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城是县级城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城市对外服务的窗口,城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对外的形象,也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县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特别是县城总体道路框架的完成,“城中村”原有的建筑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的认识定位 1.“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中村”涉及的关系、长期积累的问题错综复杂,其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多种根本性转变: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村民意识转变为市民意识,村民委员会变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经济,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村保障变为城市社会保障,“城中村”转变为城市社区等,这都决定了“城中村”改造及开发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问题已经从东部发达城市向内陆及西部后发展城市蔓延,“城中村”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文章以西部后发展城市的“城中村”问题为研究视角,探讨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改造的必要性及困境,并提出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实施"城中村"改造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在城市建成区内,仍以农村建制的行政村,也称“都市村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都市村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城市开始了“城中村”改造,即将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到个人而转为股份制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5.
日照市“城中村”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张文 《上海房地》2008,(6):51-53
“城中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独特现象,“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一直是城市规划的“热点”、旧城改造的“难点”和城市建设的“重点”。解决好”城中村”改造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赵春  韩冬冰 《活力》2012,(2):42-42
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政府人员、当地的居民还有众多学者最关心的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怎样才能适合人类的居住,怎样才能使城市更加协调发展,是城中村改造的最主要目的,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体建设生态城市。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城市发展的中心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想为城市发展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工作对全国大多数城市来说一直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热点”,而山东省滕州市的“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更为突出。从2003年山东省滕州市就对“城中村”实施了合理有效的综合改造,并对十里铺一村、十里铺二村、张场和刘屯四个村庄进行了“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新建了善国苑居民小区,目前试点工作十分成功。  相似文献   

8.
一、“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长葛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规划区以内的村庄数量很多,“城中村”规模急速膨胀。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其规划、建设、管理也成了长葛市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许多尖锐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仍然保持村级建制的区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描绘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宏伟蓝图,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规划好、统筹好“城中村”的发展。本就以南通市主城区——崇川区的“城中村”改造为例,对“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中村”的存在已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中村”改造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中村”形成的根源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春  韩冬冰 《活力》2012,(1):42-42
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政府人员、当地的居民还有众多学者最关心的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怎样才能适合人类的居住,怎样才能使城市更加协调发展。是城中村改造的最主要目的,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体建设生态城市,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城市发展的中心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想为城市发展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被征地村民问题是社会前进、经济发展正常现象,对“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的。因此.应该客观地反映“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存在的问题,从党和国家及城市政府主导的方面,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对"城中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问题,改造“城中村”对各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城中村”带来的问题、改造的难点和解决途径,对“城中村”改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城中村的存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形象.降低了城市品位,为此,很多城市都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这就使城中村的拆迂量越来越大;同时.城中村独院式住宅的拆迁评估也越来越多。笔都结合近几年拆迁评估经验,就独院式住宅拆迁评估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李福 《城市经济》2006,(3):46-48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的拓展区,也是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包头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位于城市腹地的“城中村”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997年,曹家营、赵家营子拆迁改造,吸引了区内外大批客商投资包头,两个小村庄瞬间一跃成为黄金宝地。1999年,武银福窑子拆迁改造,建成了40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区。包头市中心城区由北开始向南拓展,形成了钢铁大街南侧的大片“城中村”拓展区,稀土高新区就是城中村托起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中村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城市主要地段的建设完成,城中村逐渐成为城市的改造重点。城中村的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难点。在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民私房建设失控,违章面积庞大;二是改造使村民丧失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极力阻挠;三是补偿办法与标准不统一,造成村民的不信任;四是政府缺乏有效行政手段,使城中村改造工作缓慢。现今城中村房屋拆迁补偿办法中,被拆迁房屋权属的确认、使用功能和建筑面积的确定、界定合法性的原则等,解决了补给谁、怎么补的难题。但补偿标准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拆…  相似文献   

17.
博弈·和谐·共赢--"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着重针对“成熟型城中村”,通过剖析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借鉴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从构建多方利益主体的和谐关系角度出发,探究力求多方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指出“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引导措施,力求达到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民、人与社会、自然等的和谐与共赢,为我国“城中村”改造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实践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以及城市建设,而且也严重影响所在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居民的生活,被视作城市之“顽症”。鉴于城中村的众多弊端,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展开对城中村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一种城市包围农村的城市现象,也是介于拆除与重建、传统与现代的城市灰色地带.城中村作为城市亟待更新解决的城市问题,也是城市化发展扩张的契机与突破口.同时,因城中村发展而丧失的城市本性问题比比皆是,"文化贫血"问题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通病.本文简要梳理了昆明城中村改造困境,并试图以城市文脉延续的视角,探索昆明城中村...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的存在形成了城市建成区的“夹缝地”,一般都位于城乡接合部,全民和集体土地交界处,管理大都相对薄弱。“城中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而且“城中村”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隐患,比如火灾水灾、治安问题、生活卫生等等;这些问题往往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城中村”问题,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