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重组是ST上市公司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但很大一部分ST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长期持久的改善,资产重组实际上只是一些ST上市公司摘帽的短期手段。本文拟对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进行分析,引导ST上市公司制定有效的重组决策,同时为证券监管部门对ST公司重组活动监管提供信息支  相似文献   

2.
ST公司重组:缘何“屡战屡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ST公司相比,ST公司存在财务结构恶化、负债率明显偏高、资金周转缓慢、盈利能力差、每股净资产低等特征。但由于其拥有“壳”资源,因而总能受到市场的狂热追捧,甚至出现市场反应与其财务经营状况严重背离的反常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我国持有的市场环境下,上市通道主要为国企大盘股的发行让位,对不少企业来说,上市难度大、过程长,而借助ST壳资源变相上市则相对容易得多。同时,发行机制改革使IPO的定价方式日益规范,不少非上市公司很难藉此获得超额利益,故而选择借道sT公司上市。  相似文献   

3.
ST重组的六大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璐  松子 《英才》2005,(3):58-59
资本市场上的“丐帮”——ST一族, 2005开年再度上演保壳、摘帽会战。从ST 中华的高调公开到*ST农化的欲说还羞,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ST公司的各方利益关系人而言, 为了切身利益,对簿公堂、私下交易轮番登场,资本市场上资产重组花样倍出。回首2004,ST公司的重组,可谓各路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允许债务人将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为*ST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本文通过对ST浪莎的案例研究,发现*ST公司摘星的主要手段就是债务重组。而通过新债务重组只能改善当年的会计业绩,如果主业不能持续发展,则只能摘星不能摘帽。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ST沧化"债务重组案例,对其债务重组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ST沧化"的债务重组行为仅仅是完成了外部的"输血"过程,并通过确认债务重组利得扭亏为盈两次避免了公司暂停上市的风险,但公司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尚未恢复,仍不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该案例研究为制度安排如何影响公司行为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寿康 《经营者》2007,(10):71-71
<正>当前,A股市场“乱象”纷呈,一边是市场上不断流传的上市公司集团整体上市、资产注入、证券公司借壳、ST公司重组的信息,一边则是持续攀  相似文献   

7.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本文讨论了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和政府监管对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影响。以2005-2008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公司利用重组方式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只亏损一年公司的扭亏、*ST公司的撤销星号、ST公司避免暂停上市和暂停上市公司的恢复股票交易,且上市公司还通过将控制关系豁免非控制化以规避对控制关系豁免的监管。建议将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监管细化到重组方式和非控制关系重组上。  相似文献   

8.
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公司利用了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盈余管理;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发现债务重组收益与业绩的关联度在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市公司*ST长控为例,阐述了政府行为和债务重组对公司收益的影响,指出政府补贴行为和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都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上市公司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诱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高和扭亏是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被ST的上市公司数量也随之增加。上市公司被ST后,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会变得消极,不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被ST的公司会竭尽所能地摆脱困境,实现摘帽。此时,摘帽手段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研究ST公司摘帽手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市公司^*ST长控为例,阐述了政府行为和债务重组对公司收益的影响,指出政府补贴行为和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都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债务重组是我国企业解决债务纠纷的重要手段,既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扭亏为盈而获得重生,也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谋取巨额利益.本文以ST金泰为例研究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在实施债务重组后相关财务指标大部分没有改善,只有营运能力指标有所改善.企业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生产运营能力,靠债务重组来盈余管理并非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4.
债务重组在化解公司债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重新整合公司经济资源,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司债务重组由于受到限制而导致会计问题的出现。本研究重点进行分析公司债务重组中会计问题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债务重组的实际运用非常灵活,本文选取了澳柯玛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东胜科技和ST西北轴承关联方间的债务重组等几个案例,分析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的合理性和关联方间债务重组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债务重组的实际运用非常灵活,本文选取了澳柯玛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东胜科技和ST西北轴承关联方间的债务重组等几个案例,分析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的合理性和关联方间债务重组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非经常性损益比重分析了整个市场上的ST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的利润调整情况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ST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调整利润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状况为背景,以2007年已发布年度财务报告的15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债务重组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情况,分析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尤其是ST及*ST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揭示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在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公允价值获取、重组收益的确认、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的情况日渐增多,因公司破产而产生的债务重组所得涉税问题成为新时期公司财税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针对公司破产重整中债务重组所得涉税问题一般性处理进行研究,剖析了债务豁免、债转股、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等问题的处理程式,同时对债务重组所得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基本条件和实践操作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公司破产重整中债务重组所得涉税问题思考,对剥离债务规避债务重组所得税的可行性以及破产管理人在债务重组期间的涉税义务履职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破产重整过程中债务重组所得涉税问题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0.
唐凯林 《英才》2003,(2):92-93
四川长江包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上市,当时名称为“长江包装”,由于公司改制不彻底、公司治理不规范,以及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上市仅仅一年,即出现重大亏损。1999年净利润亏损4503万元,每股亏损0.742元,每股净资产仅有0.334元。2000年4月,长江包装惨遭 ST(特别处理),名称变更为 ST 包装。为了甩掉 ST 帽子,ST包装走上了重组之路。2000年10月9日,ST 长控的控股股东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四川泰港和西藏天科签订了《股权转让草签协议》,以每股0.44元的价格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