组,储集层段以细砂岩为主,属于中或低孔、低渗或特低渗储层。通过研究区内岩心分析、录井、试油、测井资料,对后河地区九佛堂组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储层性关系,明确储层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储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确定储层有效厚度划分的下限,为该地区快速准确地识别有效储层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该区实现增储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试油和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生产动态及工艺措施,对泌阳凹陷环凹带东部的油水层进行了研究。为了定性识别油层,研究了储层四性特征;应用多参数交会图技术,建立了油、干、水层的识别标准及图版,研究认为该区油层电阻率R≥120Ω.m,声波时差△t≥190us/m,0.35≤SP/SSP <0.6。在此基础上,运用该图版对该地区所有老井进行了复查,新解释油层4层,显著提高了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概述 录井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录井新技术的引进,逐步形成了以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录井、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录井和罐顶气轻烃录井等现场录井采集技术为主体,以油气水层评价、综合地质研究、钻井地质设计等应用技术为重要补充的较为完整的录井体系,不但提高了传统录井的科技含量,而且拓展了录井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7.
钻井液黏度的变化影响井内钻井液的侵入、地层油气水的扩散.从而影响储层的产能评价。通过研制的钻井液黏度检测仪对钻井液液面高度检测来测钻井液黏度,可以提高钻井液黏度的测量精度,同时可以和综合录井仪联机使用,为录井资料校正和提高现场油气层的解释评价水平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冷35块在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该区块储层地质资料分析,利用室内配伍性评价手段,结合X-衍射、扫描电镜、多功能研究用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从储层地质特征入手,评价出该区块储层自身的敏感性及酸化液对储层的损害程度,认为该储层是一个速敏较弱、水敏中等偏强、酸敏程度中等偏弱的储层。通过酸化液配伍性评价实验发现,15%盐酸的酸化效果较好,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低阻储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低阻储层评价开发的重点难点,不同区块低阻储层成因各不相同,导致无法形式一套共用的测井解释评模型。针对低阻储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充分利用岩电实验成果、岩心分析、地质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的测井解释评价模型,并利用阿尔奇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测井解释评价模型,实现了对低阻储层的识别评价。应用于实践,测井解释符合率较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SY/T 5251-2010《油气井录井项目内容及质量基本要求》对岩心扫描、荧光定量分析、核磁共振等录井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质量基本要求作出了标准规定。根据录井现场实际需要对该标准新增加的录井新技术项目进行了实施,通过实施该标准,一些录井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发挥了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了录井质量。  相似文献   

11.
清水洼陷内广泛发育烃源岩是辽河坳陷内较大的生油洼陷,近年来对该区东侧清东陡坡带沙河街组的勘探,证实了该区的勘探潜力。储层"四性关系"是进行储层综合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试油、取心等资料可以确定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进而确定油层有效厚度。通过研究表明,研究区双229、洼111区块的含油性下限是油浸,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孔隙度下限为10%,电阻率下限值为9Ω·m,声波时差下限值为68μs/ft。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钻井工艺得到不断的优化,PDC钻头、涡轮钻具组合,以及提速短节的使用,造成岩屑细小,甚至成粉末状,同时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等多种因素,使得传统方式难以辨别岩性。XRF元素录井技术的引入大大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通过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该技术对于识别岩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岩屑录井走上了定量录井的发展道路。定量化的XRF录井技术则为录井资料的精细研究和深化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应用实例证实,XRF岩屑的检测结果对生产现场鉴定岩性,特别是潜山界面卡取、潜山内幕特殊岩性的识别有很大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标准化发展的最新趋势,围绕我国石油工业市场化、国际化、低成本的发展战略,切实转变观念,面向生产、面向市场,研究标准的真正意义,使标准在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重点阐述了录井现场的标准化管理问题,旨在推动录井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创造最佳的录井秩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石油工业技术服务市场的有序开放,江苏油田测、录井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运用好一切有利因素促进企业的发展:遏止一切不利因素,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江苏油田测、录井在质量方面对此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大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相似文献   

15.
刘松针 《中国石化》2011,(11):34-35
据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家石油公司统计,2010年录井作业在探井上发现并评价在油气显示层14215层共68058米;在开发井上发现并解释72047层共374642米;在675口井的录井施工中,现场因新的油气发现而提出加深钻探建议,累计发现1201层共5547米油气显示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锦州25-1南是渤海首个规模性潜山油气藏开发油田,目前已累计投产36口井,是渤海最大的生产潜山裂缝性油藏。随着勘探区域的不断扩大及勘探井网的多次加密,在精确判定潜山内幕带优势储层发育位置及流体界面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困扰。依托该区域已钻井及围区新增勘探井为数据体,通过对已钻井的随钻气测、工程参数及地化录井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引入储层评价系数,建立参数模型及评价图版,实现了储层快速评价及潜山流体类型的识别。该方法成功实现了锦州25-1南太古界潜山评价目标,X井区油底加深136 m,同时该方法为后续渤海油田锦州25-3区块及渤中26-6区块太古界潜山综合高效开发评价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ALS-3型综合录井系统仍旧采用的是原有ALS-2型录井系统的运行架构及环境,并部分更换了Geo Next系统先进的软件模块。以此来强化ALS-3型系统录井的综合性能,以及提升该系统的智能化操作水平。本文针对ALS-3型系统录井及录井工程现场技术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产业项目的具体实践带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海拉尔盆地油气水层识别和岩性识别能力,进行了岩屑图像录井技术现场试验。阐述了岩屑图像录井技术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进行了经济效益初步评价,为岩屑图像录井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藏测井解释对于油层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决定了油藏储量计算的准确性。为了对石家河注水区的长6油层组的油层划分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准确判定,本次研究以石家河注水区长6油层组的试油和生产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为依据,研究适合该区块长6油层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定性分析方法,并建立了相关解释模型,准确判定了长6油层组的油层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植物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大的问题。本文从降低压裂液伤害率入手,室内合成出压裂液稠化剂和交联剂,降低了压裂液稠化剂使用浓度,经复配形成超低浓度线性胶压裂液。室内评价显示,该体系大幅度降低压裂液残渣并减少其对储层伤害率,耐温抗剪切、表界面张力均满足低渗储层压裂改造中压裂液性能要求。经现场应用,该体系同比植物胶压裂液在靖安油田试油产量提高了17.9%,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