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报讯审计署于2010年9月1日以8号令形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称《国家审计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3.
(二)一般准则的主要内容,一般准则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重点明确了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对审计机关办理审计事项的基本要求;二是对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及执业要求。修改的准则比原准则增加了“基本”二字,表明是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是必须具备、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即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将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要任务。为此,县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经过修订后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今后,各级审计机关将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新准则作为学习型审计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广大审计人员除了要逐章、逐节、逐条和逐款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9月8日对外公布。新的《审计准则》包括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  相似文献   

7.
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准则变迁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京华 《审计月刊》2006,(10):42-43
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准则经历了三次变迁,1996年1月1日《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开始施行;2003年4月财政部修订了审计报告准则,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和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一审计报告(试行)》在2003年7月1日开始施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审计报告准则的频繁变化,造成了审计职业人员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对审计报告和审计责任在认识和理解上的模糊,本文细致地对审计报告准则的三次变化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了审计报告准则变迁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聂曼曼 《财会通讯》2007,(2):101-102
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保障。质量控制准则是促使注册会计师遵守各类业务准则、保证执业质量、履行职业责任的重要规范。原国际审计准则第220号“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由原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即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的前身于1991年发布)从会计师事务所和单项审计项目这两个层次,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要求作了规定。随着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拓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该准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为此,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04年发布了国际质量控制准则第1号(ISQC1)“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及相关服务业务的质量控制”,并修订发布了国际审计准则第220号(ISA220)“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原称“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审计业务工作规程,即为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所必须遵循的步骤和程序,属于审计程序法方面的范畴。审计机关作为具有严格业务操作规范的部门,从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到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业务工作规程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下面就结合国家审计准则浅述一下审计业务工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界定与运用探析——基于新审计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波  杨欣 《财务与会计》2011,(11):57-59
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2010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本次准则修订中,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被拆分为两项准则,即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和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审计准则从1996年12月颁发,1997年1月实施,经过3年多审计工作实践的检验之后,审计署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方案准则、审计工作底稿准则、审计证据准则、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审计复核准则、审计处理处罚规定、审计复议规定、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业务质量暂行规定等9个审计和规定进行了修改,重新制定了审计听证的规定,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暂行规定。到目前为止,国家审计准则出台和执行的共40个,1个《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5个《通用审计准则》、14个《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5个《通用审计准则》、14个《专业审计准则》。从修改准则的名称和重新制定准则的内容,可以看出都是与当前审计工作的责任和审计风险密切相关的。从国家审计准则发布实施以来,我省各级审计机关紧密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努力贯彻实施,并通过人大、政府先后制定了《黑龙江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法宝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条件》、《黑龙江省审计条例》等地方法规,结合国家审计准则制定了《黑龙江省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工作规则》、《黑龙江省审计厅执法过错追究暂行规定》等13个规范自身依法行政的审计规章,推动了国家审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我省近几年来审计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审计执法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审计机关的地位和威信越来越高。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学习贯彻国家审计准则方面仍存在不足。通过去年开展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发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审计评价、审计定和处理处罚、执行审计工作程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密切联系我省审计工作的实际,抓好国家审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结合审计准则的学习,针对当前审计工作需要亟待规范的事项讲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于2010年9月1日颁布,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准则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业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厅里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准则中关于审计整改检查部分的学习情况谈一下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第六章“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明确要求,审计机关应当针对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审计质量监控五个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并通过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方式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准则》不只是第六章的20个条款规定了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说《准则》的全部条款都是审计质量控制的规定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月11日.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提出“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这不仅确立了内部审计协会的法律地位.而且明确了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方式.为内部审计协会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为此,本文拟就审计机关如何通过内部审计自律性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与监督.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报告准则是审计组反映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报告以及审定审计报告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明确了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对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的要求,二是审计机关复核审计报告的规定,三是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审计署2000年颁发的《审计机关审计底稿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中对三级复核的程度和具体做法做出了规定。如果能够得到各地审计机关的认真贯彻执行,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化解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审理制度以来,特别是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两年多来,各地审计机关积橄作为,完善机制.建立审计项目复核、审理、业务会议等一系列制度.无疑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控制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尚面临诸如为何要开展审理、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署于1996年即发布了“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审法发[1996]337号),2000年,审计署令第2号又对此进行了必要修订,下发了“审计机关复核准则”,但目前县级审计机关没有将该工作很好地开展起来,这里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为把这项工作做好,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利于推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务与会计》2010,(3):5-5
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2月20日正式公布,将于2010年5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规范了审计监督权限,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条例》重新明确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规定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20.
一、自觉遵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在新世纪的第一个金秋———2001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3号令发布了新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下称《职业道德准则》),并从发布之日起施行。该准则作为国家公务活动中的一项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了审计的职业道德,这对于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人员道德品质的自身完善起到了一定的能动和促进作用;对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态度和风范,保持审计行为的高标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对审计职业及其人员的尊重和信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人员应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