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莉 《经济师》2006,(4):191-192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具有诸多制约因素。文章就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克服这些制约因素,较好地实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城市短缺和产业发展不足现象,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加快中等城市的扩展,通过产业聚集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渐近式转移。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着转移过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重大问题,其农村职业教育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认真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创新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提出扩大国际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进行国际劳务输出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我国政府应加大国际劳务输出的管理力度,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另辟新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促进张家口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国际劳务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提出扩大国际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进行国际劳务输出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我国政府应加大国际劳务输出的管理力度,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另辟新径。  相似文献   

7.
"回波效应"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回波效应"理论,分析了在城乡差距巨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特征的生产要素从落后农村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失、消费市场萎缩、投资机会减少,最终导致当地资金外流、金融资源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同时,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问题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低、土地沙漠化、盐碱化较为严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白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在趋缓。本文通过对白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和制约因素分析,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江  张辉  黄云平 《经济评论》2004,130(6):39-43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增无减 ,但是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大量过剩、非农产业规模较小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 ,是最根本的差距所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与东部地区相比呈现显著不同的特征 ,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东部地区也不尽相同。为此中西部地区需要 :(1)推进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三位一体”的发展 ;(2 )构建农民退出新型机制 ,打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城市群带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 ;(4 )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市场化与资本化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下,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村发展,但是把农村、农业的发展寄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上,以致农业发展变得滞后和被动,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转移的途径是多样的.如果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不仅能保证工业化不断增加的对农业剩余产品的需求,也会通过农村人力资本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以及农地制度变革等途径,对劳动力产生挤出效应和吸纳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并弥补单一劳动力转移途径的不足,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让农村劳动力流动真正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理论和实践表明,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转移,其基本走向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是人们在比较预期收益和转移成本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到城市就业乃至落户,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动因、形式分析着手,提出科技进步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是三个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从技能培训看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真正转移出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素质持续、整体地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的普及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目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大理市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刻不容缓.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大理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大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发展陕西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对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特殊和艰巨.尤其是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为此,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组织力度,切实增加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养造就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是关系到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跨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峻  张华 《经济论坛》2006,(23):24-27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其特殊性。2006年5月,我们对湘西自治州的7县1市,1000个农村住户,8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对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湘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现辖7县1市。2005年全州总人口268.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1.07万人,…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家乐“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农家乐”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如何利用“农家乐”旅游业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策略和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