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以规避竞争来保护幼稚产业,待产业成熟后再参与竞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面对国内幼稚产业保护及其竞争与发展问题。经济史上有关幼稚产业保护合理性的争论不断。尽管学术界对幼稚产业保护仍心存疑虑,但它已在理论上被看作自由贸易的例外而得到普遍承认了。  相似文献   

2.
以1960—2010年日本制造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数据指标,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发现日本制造业结构在1960—1985期间明显升级,但1985—2010年制造业结构比较稳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业的转型问题,提出应根据产业转型的方向制定政策,重视与内需联系密切产业的发展,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对支柱产业发展的影响等启示。  相似文献   

3.
日本产业从战后的废墟中得以重建和繁荣,并以惊人的速度赶超欧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政府英明的产业结构政策功不可没。然而面对90年代日本经济的极度萧条,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已无回天之力。相比之下,美国政府通用的产业结构政策却引导美国的产业发展在信息时代仍然处于不败之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困局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江苏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困局,表现为: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步消失,在国际制造业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靠产业内的垂直分工体系来维持,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底端。区域内制造业的整体产业结构偏低,产业升级主要依靠外资来启动。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但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江苏工业陷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困局。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中,东部地区成为了主要产业转出地.在提升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时,随着加工制造业等产业的不断迁出,东部地区由于主导产业尚未发展壮大等原因导致其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而分析日本产业空心化危机的产生及其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空心化隐患予以警示,东部地区应该通过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来防范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后危机时代以来,伴随着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不相匹配等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合理有效地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应成为确保中国制造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增长转变,随着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广西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建立偏离—份额分析矩阵表对广西三大产业部门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产业演进过程中各地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优劣势和三大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再运用产业结构四象限分析法明确各地市的三大产业演进所处阶段。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和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是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推动现代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基石;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态效益的提高。最后提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鼓励科技创新,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含义和内在规律,然后分析了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基础和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努力开发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为广东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乃至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章将广东省放置于整个国际环境平台中,首先分析了从改革开放到如今广东省承接产业国际转移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制造业、服务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及外资来源分布等一些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理论模型,本章重点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角度,在具体区分规模关联、效率关联和结构关联基础上,经验分析了不同关联作用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基于规模关联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市场开放度低、保护幼稚产业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均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效率低下和相对滞后,由此效率关联促进作用还非常有限;相比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结构差异所体现的结构关联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依赖制造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能从战争的废墟中迅速发展起来,与其适时的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却对疲软的日本经济无能为力。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期,研究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1990—2009年陕西省的年度样本数据,用制造业各行业生产总值的变动表示制造业结构变动,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经济增长质量,分别计算出制造业结构变动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率。利用VAR模型分析陕西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制造业的变动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长期关系;制造业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为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制造业产业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滞后的正向冲击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文章依据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泛长三角”经济圈的建立将为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制造业提供重要机遇。在检验安徽省与沪、苏、浙之间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制造业发展上的差别后,安徽省应当以促进制造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政策抓手,进一步建设服务型信用政府、实施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建设,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的内生性增长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方向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了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本文从消费需要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消费需求结构为依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现代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制造业全产业链,因此,加快制造业和物流业协同发展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在安徽省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从安徽省制造业总体产业结构和制造业体内产业结构状况看,安徽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总数较多,但总体产业结构水平、规模结构、效益结构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政策金融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保证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金融体制。日本的政策金融运行机制和民间资本引导机制保障了日本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存在排挤民间事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弊端,为我国政策金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应当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80%以上,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信息化,就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尚待发育,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开发性自主知识产权少;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管理落后,竞争力薄弱。为此,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是: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使制造业升级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随着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服务贸易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仍处在较低水平,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尝试将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促进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特色化和绿色化等。但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及绿色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