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春秋时的政治家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雪耻终成一代霸业的事迹,是人们所熟知的。然而范蠡功成身退,弃官出走,至陶而居(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朱公,一心经商致富使当时“言富者,皆称陶朱公”的事迹却鲜为人知,据史书记载,范蠡父子既“居货”又“耕畜”,可谓农,牧、商结合,从生产到流通综合经营。在这一时期,范蠡根据自己经商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奇才叫范蠡,司马迁说:“范蠡三迁毕有荣名”,一点不假。越王勾践能成大事,是与范蠡毅然投奔勾践,刻苦图强,帮其灭吴分不开。勾践对范蠡感激不尽,许诺“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可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于久居”,悄然离开了勾践来到齐国,改名鸱夷子皮做起了平民百姓。父子耕种养殖,不几年又发了家。齐君闻其贤又拜他为相。范蠡觉得很不安,认为“久受尊名,不祥”,又辞官隐居在陶(今山东曹县东北),以经商致富,号陶朱公。几年工夫,“陶朱公”便成了财富的代名词。纵观范蠡曲折而成功的一生,至少能给今…  相似文献   

3.
范蠡经商之道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将军,为人有智计、知时务,助勾践兴师灭吴后,功成身退,弃官经商。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  相似文献   

4.
范蠡用人     
范蠡被奉为中国商人的始祖,被后人尊为陶朱公,曾作为幕僚辅佐越王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功成身退,移厂苦齐地经商,很快置产百万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他的次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  相似文献   

5.
晋商鼻祖     
与范蠡齐名的猗顿是听了陶朱公的指点后,茅塞顿开,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读他的经历,今日搏击市场的经商者应能获益多多——  相似文献   

6.
花钱之道     
谁最应该花钱?谁最会花钱?这是一连串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必要思考、讨论。范蠡陶朱公,不论从政,还是经商,均能取得显赫业绩。《史记·货殖列传》讲述他“善治生”,且“能择人而任时”,就是说他善于经营,善于用人,善于扑捉商机。司马迁还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说他乐善好施,很会花钱,花钱也能赢得掌声喝彩。  相似文献   

7.
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计然七策后,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范蠡在感叹之余,认为计然七策既然用于治理国家有如此奇效,也应当可以用于成就自己的事业。于是,在灭吴后,范蠡携西施一同离开越国,改名为朱公。他运用计然七策,  相似文献   

8.
商场如战场,需要经营者(将帅)的智慧,而中国古代的经商者早就有一套成熟的营销诀窍。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19年间他三获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  相似文献   

9.
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角度分析近年来"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分散"的状态,造成了物流成本高、信息不通畅、质量监控难等一系列助推"卖难买贵"的因素。因此,提出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生鲜农产品物流,为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贵中看贱 贱中看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的贵与贱是相对而言的,某些商品的价格较贵,但它不会长久地贵下去,有的甚至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一旦某种商品供大于求,市场趋于饱和后,商品的价格必然会要下跌,“贵中看贱,贱中看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经营者若想在竞争中立足发展,就必须认识清楚市场调节的规律。因为当一种商品价格昂贵时,也许购买的人不  相似文献   

11.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业领域的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诗经》、《礼记》、《易经》和《尚书》等古代文化典籍中都有很多关于商品交换的议论,其后如所谓的"陶朱(范蠡)事业"、"端木(子员)生涯"、"白圭治生之学"等,对经商的理论颇有  相似文献   

13.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业家。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3年,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急流勇退,隐居于陶,改名为“鸱夷子皮”,以经商闻名天下,史称“陶朱公”。范蠡的经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等商训众人皆知,日本商界领袖酒井甫先生曾专程前往山东省肥城市陶山拜谒范蠡墓,并把范蠡经商思想制作成星云图,刻在碑上立于范蠡墓前。可以说,范蠡前半生灭吴兴越,后半生经商致富,是历史上为官为商的楷模,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很多行业价格下调,对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走出困境任务艰巨。在此,笔者就范蠡的经商思想谈几点看法,以期对我国企业加强营销管理、调整营销方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营思想家,楚国始都丹阳城三户人(现河南省淅川县西北),生于公元前五一八年.公元前四四五年逝于齐国陶地(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享年七十三岁.别名:鸱夷子皮;陶朱公.  相似文献   

15.
生日快乐     
浙江,无从回避。 这是中国商业的发祥地,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图腾。 陶朱公,说出这个名字就会使人想到员外、财主、自胡子、拐棍,这个老头,一会儿像南极仙翁,一会又像黄梅戏《天仙配》里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马素英 《价值工程》2011,30(31):288-289
依据自然条件,发展区域农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农超对接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多角度、全方位,着手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之两难命题。  相似文献   

17.
<正>儒家思想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一个组织(国家)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一目标是在人本利的人性假设之上构建的。所谓"人本利"就如孔子所说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这个观点承认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合理的,但同时认为追求的方式也应该是合理的,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一个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看看我们的社会,在物质上无不在与世界接轨甚至站在潮头(手机等时尚消费品已经是世界最重要市场),但向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前进的世界潮流的主流中,有些事实似乎表明我们在反潮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俗话:“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预测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中国商人素以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而著称于世。孔子“七十二贤”中有一位名叫子贡的大商人,经营上很有一套,孔子在总结他经商成功的原因时认为关键是他能“臆则屡中”,即预测行情往往很准。不仅子贡如此,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商人如范蠡、白圭也都非常善于预测市场行情,他们在经营实践中还掌握了一套预测市场的方法。范蠡在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时曾说:“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即要在天大旱时准备好舟船,在水涝时准备好车马。范蠡的这个论点是根据气候的变化来预测市场,从而确定相应的市场战略的方法。范蠡所总结的市场预测经验,不仅包括根据气候的变化预测市场,而且还包括把握农时的  相似文献   

20.
<正> 近读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其中有贵物离乡的分析,很是别致有趣。张教授的解释是从需求方的角度给出的,这里我试着再从供给方的角度给出一个解释。张教授的贵,乃质量好的意思。现买中,还有另一类现象,就是物贱他乡,物品的产地价格高于非产地价格。这里的贱,乃价格低廉的意思。一个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