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不压井作业井口油管悬挂装置抽油泵的质量可靠性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压井作业井口油管悬挂装置抽油泵,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机械抽油泵。主要用于油井自喷后间喷能力强的转抽井;综合油气比较高但检泵时易引起井喷的井;地层压力较高井筒充满流体,甚至压井后井口仍有溢流的检泵井;地层又喷又漏无法实施压井作业的井;地层水敏压井后易引起出砂或严重堵塞的井;及其它压井后才能进行作  相似文献   

2.
常规螺杆泵井检泵作业需起下油管才能完成,随着螺杆泵井数的不断增多,必然加大维护作业量。为此,借鉴杆式抽油泵原理研究杆式螺杆泵,设计配套的内外工作筒。根据螺杆泵的下泵深度、排量、扭矩等参数,对密封压力、防转扭矩和防上顶力进行优化,分别设计了密封机构、防转机构和防上顶机构。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能够满足小排量螺杆泵正常生产需要,并实现了不动管柱作业,在大庆外围油田低产井举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油井检泵率和返工率(简称"两率"),延长检泵周期,开展了油井生产过程4个关键节点管理实践。将油井井下作业管理外延,在油井生产过程中设置正常井、异常井、待检井、作业井4个关键管理节点,对每个节点均实施全过程控制,从而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通过油井生产过程中4个关键节点管理的实施,油井检泵率和返工率分别降低了4.1%和3.3%,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01天,油井管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层渗流特性推导了溢流过程中较为精确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并以气液两相一维稳定流动为基础,建立了特殊情况下压井作业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井底压力变化的详细过程,分析了压井过程中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的变化趋势并编制了相关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所编制压井模拟计算程序计算结果正确,可用于现场压井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S-X6井的基本情况和溢流发生的地质背景,简要概述了溢流如何发生、如何制定和实施溢流压井、对溢流情况下伴生的井漏现象如何控制等情况。在成功实施压井后,分析此次溢流形成的原因,如何成功实施溢流控制,及此次处理溢流压井施工中得出经验认识。  相似文献   

6.
5月11日,采用复合接力举升工艺的塔河油田T728CH井,从一口供液不足的问开生产井,变成日产原油30吨的高产井。复合接力泵下深到4025米,成为目前塔河油田第一深抽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有害气体在地面煤仓抽采不便的技术难题,根据榆林井煤矿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并研究了自动抽放有害气体技术,介绍了原煤存储过程中,煤炭自燃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自动抽放经验,确定了关键技术参数和原理,全面考察了现场应用效果,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对类似条件下的矿井,有害气体抽放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克深XX井是一口复杂的超深井,钻遇多套盐膏层和地层压力系统,存在垮塌、高压水层、漏失层、溢流等复杂钻井,给固井作业带来了很大难度。通过多次扩眼通井等措施保障套管下到位,制定严密的下套管措施保证作业过程不发生垮塌、溢流等风险,优化了固井工艺,提高固井质量。该井的复杂处理措施和固井技术值得进一步钻研,可为石油作业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的开发,很多油田都步入开发中后期,部分地区储层空隙结构逐渐变差,含水率上升,产量下降也越来越严重,降低生产效益,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降本增效,本文通过沉没度变化曲线、示功图变化特征以及油井开抽生产各时刻的产量来确定开关井时间,研究分析了确定低产低效井间抽工作制度的方法。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合理制定油井间抽工作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泵效,还能节约电能,减少设备磨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为低产、低效、低渗透油田的经济开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庆油田压裂后采用抽汲工艺排液时井口防喷盒、排液管线、液体计量罐不密封,排出液体中伴生的CO、H 2S等有毒有害气体在井口和计量罐等作业区域弥漫、富集,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水力泵联作排液求产是将水力泵排液工艺与压裂施工的有机结合实现一趟管柱压裂施工和水力泵排液求产。缩短了试油排液周期,减轻了劳动强度,具有返排及时、连续、强度大,工作制度可调,可随泵测压等特点,经成44-017井现场应用,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进入开发的后期,由于地层堵塞导致的供液能力不足的井数与日俱增,机采井配备本身的限制,电机轮径已最小,导致参数无法下调,或者机采井连通水井欠注,影响机采正常运行,采用间抽,既节约能源,又避免设备做无用功,造成抽空,导致电流不平衡的断皮带,严重发生泵况。实行间抽后,可以使液面、产量得到恢复,减少了皮带用量,延长检泵周期。但是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在实际实施时,对量油,测试,间抽制度、管理,都存在各种问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处理,还有存在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执行间抽制度,既适用可靠又经济可行的好办法,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油层到井口的整个系统出发,应用系统工程节点分析方法,全面定量地计算斜井抽油机井的井眼轨迹、供排协调;选择合理的机-泵工作参数和杆柱组合;分析杆柱的受力状况;预测系统指标(产液量、冲程效率、泵效、井下系统效率)。并结合斜井井身轨迹特点,建立了斜井三维井眼中杆柱轴向和侧向载荷计算数学模型,给出了扶正器间距和加重杆配置的计算方法,形成了斜井有杆泵抽油系统抽汲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编制了相应的优化设计软件。软件设计结果应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港油田在"七五"期间成功地开展了国内第一个清水聚合物驱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但受清水水源限制及环保要求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污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逐步取代清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随着注聚区块实施规模却来越大,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由原来的单泵对单井已变为一泵对多井的注入方式。文章通过近些年来大港油田注聚区块现场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注聚泵存在的震动大、维修周期短、粘损率高等工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及试验,解决了现场存在的工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浅层水和浅层气等高压流体预测的困难性和危害性,深水固井作业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难题。以往人们总是关注钻进过程中的井喷事件的防控,但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深水地平线"钻探平台发生爆炸事故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固井作业质量差同样会导致井喷。对井喷处理措施的不当,不仅会造成井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同时大量溢油入海更会严重破环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以bp事故报告为依据,将事故树分析与事件树分析相结合,对深水固井作业溢流的原因、井涌监测失败的原因和井喷的后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建立了深水固井作业溢流和溢流井涌监测失效的故障树。并结合井喷事件树建立了固井作业井喷事故的蝴蝶结模型。该模型为深水固井作业过程井喷事故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随着大庆油田管输与下泵联作、测试联作等特殊井的施工要求,尾声弹广泛应用于此类特殊井。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大庆油田油管输送射孔所用两种尾声弹的应用状况,阐述了两种尾声弹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以及现场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多口井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两种尾声弹的优缺点,为管输射孔的设计提高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14型抽油机井现场管理难度较大、检泵率高的原因,发现这部分井大多负荷较重,杆管断脱、偏磨现象突出,分析14型抽油机负荷与参数、沉没度等因素的关系,力求降低负荷,减少泵况问题,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塔河油田2007年4月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测试结果,结合塔河油田机采井的实际工况,对测试结果呈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游梁机-有杆泵系统区块系统效率特点分析;游梁机-有杆泵系统泵型、泵径分析,重点分析了液力反馈泵对塔河深层稠油的适应性;电潜泵系统效率特点分析,重点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系统效率计算误差,提出电潜泵系统对高气液比深抽井系统有效举升高度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引进可洗井螺杆泵进行试用,但在生产中螺杆泵井陆续出现泵效低、高动液面的现象,产液量达不到设计产能。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分析,找到了一种经济可行、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稠油开采油井工程分析设计软件包是在充分总结稠油开采实践的基础上,面向稠油开发过程中各类油井开发的工程分析设计的计算工具。不仅能对蒸汽吞吐工艺、井简降粘工艺进行参数分析与优化,也可对稠油电加热开采、掺蒸汽、掺稀油、掺化学剂等降粘条件下的温度压力场和抽汲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是适用于稠油开采任意井型、多种机型、多种杆型、多种泵型的工程分析设计综合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采油工艺中,抽油机采油方式占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石化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共有采油井1 270口,其中抽油机井总数占全厂油井总数的99%以上,而抽油井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是油井最近2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是反映抽油机井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检泵周期的长短不但与完成全厂原油生产任务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