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导向审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情况,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本文从审计重心、风险评估方式、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获取等方面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导向审计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导向审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陋控制情况,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荆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本文从审计重心、风险评估方式、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获取等方面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导向审计的异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宾 《审计月刊》2004,(3):44-44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内部审计人员经审计未能及时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结论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未报告,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新形势下,应当怎样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呢?我们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5.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导向审计非常重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对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内部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则属于进一步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芳 《审计月刊》2005,(11):6-7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 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这种审计模式就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一、与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相比,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 1.责任前移,重心前移。账项导向审计的重心在详细检查,有一定的滞后性;制度导向审计的重心转移到控制风险, 因此可以说向前迈进了一步;而风险导向审计则再次将重心前移,从而移至重大错报风险。现代公司治理的缺失以及管理层舞弊是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而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风险和工程审计风险的含义 风险系一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是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行动对特定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工程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工程项目存存错报或有重大缺陷,或者是被审计单位工程投资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再大漏洞或未被有效执行等,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与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在审计模式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导向审计主要根据对账簿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21世纪以来,风险成为高校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在反映高校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中存在重大舞弊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履行的职责中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也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但职业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的内涵仍缺乏统一的认识。而只有明确了风险所在才能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指明方向。本文根据业界的两种观点,提出对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而言,审计风险主要是指经营风险;而对于现代风险导向的社会审计而言,审计风险主要是指重大错报风险。  相似文献   

14.
管理建议书     
宋慧 《审计月刊》2004,(7):29-29
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管理建议书应当指明审计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仅指出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不应被视为对内部控制发表的鉴证意见,所提建议不具有强制性和公证性,也不能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责任。管理建议书应当指明注册会师在审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一种审计行为。  相似文献   

16.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的风险为导向,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的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经过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渡。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将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合并成一个因素,统称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现代的风险审计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锚报风险X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17.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的风险为导向,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的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经过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渡。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将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合并成一个因素,统称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现代的风险审计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锚报风险X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18.
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并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企业风险为导向,扩大了审计的范围,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从被动承受审计风险转变为  相似文献   

19.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模式,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的了解和分析,充分评估和量化其经营风险,从而对其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独立客观和系统的审查与评价,并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以规避风险、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防范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审计实务中 ,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 ,以控制审计风险。一、内控评价方法的运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 ,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 ,并做出说明 ;其次是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 ,以获取被审计单位每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因而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偏差 ,不论其涉及的金额、数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