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小龙 《中国广告》2008,(12):28-29
2008北京奥运会终于落下帷幕。据尼尔森公司对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士采访发现,近七成的境外受访者认为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积极影响。在奥运场馆外接受访问的大部分境外观众(80%)表示,奥运开幕式让他们大开眼界,加深了对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来自国际与国内的诸多媒体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昨日,央视公布了奥运会期间的收视情况。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调查,这次央视因为转播奥运会成了大赢家。奥运会期间,央视收视份额高达52.19%,占据全国荧屏半壁江山。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24日闭幕,收看央视奥运转播及相关报道的观众人数累计达11.2亿。收视率最高的奥运会开幕式有8亿多观众,也打破了此前春晚保持的3亿人的收视纪录。而央视不仅赚足眼球,也赚足了钞票。有业内人士预计,央视奥运期间的广告收入高达20亿元。  相似文献   

3.
奥运将会使中国的旅游业迎来一个“大黄金时代”。据“亚洲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有90%的人在观看奥运会前后会到国内各地旅游。根据奥运会历史数据预测,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有60万左右的境外旅游者来到中国。而在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内地,因奥运引发的国内旅游群体预计将达到110万人次,加上奥运黄金周期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五一长假的取消等因素,毋庸置疑,2008年之夏将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旅游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正>第29届奥运会召开在即,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分别在2008年4月和7月对奥运会期间的焦点话题进行了民意调查。问题集中在被访者在奥运期间的外出状况、参与奥运的程度以及奥运对市民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等。全市18个区县的2003位北京市民通过电话调查方式参与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沈天澜 《中国广告》2004,(5):153-156
距离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近在咫尺,各界对奥运的热情也正随着春夏之交的气温持续上升。奥运百年重返故乡,2008北京奥运前的最近一届,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人们对本届奥运的关注度。为让中国观众充分享受到奥运的乐趣,中央电视台花巨资独家购买了本届及下届奥运在中国的独家版权,本届奥运会中央电视台将在国内电视媒体中独家转播,并投入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报道队伍和最多财力。中央电视台将如何报道本届雅典奥运会?这是中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世界的焦点是中国,中国的焦点是媒体。从2008年5月开始,对奥运火炬传递、各国奥运军团及奥运预赛的密集报道将奏响奥运主旋律的第一乐章,奥运媒体盛宴正式拉开帷幕。2008年8月奥运会直播阶段,万众瞩目,奥运热将达到顶峰。2008年9月,关于奥运冠军、焦点事件的采访和报道仍为观众津津乐道,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将再次掀起一波热潮。  相似文献   

7.
<正>8月24日是北京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日,我国选手刚柔并济、摘金夺银,最终以奖牌破百的成绩为此次奥运征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CSM媒介研究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共有近4亿观众观看了最后一天的  相似文献   

8.
《成功营销》2008,(9):96-96
NO.1李宁非奥运赞助商的奥运营销当2008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手李宁终于浮出水面,Adidas负责奥运营销的主管柯瑞嘉也只能无奈地说,所有的火炬手都要穿adidas的服装,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那一刻,全球观众的眼里只有他——李宁,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全球的几十亿观众留下了无数的亮点,同时也成为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网络媒体的盛会,在各类传统媒体倾力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同时,互联网在奥运史上首次成为独立转播机构,全方位的展露出了自己的传播威力和魅力,为奥运会传播史写下了新的一页,伴随着北京2008“无以伦比”的奥运会,中国网民的奥运热情也在网络上不断进发,  相似文献   

10.
薛颖 《广告导报》2007,(12):15-15
说起奥运,不得不说联想和奥运有着不解之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会歌(Reach out)或许是中国观众听到的最早的一首奥运会主题歌了。那年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连续参加夏季奥运会的开始,在我们的运动员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的时刻。联想品牌诞生了。在随后的20余年的发展中,联想也始终以奥林匹克精神来激励自己。从小做到大、从大做到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告》2004,(10):151-152
奥运之前,有人说奥运会的许多项目的结果产生在北京时间凌晨,由此认为本届奥运会的收视情况不会太理想。结果,中央电视台以平均47%的收视份额彻底打破了这种论调。而且,伴随着中国奥运军团奇迹连连,此次奥运会的电视收视也亮点频频: 亮点一:在中国,近1亿观众在深夜通过CCTV观看了奥运开幕式第28届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凌晨1:45-5:00由CCTV-1和CCTV-5并机播出。根据CSM24个城市测量仪的统计数据,8月14日凌晨2:00—5:00时间段,CCTV-1和CCTV-5的平均收视率远  相似文献   

12.
奥运热了世界,却冷了楼市。虽然北京为奥运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但奥运会期间因大量国内外游客和观众云涌京城,奥运会实质拉动的是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经济,由于焦点转移和交通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项世界性体育盛会的意义,从1984年经过完全商业化运作而成为第一届赚钱的洛杉矶奥运会(盈利2.22亿美元)开始,奥运会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奥运营销”的概念也由此诞生。而从营销实践来看,品牌推广又是最适合奥运营销的一种战略手段,因为奥运会4年举办一次,对观众而言具有很高的期待性;  相似文献   

14.
离北京奥运还剩整整1年,据北京旅游局估计,奥运期间北京将接待50—55万境外游客和225—258万国内观众。那么,这近300万的游客奥运期间住在哪里?大大小小的饭店和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已经开始磨拳擦掌,准备分享奥运这块大蛋糕了。  相似文献   

15.
2008北京奥运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对奥运食品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冷链物流在实际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为奥运食品冷链物流的系统规划和实际运作提供参考。冷链物流需求预测主要预测居住在奥运村的各类人员和国内外观众(需求主体)对冷冻冷藏食品(需求客体)的需求所引发的冷链物流需求量。文章首先预测需求主体数量,然后结合人均食品消耗量预测冷冻冷藏食品的总需求量,最后根据单位设施设备的能力,预测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奥运会期间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量将成倍增加,而目前多数生产企业自有冷藏车数量较少,不足以应对奥运会带来的对冷藏车需求的增加。因此,北京市及相关奥运餐饮服务提供商应考虑是购买冷藏车还是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进行配送。同时鉴于奥运需求只是短时间内的需求,政府和企业既要考虑到奥运会期间的需求,更要考虑到奥运会之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差异化一举两得 雪花这次采取了非常差异化的奥运营销,不妨把它叫做埋伏式营销。雪花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奥运营销所带来的费用风险,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在那些购买奥运资源的企业中,有2/3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达到一种差异化效果。在奥运营销的历史上,采取差异化做法的企业不少,雪花并非第一个。比如锐步公司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正式的鞋类供应商,但是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是耐克。原来,耐克在奥林匹克城和奥林匹克公园旁设立了耐克体验中心,摘了一些观众参与的大活动,让人们免费体验享受运动快乐:另外,耐克还雇用了很多大学生在场馆外向观众分发耐克的胸牌挂绳,便于观众携带门票,当戴着有耐克商标的挂绳的观众出现在场馆时,人们以为耐克是该届奥运会的赞助商。  相似文献   

17.
《成功营销》2011,(11):44-47
能想像世界各地的观众收看、评论、参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场景吗?一定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LED漫天飞的"五屏"时代,也一定是网络视频、微博、SNS、搜索横行的时代。其实从伦敦奥运会倒计时365天开始,奥运营销的脚步就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伦敦奥运除了呈献给我们精彩的赛事外,更给广告主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奥运会  相似文献   

18.
肖明超 《广告大观》2008,(10):I0006-I0007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全球几十亿观众留下了无数亮点,同时也成为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网络媒体盛会。在各类传统媒体倾力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同时,互联网在奥运史上首次成为独立转播机构,全方位展露出自己的传播威力和魅力,为奥运会传播史写下了新的一页。伴随着北京2008“无以伦比”的奥运会,中国网民的奥运热情也在网络上不断进发,在享受网络生活的同时也让在网络媒体中领先的综合门户网站——网易实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广告投放费用超过了10亿美元。而每次奥运会期间,都有一大批女性观众同她们的女性朋友聚在一起观看冬季奥运会巾的滑冰项目和夏季奥运会中的体操和游泳。甚至有的女性观众称,她们并不是对于运动本身感兴趣,而是要体验一下奥运的气息,还有的是为了看运动员的毅力、艰苦训练等所换来的得到结果的那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举行在即,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去反映中国企业是否已在市场有了定位,以为未来的全球扩展作好准备。当许多中国品牌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奥运会去接近当地观众的时候,奥运同时亦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跳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