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中国沪深股市可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意味着股票价格和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大量的文献对该结论进行了实证性检验,研究结果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本文运用股市预期收益率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股票市场具有某种程度的可预测性;同时,运用GARCH-M模型对中国沪深股票市场是否具有可预测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沪深股票市场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市场有效性假定的游程检验,DF检验以及方差比检验的方法和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与以上基于股票市场收益的市场有效性检验相对应,对市场有效性假定的波动性检验方法以及实证结果进行了述评。市场有效性的收益检验大多支持市场有效性假定,而同时波动性检验却反对市场有效性假定。波动性检验和收益检验结果的矛盾表明市场有效性假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价格发现功能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它在期货市场的发挥程度直接反映了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为检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本文借助于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大豆和豆粕期货价格与最后交割日的现货价格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小麦期货价格与最后交割日的现货价格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相对而言,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较强,豆粕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较弱,而小麦期货市场不具有显著的价格发现功能;同时,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的玉米期货市场、玉米现货市场、CBOT玉米期货市场以及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四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与相互冲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四个市场的一阶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构成了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具备了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以及存在关联性的大豆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与引导功能。但是由于我国玉米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所以我国的玉米期货在国际玉米定价体系中还没有达到支配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关两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价格发现功能,但与期货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美国相比,这一功能的发挥要明显落后于美国。本文提出了增强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际传导路径的思路,通过构建BEKK-GARCH和DCC-GARCH模型分析国际饲料粮期货市场对国内猪价的动态传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大豆和玉米期货市场对国内猪价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中国大豆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有直接联系;国际饲料粮期货市场对国内猪价的动态传递路径顺畅,玉米市场多年的价格支持政策使得其市场化程度低,导致国际玉米期货市场呈现对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与国内生猪市场走势呈现与"猪周期"相似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将国际饲料粮期货市场波动纳入合理规划国内生猪产业和粮食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建议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大型规模化养殖厂将国际饲料粮期货价格纳入养殖成本监控体系,进一步规避因养殖成本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根据国际饲料粮期货价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生猪产业政策,从而有效缓解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GARCH(1,1)模型就成交量、持仓量对大豆类期货价差波动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期成交量、持仓量对大豆期货价差波动的整体影响是显著的;滞后成交量、持仓量对大豆期货价差波动的整体影响也是显著的;当成交量、持仓量同时进入条件方差方程时,它们对大豆类期货价差波动的影响整体上也是显著的。这一结论揭示了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信息传递过程,验证了我国大豆期货市场的信息非有效性,对期货市场投资者以及期货市场监管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期货市场国际关联性主要通过同一期货产品在跨国跨市场的期货价格互动关系上体现出来。利用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对中美豆油期货市场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的实证结果发现:大连、芝加哥交易所豆油期货价格和中国豆油现货平均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大连期货市场在影响力和定价权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在世界豆油期货市场中,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影响力与权威性都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更大和更强。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市场关联度的加深,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在加强。本文作者通过离散小波变换技术对期货数据进行去噪与重构,采用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小麦期货、大豆期货、玉米期货、棉花期货)的波动溢出关系。研究发现,原油期货市场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均存在自相关性,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中,原油期货与玉米期货、大豆期货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原油期货与小麦期货仅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原油期货与棉花期货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监管框架,降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累积程度,防止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二元GARCH模型,考察了中外商品期货市场上小麦、大豆和铜三个品种的跨市场信息流动模式.结果显示国外发达期货市场在铜和大豆期货价格上对我国有显著影响,但在小麦期货价格上没有明显的价格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