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外汇收支行为和国际收支现状将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机制、汇率与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支的相关性、人民币的汇率风险也都随之将发生变化,为适应这种即将到来的变化,应适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实施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就目前看人民币升值问题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我国现行人民币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根据我国国情分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今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进行着博弈,但在市场、国际舆论以及外国政府的三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改变、如何改变、以及何时改变的问题,在2009年仍苦恼着中国。本文针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及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入手,多角度论证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为内在约束,注重汇率的实用性、改革的渐进性、与其他经济体制改革顺序安排的合理性,并且逐渐遵守国际规范和兼顾国际反应,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独具特色的汇率制度改革道路。从近期和中期来看,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于汇率制度的争论由来已久,而现在则是热门话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停息。而围绕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研究文献,其讨论则集中在:人民币应该继续钉住美元还是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加入WTO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先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 相似文献
6.
7.
8.
国际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而且现实中随着各国经济市场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各种因素不断地冲撞和耦合。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汇率制度改革前人民币汇率的阶段划分及特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映希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5):90-93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引起了国内外的多方争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会进一步深化.本文主要从两极汇率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考虑中国应该选择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以来,为保持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企业必须把出口、服务贸易收汇出售给国家,资本项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向及退出战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0年以来.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从升值和贬值的争论转向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的总体设计与构想。很多学者建议,现在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大好时机,应当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 相似文献
13.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元悖论”从宏观上揭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是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工具。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其弊端日益凸现,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势在必行。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只能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人均GDP之间互动发展的关系;然后通过构造衡量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和金融结构的不同指标,检测东亚各国的金融体系的规模、行为及效率,结论是三个指标都证明了中国和日本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对其他东亚国家则因不同的指标,结论有不相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16.
近中期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般认为,随着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改变目前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真正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这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少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国内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退出固定汇率制有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利率和汇率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全球经济面临失衡,一方面是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尤其是中国持续的双顺差.全球经济失衡,中国经济也不平衡,那么中国自身不平衡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利率、汇率政策该如何尽可能化解失衡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We compare the welfare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monetary and currency policies in an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wo important features of many small open economies: a high level of vert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 high degree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this environment, a small economy prefers a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 over a flexible regime, while the larger economy prefers a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re are two main causes underlying our results. First, in the presence of sticky prices, relative prices adjust through changes in the exchange rate. Multiple stages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one exchange rate to balance the whole economy by adjusting several relative prices simultaneously throughout the vertical chain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More specifically, there is a tradeoff between delivering an efficient relative price between home and foreign final goods and delivering an efficient relative price between home and foreign intermediate goods. Second, because the small economy faces a high degree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under a flexible regime, it suffers from a lack of efficient relative prices in vertical trade. The larger economy, however, does not face this problem because its level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s lo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