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兢  裴丽丽  霍福红 《商》2012,(16):126-126
民生类新闻通过其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视角平民化、播报语言通俗性等特点吸引受众,并且赢得受众的关注,但随着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增多,民生新闻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憾和发展误区。本文拟从内容、价值观念及主持人等几个角度分析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几个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经十来年的发展,当前已出现后民生新闻转向,后民生新闻必须在传播内容、对象、方法上进行深度开掘和广度扩展,以提升后民生新闻品质.从受众心理来说,必须从求实、接近、及时、宣泄、主动传播等心理方面构建受众心理观照向度,提升后民生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由另类现象审视国内新闻传播之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雯 《消费导刊》2009,(16):42-43
本文从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新闻从业者三方面概括了目前新闻实践中的种种另类现象,指出它们的出现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的背离,并由此判断国内新闻传播的娱乐化、商业化发展将进一步深入,而广为业界看好的民生新闻也将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在舆论监督与引导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肩负了传播先进理念的重担。在广播电视传媒行业内部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地方广播电视台更应重视做好民生新闻。本文分析了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基本定位,包括平民化、服务性、地域性及理性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方广播电视台做好民生新闻的对策,包括采用亲民化的播报风格,拉近与视听群体的距离;注重新闻时效性,讲述百姓身边平常事;强化深度报道,彰显民生新闻的魅力等。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民生新闻传播的关键要素,其自身特色是点亮品牌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观察角度、语言风格和语言内涵等方面对民生新闻进行分析,由此管中窥豹,探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和走向。  相似文献   

6.
王秀贞 《北方经贸》2010,(5):118-119
新闻传播媒介不但是传播信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监督社会、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它的强大威力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民情、民意,是当前新闻大潮中被广大受众所悦纳且极具市场力的一种新闻类型,因此,如何保证民生新闻自身的健康发展,发挥其正向传播功能。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业界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媒市场化改革的兴起,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日益凸显,民生新闻具有接近性和服务性,因而获得了受众认可。民生新闻采用故事化表现形式更具亲民性和符合其特性。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中故事化表现的具体方式,并且探讨了在故事化表现形式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晓 《商》2013,(14):396-396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是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新闻立台"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电视台"政治家办台"的集中体现,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呼唤,需要从新闻语态、新闻理念和思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郭金雁 《中国报业》2014,(22):37-38
随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国计民生,民生新闻蓬勃发展,并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民生新闻以其新闻的时效性、画面的动态性和生活性而深受大众的喜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生新闻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重复报道和抄袭、新闻题材局限、过分强调娱乐性、造假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民生新闻的质量。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民生新闻角度的选择和实践的错误性造成的。所以,如何选取民生新闻的角度及如何实践就成为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本文将从民生新闻角度选择与实践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民生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林思赓 《中国报业》2023,(12):64-65
时政新闻在新闻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处于哪一个时期,时政新闻报道都必不可少。在新媒体时代,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时政新闻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接地气的形式实现民生化转变,才能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严庆合 《中国报业》2023,(5):166-167
民生新闻以服务大众为主要宗旨,传播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提升民生新闻的互动性和时效性,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才能反映人民大众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鉴于此,本文基于融媒体视角,对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试图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罗琼 《中国报业》2023,(7):228-229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闻传播已然突破了传统背景下纯粹纸质化、广播化、电视化的形式,图文结合、短视频等传播形式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因此,新闻媒体单一地传播新闻信息显然不能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需要充分挖掘新闻信息数据,提高媒体传播领域的应用质效,实现高质量新闻内容产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颜娜 《中国报业》2023,(13):134-135
现代科技背景下,短视频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环境与技术的助力下迅速崛起,民生新闻来自大众日常生活,融入短视频领域有其自身优势。目前民生新闻与短视频的融合中存在着融合度较低、权威性不足及关注度不理想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民生新闻应当从明确机制、创新策略、打造品牌三方面推进自身与短视频的融合发展,以更加富有时代性的方式开展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文凌 《中国报业》2022,(5):100-101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颠覆了传统产业格局,特别是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本文具体分析目前几类比较受大众欢迎的自媒体平台,介绍民生新闻在抖音、快手、微博以及哔哩哔哩等平台上的不同传播状况,并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以促进各平台用户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论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一些新闻报道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其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和舆论支持之重要环节,因而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之具体举措与报道民生新闻之实际内容的一致性上就能够显而易见。如今,新闻传播媒介应该充分而清醒地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真、积极并且是十分主动地做好报道民生新闻的工作,毫无疑义地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导向、有力促进和舆论支持。然而现在以及将来的新闻传播实践中,为取得报道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尚有值得引起注意并将应逐步予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乾 《中国报业》2023,(7):104-105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依仗全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全媒体具有较大的传播效能和影响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本文在全媒体视角下,对民生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唐光辉 《中国报业》2023,(15):108-109
近年来,随着传播语境的不断变化,在融媒发展的助推下,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新闻语言都有了较大变化,但是程式化、同质化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新闻作品的质量和节目的传播力带来影响,这些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白杨 《中国报业》2023,(10):112-1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产生了巨大影响。分众传播和公益互动能弥补电视民生新闻的缺陷,使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得到新的突破和发展,促进媒体更好地融合。本文对“互联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军宝 《中国报业》2023,(12):30-31
民生新闻报道紧贴生活化内容,缩短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积累了深厚的受众基础。面对新的传播环境,民生新闻报道必须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通过整合新媒体技术,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加高效。本文对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媒体整合的机遇及报道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当前新闻学界研究的一项热点内容,毋庸置疑,民生新闻采访是民生新闻的关键环节,在采访中需要把握新闻事实处理、采访对象沟通等多项内容,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定义、作用、发展方向入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线索、选题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