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林珊  许持 《现代商业》2014,(29):185-186
本文以绩效管理为视角,通过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的透视,阐述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侧重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等环节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2014到2018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加大,逐渐凸显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不仅对于推动财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财政补偿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教育成本核算与财政补偿存在的教育成本核算政策不配套、生均成本计算口径和方法存在差异及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改善财政补偿机制的相关措施:高校自身扎实开展教育成本核算,强化高校成本绩效观念,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挥政府主导形成良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中央、地方政府共同履行支出责任,以及发挥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梁瑞莲 《中国市场》2008,(48):86-87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学校的理财范围及对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何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目的在于全面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商》2015,(48)
财政专项资金是推动高校快速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本文介绍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发展现状,然后阐述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从资金筹集、监督执行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贯穿项目资金管理的全过程,探索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工作加快了发展步伐,国家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也不断增加。为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需要重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全面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文章从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概述入手,分析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出现了史无前例地增长.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如基本设施容量不足和教学仪器设备落后等.为此,许多高校为了接纳不断增多的大学新生,必须购置新的地皮扩建校舍、更新课程、调整专业、增添新的仪器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但在我国以往教学体制中,高校主要是依靠财政的拨款.如果仍采取政府投入教育的方式,那么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就会遇到阻力.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当前高等教育融资面临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育成本分析——兼论高校教育成本审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玲  畅斌 《中国物价》2005,(10):28-31
从2002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开展对全国高校教育成本审核.其目的之一是为政府价格监管部门制定合理的教育收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我国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主要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显然在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下,要取得真实、可靠、完整的教育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困难。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看,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不仅关系到高校合理收费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依据制定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科学的教育资金补偿机制。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务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为进行高校教育成本审核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范银超 《商》2013,(19):388-388
随着我国公共教育的大力改革,义务教育体刺、学生收费制度及贫困学生的自主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还存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对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制定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近年地方高校教育经费区域差异角度定量分析和横向比较出现差异的原因,从建立财政教育投入增长机制、相关政策倾斜、各地学杂费标准弹性化、地方高校完善筹资体制几方面提出优化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为了解决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解决建议措施,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视角来看,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着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束缚了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第二,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第三,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第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3.
郝清娥 《现代商业》2013,(32):197-197
国家财政对高校建设的资金支持,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人才的重视。对人才需求的增长,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开始走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本文根据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状况,简单分析国家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提出一些问题,并探讨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和教育阵地,新时期要加速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建设,形成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科研的新基础。本研究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和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基础不牢、服务内容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提供了加大软实力建设投入、突出高校图书馆建设思想、提高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抓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其涉及高校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管理方式的改进及资金管理办法的完善等,这次改革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文章从教育经费"放管服"改革对河南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影响出发,分析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放管服"改革下完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不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教育还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据此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不足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措施:多途径改善创新教育的条件;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进创新教育内容;逐步完善创新教育管理与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财政拨款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4%目标的全面兑现,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财政专项资金对于高校建设高起点的科研平台、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和高水平的公共平台以及引进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正确处理规范用好财政资金和按期执行预算进度的问题,也成为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从高校视角,分析了目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在拨款模式、拨款时间、项目配套、项目执行、项目绩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袁萍 《商业会计》2021,(18):100-102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如何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明确财政专项资金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升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出了建议,以期改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政教育支出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资金,以此促进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对近十年安徽省教育总量支出和城乡义务教育支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安徽省教育支出总量依然不足,城乡义务教育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的结论,根据此结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如下: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较低;财政分权体制不合理;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以及教育法治体系不完善。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建立财权事权对等的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多多 《商业文化》2006,(7):14-14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