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1月1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农业与农村信贷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的粮食供给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演讲,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状况,引起普遍好评。本次会议由国际农业信贷联合会、亚太农协、非洲农协、拉丁美洲农协和近东北非农协联合主办,参会代表600多人,是世界农业农村金融领域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的国际力越来越低。中国农户的机械化和兼业化,从1995年前后迅速地发展起来,机械化和兼业化已经变成了密切的互补关系。但是,这样的机械化和兼业化的关系,会使中国粮食的竞争力越来越低,并且农民种的粮食作物也被淘汰。这条道路是以前日本走过来的道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要加快,由于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和兼业化也更要加快。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业共同点比较多。我相信日中两国农业之间,已经具有在世贸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上合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在罗马开幕联合国粮农组织盛赞中国农业成就世界粮食首脑会议1996年11月13日上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联合国农总部开幕。来自世界17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问...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于6月7日至9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了粮食行业“订单农业”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15个省、自治区粮食经济学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及有关同志,部分市、县粮食局和粮食企业的负责同志共60余人。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粮食经济杂志社、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新世纪到来之际,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临近和部分省、市率先步入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形势下召开的学术会议,探讨如何实施“订单农业”,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以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研究,剖析了当前主产区粮食生产工作面临的困境。新形势下,大力推进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要立足于国情,根据形势的新变化,涉农部门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以科技壮大基地实力,组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以法制保证发展方向等措施,走有中国特色的粮食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构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我国的粮食生产解决了世界上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了保障农户的粮食生产,国家自2002年开始,实施了农业补贴政策,并且政策的力度和覆盖范围在逐渐加大。以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为重点内容,分析了中国农业补贴实施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即: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以农业补贴为保护政策,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促进农户进行规模化粮食生产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入世对中国粮食贸易所产生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入世给中国粮食贸易带来的机遇(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粮食种植结构和粮食进出口结构,使其达到结构优化,以逐步缩小我国粮食在品种、质量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促使我们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引导农业生产,发展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生产优质、适销的粮食产品。(二)有利于改善我国粮食产品的出口环境,降低粮食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入世后我国将享有世贸组织现有成员国享有的有利条件,如享有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减少歧视性待遇、利用WTO游戏规则解决贸易争端等,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粮食经营国际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削减了补贴并增加了市场准入量,对扩大中国的粮食出口大有裨益。(三)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世贸组织堪称“经济上的联合国”。中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对世界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经济》2004,(11):22-24
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第三届、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赵凌云副会长代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宋廷明副会长代表中国粮食经济学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对下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本刊现摘要发表,供各地协会、学会及会员单位安排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4(3):54-54
4月2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在北京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来自全国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粮油企业的代表以及粮食经济工作者代表400余人出席了会议,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副局长张桂凤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供需矛盾突出。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粮食生产需求动态平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护和涵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农业供给滞后于需求的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中国粮食供应链有供给稳定、储备充分、需求多元三大特征,但近期存在着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加工和浪费、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演变等阶段性影响与风险。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分析中国粮食供应链特征、阶段性影响与风险,提出从树立粮食安全意识、发展高品质农业、粮食生产加工精细化技术、特色种植和培养新型职业农业等方面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5月20日北京铁道大厦主题: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粮食论坛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到2013年已连续举办了十六届,今年即将举办第十七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粮油企业代表每年齐聚论坛,共话行业发展大计。中国粮食论坛已成为粮食行业的品牌盛会,具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认识我国粮食及农业生产发展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回顾30多年来,中国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八年(1949年至1957年)。这一阶段由于政策对头,一切从国情和实际出发,采取自立更生、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正9月23—24日,联合国粮食峰会以视频方式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分享中国粮食和农业发展成就与经验,并就推动全球粮食系统转型、深化农业国际合作发表意见。唐仁健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6.5亿t以上,稳定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全球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5.
1WTO对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粮食形势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是世界3大经济巨头,是世界主要农产品与粮食进出口国家(地区),也是WTO农业谈判的重要主角。由于国情与粮食政策不同,谈判主张各异,美、欧、日之间在WTO农业谈判中分歧突出、矛盾尖锐。WTO对美国、欧盟、日本的粮食形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齐鲁粮食》2008,(6):43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李保东大使2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粮食危机特别会议上强调,中国已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粮食权问题,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是对国际社会解决粮食问题作出的最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与资源利用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粮食问题更尖锐地摆在面前 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中的头号问题。 举世公认的新中国重大成就之一,就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民重视农业、重视粮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措施,使中国粮食问题有了很大缓和。从1978年至1984年,粮食总产量平均年递增高达6%,达到40731万吨。粮食的增产,促进了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粮食的供给和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状态,保障粮食供给平衡目前已经成为个世界性的课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粮食市场与世界粮食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当前,国际粮价持续高位运行,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重重危机.我国粮食形势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粮食需求增长、供给偏紧的趋势日渐明显,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及我国粮食供需情况,以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定位为切入点,初步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