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十六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论述的逻辑体系看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结合繁荣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提出来的。也就是说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以逐步优化城乡人口布局 ,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在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仅来自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还源于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释放的需求潜力.借鉴推拉理论将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为城市净拉力和农村净推力两大类,利用2000-2011年中国27个大中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当前大中城市城镇化进程中,迁入地净拉力对人口城镇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迁出地净推力;其中产业结构变化、收入差距是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加快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有效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约束;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降低市民化成本;提高人口城镇化的预期收益,以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偏重于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而言,所强调的是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无论是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工业化进程,也无论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都严重滞后。鉴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人地矛盾突出的国情,中国的城市化应该采取以特大和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模式,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农民自主推进城市化进程,用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取代所有制歧视,并相应建立保护基本农田的机制、土地开源节流机制和加快人口城市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的今天,我国正面临着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困扰。多数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户籍制度的改革对农村人口流动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然而,经过大量的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户籍制度的改革并不能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展。文章站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角度上,对农村人口流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必须加快城填化进程。文中论述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城镇化进程也从传统城镇化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历程回顾发现,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在新型城镇化下,从2014年开始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开始出现加速。基于2006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面板数据拆解分析发现: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均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且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具有"翘尾"效应,即城镇化水平越高,继续推进城镇化对农村人均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民群体分化,农民群体分化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民群体分化、加快农民职业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民市民化成本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本。农民群体分化成本由政府、企业、农民、城镇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分担或支持,才能真正体现城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从推拉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三个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是在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缓慢背景下的强迫性迁移。发展型政府的政治交换博弈模型决定了现阶段农民工强迫性迁移具有逻辑必然,这将导致社会冲突成本加大、内需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负面效应。建设新农村,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农村人口流动的关系,为农民工的自愿性迁移建立经济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镇化是增加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采用2002—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城镇化、农村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大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估计值为0.589,在城镇化水平高(大于0.589)的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未达到门槛值。应进一步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尤其是中西部次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其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重要动因。如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人口"逆城镇化"流动状况,伴随着资本下乡的人口流动,农村发展也成为了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我们以石门屈家岗、张家界尹家溪镇长茂山村、利川谋道镇苏马荡为调研地,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访谈,利用人口推拉理论等,探讨了各地区这一状况的发展程度及内在因素。它虽然被称做"中国式"逆城镇化,但并不等同于中国的"逆城镇化",而更应是城镇化连续性的一种保证,在这个过程城镇化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1.
商品市场具有很强的人口集聚作用,是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湘西地区为例,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商品市场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商品市场发展对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和一定的短期影响;商品市场越发达,商品市场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越显著。因此,民族地区要着力提升商品市场的发展规模和效益,发挥好商品市场对区域产业和人口集聚的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暴露了许多不能避免的问题,但这绝不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为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就如何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环境问题,并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笔者认为,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在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载体建设、优化城市系统、强化城乡建设等为重点,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河南省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优化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推进农业人口有序转移,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9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快推进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要实现这一点,又在于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如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转移的问题,并非是简单的调整,而是深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教育提高人力资源质量问题。因此,面对农村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亟待加快的趋势,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重要手段的农村教育应该做出积极的回应,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其一,农村城镇化是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其二,通过发展小城镇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极为有效的途径;其三,农村城镇化是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选择;其四,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制约农村小康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越来越困难;农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以价格保护为主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提出农村小康全面实现的途径: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商薇 《企业家天地》2011,(10):176-177
小城镇发展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城镇的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小城镇发展质量较差,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它们对我国城镇化的推动能力。为此,应加快体制改革,分类指导小城镇发展,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世界城镇化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城镇化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统筹发展,市场推动和政府导向相结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