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核算不准确、不能完整披露债务信息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会计债务要素核算方法和内容,调整政府资产负债表,增加报表附注内容及公开地方资产负债表等措施,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处于广大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督促政府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是进行债务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形成的债务信息披露研究,发现政府会计在反映债务信息方面存在着披露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情况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提出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核算基础、补充相关会计科目等措施,真实、正确、全面、及时地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3.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的行为义务。从经济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源于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双重身份。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由于市场和资源有限,地方政府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争取更大公共项目投资、获得更多资源的冲动,发行债券和借款是取得资金的重要来源,由此形成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作为一个公共主体,地方政府也被视为公共风险的承担者,负有化解公共风险,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政府应承担的支出责任与义务,不仅包括法定的,也包括法律没有规定但社会公众认定的支出责任和义务,该项职责将最终导致财政资源的流出,由此形成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会计治理功能的严重缺失这一现象,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政府会计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具有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成本核算与控制、绩效评价与考核等治理功能,进而提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法化、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会计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与行政和司法监管等有利于政府会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热点问题,其关键在于科学估算债务规模.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口径的分析,细化出两大类隐性债务:违法违规类隐性债务和政府出于道义责任、迫于公众预期及对政府角色理解而承担的政府支出义务.以PPP项目为例,引入集值统计法和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有效确定三种回报机制下PPP项目风险系数和政府部门的风险最优承担比例,结合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估算模型,尝试构造精准估算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方法,以为我国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等开展准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隐性债务规模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地方政府债务定义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由于以往支出大于收入所形成的赤字总和,是一个存量概念,包括建立在某一法律或合同基础之上的显性负债和政府道义上偿付责任的隐性负债。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债务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地方政府信息共享中心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政策、技术和资源等角度分析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共享中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中心的主要功能、框架思路和作用,并指出构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中心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拉动了GDP增长,其正面作用不容抹杀,但是潜在风险也在积聚。依法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强化领导责任、以及提高政府支出效益,是完善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本之策。一、地方政府债务潜在风险不容小觑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审计公告显示,政府债务率超过100%;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以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的需要由地方财政偿还的债务。目前,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中,涉及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指标几乎空白。谈到地方政府债务,人们更多的是以地方财政赤字来衡量。实际上,现行统计指标所衡量的财政赤字是不完全的。因为它没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负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不仅国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拖欠款项等应付未付的显性债务不断增加,而且地方政府担保的各类借款、可能承担的债务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隐性债务也日益突现。因此,审计机关应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同时,查明负债结构及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有地方政府债务会计系统存在的不足,应着重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明晰性。本文提出将其他举债主体与地方政府的债务合并报告,而引入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反映非收现债务、将融资平台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合并以及向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政府的偿债责任,对地方政府债务分类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浅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丹 《民营科技》2011,(1):48-48
针对近几年地方政府因债务增长过快所面临的财政风险和诚信危机,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对策:全面清理债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控制新债,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建立消赤减债考核机制及债务约束机制,使地方政府债务做到结构优化、功能合理、规模适度和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赵方亮  王波  刘莉 《财会通讯》2018,(3):125-128
自2011年6月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果以来,公众就一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存在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本文试图从相关理论角度寻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依据,通过分析美、澳、日、巴等四个国家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特点及模式,总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债务预算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等启示,希望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瑶 《财会通讯》2006,(7):40-41
(一)设立公共债务偿债基金的作用 首先,从制度上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大,还本付息成本迅速上升以及借新债还旧债情况的出现,如不建立偿债基金制度,可能会出现债务危机,影响政府信誉。相对中央政府而言,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债务风险尤为严峻,地方政府所负各种债务的总体规模在不断膨胀的同时,逾期债务余额也在累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使偿债基金在我国的建立更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上,我国不少地方已经建立了偿债基金制度。如果有充足的偿债基金作为保证,就能够确保到期债务的还本付息,维护国家信誉,避免出现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存在的问题,梳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历程,将其演化过程分为萌芽期、初步治理期以及从严治理期三个阶段,并剖析各阶段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及治理特征,进而得出隐性债务管理存在融资渠道狭窄、债券资金运行不规范、债务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隐性债务监管体系仍需完善等问题。据此,提出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规范债券资金运行、提高地方隐性债务信息透明度、完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体系等建议,并为后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红杰 《企业导报》2009,(10):116-11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加速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政府债务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多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下对经济复苏及健康发展有较高风险,对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快速增加。随着地方债券的逐渐松动.我国地方政府在获得直接筹资来源的同时,面对着巨大的债务问题,也承担着较高的债务风险。但是,当前政府债务核算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不科学性与不合理在性,都定程度上加剧了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如果债务膨胀、赤字飙升就会加剧地方债风险。当前我国大力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就要重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象,把握2020年最新政策,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政府主导的PPP模式应运而生。创新型PPP投资模式下与政府负债相关的权利、义务需要准确核算与披露,这样才能有效规避或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进该模式。文章在明确该模式下政府可能需要承担的初始投资、营运资本补助、风险支出以及配套支出四类支出对政府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对PPP模式下该四类支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且存量规模大、结构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新一轮以减税降费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经济绩效晋升激励、政府担保和金融市场效率,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理论机制;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制的本质。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监督机制,"堵旁门""开正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