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卿固  赵洁 《财会月刊》2014,(8):33-35
本文通过分另Ⅱ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非可行权条件的相关内容,举例说明非可行权条件未满足时的会计处理,并分析非可行权条件对企业股份支付计划的影响,为完善我国股份支付准则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曾智 《财会月刊》2008,(1):22-22
一、股份支付准则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授予日、可行权日和等待期的确定问题。 (1)授予日的确定。股份支付准则规定,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  相似文献   

3.
正(上接2014年第7期)八、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一)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计量问题1.问题的提出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和可行权日,应按照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数量,确定换取激励对象提供服务的价值,按照用途进行分配,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行权日至行权日,不再调整资本公积的账面价值。现金结算的股份  相似文献   

4.
对上市公司股份支付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股份支付会计核算的不足之处1.行权条件自由化。我国上市公司的可行权条件一般与公司业绩相关联,但关联程度如何,可以由公司自由选择。很多上市公司将行权条件的门槛定得很低,并且在业绩中不考虑股权激励成本所带来的负面影  相似文献   

5.
冷琳 《财会月刊》2017,(4):111-113
股份支付作为职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上市公司广泛采用。但可行权条件的设定,等待期内、行权日及以后的会计核算比较容易让人混淆,而近年来该内容在注册会计师全国考试中频繁出现,且分值较高,值得引起考生重视。本文结合案例针对股份支付会计核算中的三个难点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企业利用权益工具对职工进行激励或补偿的账务处理作了规范。在职工被授予权利到行权的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的纳税问题。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一、会计准则及税法的相关规定股份支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服务成本计量日的选择不一致的问题,发现其根源在于误将权益工具作为股份支付的会计对象,同时论证了职工服务成本计量日应当统一为可行权日。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侠 《企业导报》2011,(10):141-142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份支付准则的研究,指出了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目的是为完善我国股份支付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服务成本计量日的选择不一致的问题,发现其根源在于误将权益工具作为股份支付的会计对象,同时论证了职工服务成本计量日应当统一为可行权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准则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股份支付交易缺乏统一会计准则规范的局面,但形式上过于简单化、模糊化。通过研究美国、国际及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比较三者的共性与差异,为我国股份支付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丽敏 《当代会计》2021,(4):115-116
企业的股份支付费用化会导致其当期损益减少,同时多方面问题也可能会影响当期确认的服务费用的可靠性.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股份支付、IPO过程中股份支付确认各公司之间的差异,针对可行权状况估计为企业提供费用调节空间等,并深入探讨了股份支付费用确认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某上市公司股份支付方案为例,分析了"一次授予、分期行权"股份支付的等待期如何确定,以及相应股份支付费用如何分摊,为上市公司更规范地实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会计准则主要体现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IFRS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修订)》和我国于2006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制定前述三个制度(以下统称股份支付准则)所基于的原理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其原理存在缺陷,应对股份支付准则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企业利用权益工具对职工进行激励或补偿的账务处理作了规范。在职工被授予权利到行权的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的纳税问题。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形成的职工薪酬转换为企业股份,宜按行权股份公允价扣除职工行权款的差额形成企业成本费用;非股权激励方式形成的职工薪酬转换为企业股份,宜按行权股份的公允价抵扣职工薪酬。按行权股份面值确认企业获取职工投入的资本额,行权股份公允价大于其面值和代扣个人所得税后的差额形成企业接受职工薪酬投资的资本溢价。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都采用股权激励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的股份支付。本文分析股份支付的处理方法,同时指出我国股份支付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准则。  相似文献   

17.
杨有红  谢萍 《会计之友》2007,(18):76-78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大部分采用股票期权计划这一特点,为使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有助于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本文在评价《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有关股票期权会计规范的基础上,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计量、股票期权的确认、为行权而回购股票的会计处理三个角度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一、股份支付、回购股份的定义、分类及相关条件(一)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及其《应用指南》规定:1.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了获得职工和其他方提供  相似文献   

19.
杨有红  谢萍 《会计之友》2007,(6X):76-78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大部分采用股票期权计划这一特点,为使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有助于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本文在评价《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有关股票期权会计规范的基础上,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计量、股票期权的确认、为行权而回购股票的会计处理三个角度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股份支付准则与IFRS2的比较 1.关于股份支付的确认。确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初始确认、后续确认以及终止确认。初始确认时,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分别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对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则分别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负债。后续确认是根据后续信息,对后续计量和初始计量之间产生的差额,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