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以股市和房地产为载体的资产价格泡沫。本文研究了这一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而由此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和国际资本流入则是资产价格飙升的直接原因。为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带来的严重后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消费实现经济内外均衡、转变投融资体制、完善汇率制度、加强金融监管等宏微观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以股市和房地产为栽体的资产价格泡沫.文章研究了这一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得出结论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而由此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则是资产价格飙升的直接原因.为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带来的严重后果,作者提出了促进消费实现经济内外均衡、转变投融资体制、完善汇率制度、加强金融监管等宏微现调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资产价格已到高位,探寻不同金融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如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显得非常必要而紧迫,而"金融加速器"理论和"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理论对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矛盾的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股票、房地产、债券和基金的中国金融资产综合价格指数,以2006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一季度为研究期,基于TVP-SV-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在正常经济环境中,中国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但资产价格达到高位之后,"理性资产价格泡沫效应"显现,即资产价格随着利率的提高而上升;随着时间推移和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程度的提高,"利率下降→宏观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逐渐降低;资产价格上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严重泡沫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建议目前宏观调控方向为"扩信用,稳货币,松财政"。  相似文献   

4.
2007年至今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从实质上讲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与破灭与金融制度的发展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已有的理论对于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的实际过程,分析特定金融和经济结构条件下,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传导过程,得以反思金融创新和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尽管资产泡沫引起了学术界足够关注,但多数学者注重于研究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而对资产价格崩溃的机理很少涉及。本文建立基于财务约束的价格崩溃模型,探宄了交易者的异质交易行为以及财务约束对其资产价格的影响,并设定参数模拟分析,认为交易者的调整交易策略的速度加快将减小泡沫。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在存在违约风险情况下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以及泡沫的度量,并对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家都关心房价,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关心的是资产泡沫,过去30年,世界经济出现危机都不是因为通货膨胀,都是因为资产泡沫。资产价格,要么股市、要么楼市,暴涨暴跌,然后引起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同许多身处本币升值过程中的国家一样,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我国也面临着一定的资产泡沫压力.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并存的"双过剩"局面,这使得我国目前的资产泡沫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更明显.对 "双过剩"背景下的资产泡沫压力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当前的资产泡沫压力对我国促进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很大的负面作用,应避免资产价格与银行和企业发生过于密切联系,以减轻其对实体经济和银行体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马俪嘉 《全国商情》2009,(10):71-73
由于楼市和股市高回报的特性,资产价格投机泡沫最容易在这两个领域形成,并成为触发危机的导火线,金融衍生工具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避免过度投资或不当投资带来的经济泡沫破裂,因为危机是内生性的,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本的国际化流动不断加强,促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和互相影响程度不断加强.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资产证券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金融对于经济的渗透程度和影响程度加大.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扩张和收缩,相应资产价格的泡沫的形成和破灭的过程也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政府在这样的不同周期阶段的政策选择对于平滑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作者试图探讨政府在泡沫形成期和泡沫破灭期的理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高涨所引起的"资产泡沫型通货膨胀"现象比较明显。通过观察我国近年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走势发现,房地产高涨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很大的联动作用。因此,研究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寻找破解房地产价格高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验证了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并围绕高房价是怎样影响通货膨胀的逻辑思路,提出破解高房价、缓解"资产泡沫型通货膨胀"压力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泡沫的危害在于扭曲经济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价格泡沫是经济泡沫的一种形式。中国城镇住宅价格泡沫既有优质住宅的市场性价格泡沫,也有普通住宅的政策性价格泡沫。普通住宅的政策性价格泡沫源于劣质土地财政,也是中国城镇住宅价格泡沫消解的难点。由于经济基础的差异以及外部环境不同,中国城镇住宅价格泡沫消解的途径也不同。实现中国城镇住宅价格泡沫的自主破灭和变相消解是中国政府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泡沫理论分析框架与中国房地产相关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是一种资产价格急剧波动的经济现象,其理论分析框架可用"一三四"原则来概括,即抓住价格这一中心,分析价格是否急剧上涨,是否暴跌,从而是否导致金融或经济危机三个环节,把握宏观经济环境、投机状况、金融支持和政府调控政策四个因素.按照上述框架或范式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房地产不存在全局性泡沫,亦即房价上涨,房价收入比高不一定就是泡沫.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引发的灾难性后果,使得有效市场假说备受质疑,在宏观政策中重视资产价格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着重探讨针对资产泡沫的调控思路,并认为由于资产泡沫会带来结构性影响,因此相比于总量调控,结构性调控与微观规制更加有针对性;结构性调控更加着眼于短期,而微观规制则是更为根本性的调控措施;无论是结构性调控还是微观规制,均离不开针对资产泡沫的结构性分析作为其政策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演化阶段及其美国检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度自由却缺少监管的资产证券化,最终酿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一次非传统的金融危机,但可以体现所有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即信用扩张背景下的资产价格泡沫。从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把握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将有助于我们在把握金融危机本质的基础上极大限度地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汇率影响公司和家庭的投资和消费决策,并最终影响经济。假定资产价格对货币传导会产生作用,中央银行可以使用这些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是,尽管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央银行以资产价格为货币政策目标也可能会导致更坏的经济后果并可能侵蚀中央银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本的国际化流动不断加强,促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和互相影响程度不断加强.背后是金融风险发生后容易出现全球化扩散.而实体经济因为大宗商品金融定价权的原因也越来越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资产价格的泡沫的出现和泡沫的全球化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泡沫经济及其测度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经济的真实状态是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紧密相关和互动转化,泡沫经济既可以在实物经济领域发生,也可以在虚拟经济领域发生。马克思关于名义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界定区分是我们分析资产泡沫的关键,据此我们可以导出测度资产泡沫和资产泡沫度的理论公式。经济泡沫及泡沫测度则可从载体供给的相对稀缺性、投机需求和信息缺陷等泡沫经济的成因入手分析。泡沫经济指标测度有金融相关率、马歇尔K值系数、市场盈率比率和Q值等。  相似文献   

19.
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判定,实质上就是测算房地产市场价格与房地产理论价格的偏离度。模糊识别法充分考虑了等级之间的模糊关系,包括人们认识的模糊性,能客观表达不确定性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根据资产泡沫各发展阶段的临界标准值,利用模糊识别理论测算无锡住宅市场发展阶段的概率值,结果表明,无锡房地产市场已经从2006年的泡沫产生阶段向2007年的泡沫快速形成阶段发展,但总体尚未进入严重的资产泡沫阶段。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金融具有内在不稳定性。风险资产往往产生金融风险转移.进而反过来形成风险资金泡沫。同时,因信贷扩张而导致其具不稳定性。这种不确定因素的扩大会导致投机的参与。而投机的扩张正是风险资产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由此,金融风险转移和信贷不确定性构成了风险资产泡沫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